汞蒸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988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汞蒸气吸收装置,汞蒸气吸收装置包括:罐体、支脚、进气口、出气口、第一过滤板、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料口、第一阀门、第一出料口、第二阀门、第一水管、第一喷淋管、排渣口和排渣阀;在第一容纳腔内填加二氧化锰,从罐体顶部通入汞蒸气,使汞蒸气与二氧化锰发生反应,将汞蒸气吸收,通过第一喷淋管喷淋硫酸使生成的中间产物继续与二氧化锰和硫酸发生反应,得到稳定的产物硫酸锰;第一过滤板具有斜度,打开第一出料口,可使生成的硫酸锰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排出;再通过第一进料口继续向第一容纳腔内补充二氧化锰,使反应持续进行,达到对汞蒸气进行高效吸收的目的,确保反应效率,使出气口排出的气体满足排放标准。准。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汞蒸气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吸收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汞蒸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我国大多数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暂未完全展开,许多废荧光灯管,还没有进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置。随着国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步伐的加快以及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深化,废荧光灯管的收集量也将随之增长,废荧光灯管的安全处置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设计一种汞蒸气吸收装置对汞蒸气进行处理,对废旧荧光灯破碎后汞蒸气进行吸收,避免有毒物质直接排放,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汞蒸气吸收装置。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汞蒸气吸收装置,汞蒸气吸收装置包括:罐体、支脚、进气口、出气口、第一过滤板、第一通气孔、第一进料口、第一阀门、第一出料口、第二阀门、第一水管、第一喷淋管、排渣口和排渣阀;罐体为中空腔体,罐体的底部呈锥形;四个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的底面相连接,且四个支脚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贴合;进气口设置在罐体顶端的侧壁上;出气口设置在罐体底端的侧壁上;第一过滤板与罐体的侧壁呈预定角度,两个第一过滤板同时与罐体的内壁相连接,且两个第一过滤板和罐体围设成第一容纳腔;若干个第一通气孔设置在第一过滤板上;第一进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容纳腔的一端相连通;第一阀门固定在第一进料口上,且第一阀门与罐体相连通;第一出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进料口的下方;第二阀门固定在第一出料口上,且第二阀门与罐体相连通;第一水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嵌入罐体内,且第一水管位于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板之间;第一喷淋管垂直于第一水管,若干个第一喷淋管与第一水管相连接,且第一喷淋管与第一水管相连通;排渣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排渣阀固定在排渣口上,且排渣阀与罐体相连通。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使罐体为中空腔体,罐体的底部呈锥形,以便于将罐体内物质排出;其次,通过将四个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的底面相连接,且四个支脚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贴合,将罐体架高,对罐体进行支撑;其次,通过将进气口设置在罐体顶端的侧壁上,以向罐体内通入汞蒸气;再次,通过将出气口设置在罐体底端的侧壁上,以便于将罐体内的汞蒸气排出;再次,通过使第一过滤板与罐体的侧壁呈预定角度,两个第一过滤板同时与罐体的内壁相连接,且两个第一过滤板和罐体围设成第一容纳腔,通过在第一容纳腔内填加二氧化锰,使二氧化锰与汞蒸气反应,对汞蒸气进行吸收,将汞蒸气去除;再次,通过将若干个第一通气孔设置在第一过滤板上,以使汞蒸气与二氧化锰充分反应,保证去除效果;再次,通过将第一进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容纳腔的一端相连
通,以便于向第一容纳腔内补充二氧化锰,维持二氧化锰的浓度;再次,通过将第一阀门固定在第一进料口上,且第一阀门与罐体相连通,避免汞蒸气泄漏;再次,通过将第一出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进料口的下方,以便于将反应后生成的反应物排出,以维持后续反应正常进行;再次,通过将第二阀门固定在第一出料口上,且第二阀门与罐体相连通,避免二氧化锰漏出,实现对第一出料口开闭的控制效果;再次,通过使第一水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嵌入罐体内,且第一水管位于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板之间,以将第一水管固定;再次,通过使第一喷淋管垂直于第一水管,若干个第一喷淋管与第一水管相连接,且第一喷淋管与第一水管相连通,通过喷淋硫酸提高对汞蒸气的吸收效率,使汞蒸气反应更充分;再次,通过将排渣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以便于将反应生成的水排出;再次,通过将排渣阀固定在排渣口上,且排渣阀与罐体相连通,达到周期排放生成物的目的,保证反应正常进行。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在第一容纳腔内填加二氧化锰,从罐体顶部通入汞蒸气,使汞蒸气与二氧化锰发生MnO2+2Hg=Hg2MnO2反应,将汞蒸气吸收,通过第一喷淋管喷淋硫酸使生成的中间产物继续与二氧化锰和硫酸发生Hg2MnO2+4 H2SO4+MnO2=2HgSO4+2MnSO4+4H2O反应,得到稳定的产物硫酸锰;第一过滤板具有斜度,打开第一出料口,可使生成的硫酸锰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排出;再通过第一进料口继续向第一容纳腔内补充二氧化锰,使反应持续进行,达到对汞蒸气进行高效吸收的目的,通过排渣口可排出反应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以保证反应顺利进行,确保反应效率,使出气口排出的气体满足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007]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汞蒸气吸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汞蒸气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板、第二通气孔、第二进料口、第三阀门、第二出料口和第四阀门;第二过滤板与罐体的侧壁呈预定角度,第二过滤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下方,两个第二过滤板同时与罐体的内壁相连接,且两个第二过滤板和罐体围设成第二容纳腔;若干个第二通气孔设置在第二过滤板上;第二进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容纳腔的一端相连通;第三阀门固定在第二进料口上,且第三阀门与罐体相连通;第二出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容纳腔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的下方;第四阀门固定在第二出料口上,且第四阀门与罐体相连通。
[000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过滤板与罐体的侧壁呈预定角度,第二过滤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下方,两个第二过滤板同时与罐体的内壁相连接,且两个第二过滤板和罐体围设成第二容纳腔,以容纳二氧化锰,对汞蒸气进行二次吸收,减少残留的汞蒸气;通过使若干个第二通气孔设置在第二过滤板上,以使剩余的汞蒸气与第二容纳腔内的二氧化锰完全接触,以使汞蒸气充分反应;通过将第二进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容纳腔的一端相连通,以便于相第二容纳腔内补充二氧化锰;通过将第三阀门固定在第二进料口上,且第三阀门与罐体相连通,避免汞蒸气泄漏;通过将第二出料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容纳腔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的下方,利用第二过滤板的斜度,使反应生成的产物受重力排出,自动换料,提高换料效率;通过将第四阀门固定在第二出料口上,且第四阀门与罐体相连通,以避免第二容纳腔内的物质漏
出,实现对物质阻挡的作用,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汞蒸气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水管和第二喷淋管;第二水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嵌入罐体内,且第二水管位于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第二喷淋管垂直于第二水管,若干个第二喷淋管与第二水管相连接,且第二喷淋管与第二水管相连通。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水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嵌入罐体内,且第二水管位于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汞蒸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汞蒸气吸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中空腔体,所述罐体的底部呈锥形;支脚,四个所述支脚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罐体的底面相连接,且四个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贴合;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顶端的侧壁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底端的侧壁上;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罐体的侧壁呈预定角度,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板同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罐体围设成第一容纳腔;第一通气孔,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相连通;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固定在所述第一进料口上,且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下方;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固定在所述第一出料口上,且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罐体内,且所述第一水管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垂直于所述第一水管,若干个所述第一喷淋管与所述第一水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喷淋管与所述第一水管相连通;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排渣阀,所述排渣阀固定在所述排渣口上,且所述排渣阀与所述罐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汞蒸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汞蒸气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与所述罐体的侧壁呈预定角度,所述第二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同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所述罐体围设成第二容纳腔;第二通气孔,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峰刘凤敏王丽佳孟爽殷智慧桂英莲那强刘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绿环固体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