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63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包括前竖梁焊合、货箱架和两个下外纵梁,两个下外纵梁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靠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内弯折;前竖梁焊合固定安装在两个下外纵梁的前端,用于连接前悬架;货箱架的前端与两个下外纵梁固定连接,后端水平向后延伸至两个下外纵梁的后端外,用于固定安装货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少焊接梁数量,提高材料整体性,保证车架的整体强度;另外,下外纵梁采用折弯形状,车架前部较宽,保证驾乘空间及舒适性,降低整车姿态,更利于整车布置。更利于整车布置。更利于整车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农业机械程度不断提高,三轮摩托车作为城乡居民生产劳动运输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且用户使用要求不断提高,车架作为车辆的承载主体,其强度、刚度、可靠性直接影响整车运输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及安全性。现有三轮摩托车车架大面积运用管材拼焊结构,除纵梁及横梁,其余加强支撑结构均为短梁焊接加工,材料的整体性较弱,加工工序较多;另外,过多的焊接梁使车架结构较冗杂,增加整车整备质量,车架强度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提升,导致车架臃肿,车架强度、刚度及经济实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括前竖梁焊合、货箱架和两个下外纵梁,两个所述下外纵梁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靠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内弯折;所述前竖梁焊合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下外纵梁的前端,用于连接前悬架;所述货箱架的前端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固定连接,后端水平向后延伸至两个所述下外纵梁的后端外,用于固定安装货箱。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少焊接梁数量,提高材料整体性,保证车架的整体强度;另外,下外纵梁采用折弯形状,车架前部较宽,保证驾乘空间及舒适性,降低整车姿态,更利于整车布置。r/>[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还包括两个下内纵梁,两个所述下内纵梁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在两个所述下外纵梁之间,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前端与所述前竖梁焊合固定连接;所述货箱架的前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和两个所述下内纵梁固定连接。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计两个下内纵梁增加整个车架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0010]进一步,两个所述下内纵梁分别通过加强管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下外纵梁固定连接。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加强管可保证整车有足够的抗扭刚度。
[0012]进一步,所述货箱架的前端通过四个竖直设置的前竖梁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的中部和两个所述下内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中部的位置还通过两个竖直设置的后竖梁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货箱架通过两个前竖梁和两个后竖梁与两个下外纵梁和两个下内纵梁固定连接,增加车架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4]进一步,所述货箱架包括前横梁和两个上纵梁,所述前横梁水平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前竖梁的上端;两个所述上纵梁相对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后竖梁的上端,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前端与所述前横梁固定连接。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优化了横梁的排布,增强了横梁的强度,提升了车架的抗扭刚度。
[0016]进一步,两个所述上纵梁的后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后横梁固定连接。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进一步加强两个上纵梁的强度。
[0018]进一步,两个所述上纵梁上相对固定安装有用于安装缓冲机构的板簧支架,所述板簧支架位于所述后竖梁的后方。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板簧支架方便安装缓冲机构,以便对路面坑槽进行过滤及对载重进行缓冲,保证行驶的平稳性,降低车轮负担。
[0020]进一步,两个所述上纵梁之间水平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二横梁。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进一步提高车架整体刚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前竖梁焊合包括车头管、前竖梁架和前纵梁,所述前竖梁架竖直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下外纵梁的前端;所述车头管倾斜固定安装在所述前竖梁架的顶部,用于连接前悬架;所述前纵梁倾斜安装在所述前竖梁架和所述货箱架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竖梁架的上端和所述货箱架固定连接。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前竖梁架和货箱架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驾乘空间及舒适性;另外,车头管方便安装前悬架,安装方便。
[0023]进一步,所述前纵梁上还固定安装有座垫支架焊合。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通过座垫支架焊合方便安装座垫。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下外纵梁;2、下内纵梁;3、加强管;4、前竖梁;5、后竖梁;6、前横梁;7、上纵梁;8、后横梁;9、二横梁;10、车头管;11、前竖梁架;12、前纵梁;13、座垫支架焊合;14、板簧前支架;15、板簧后支架;16、副簧支架;17、连接梁;18、加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包括前竖梁焊合、
货箱架和两个下外纵梁1,两个下外纵梁1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靠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内弯折;前竖梁焊合固定安装在两个下外纵梁1的前端,用于连接前悬架;货箱架的前端与两个下外纵梁1固定连接,后端水平向后延伸至两个下外纵梁1的后端外,用于固定安装货箱。
[003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个下外纵梁1的中部向内弯折,使得车架前部较宽,保证驾乘空间及舒适性。
[0034]本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少焊接梁数量,提高材料整体性,保证车架的整体强度;另外,下外纵梁1采用折弯形状,车架前部较宽,保证驾乘空间及舒适性,降低整车姿态,更利于整车布置。
[0035]实施例2
[003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下内纵梁2,两个下内纵梁2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在两个下外纵梁1之间,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前端与前竖梁焊合固定连接;货箱架的前端分别与两个下外纵梁1和两个下内纵梁2固定连接。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计两个下内纵梁2增加整个车架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0037]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个下内纵梁2的长度小于两个下外纵梁1的长度,且其前端分别与两个下外纵梁1的前端齐平。
[003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个下内纵梁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横梁18,加强横梁18的两端水平延伸至分别与两个下外纵梁1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固定连接,可保证整车有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竖梁焊合、货箱架和两个下外纵梁(1),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靠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内弯折;所述前竖梁焊合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的前端,用于连接前悬架;所述货箱架的前端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固定连接,后端水平向后延伸至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的后端外,用于固定安装货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下内纵梁(2),两个所述下内纵梁(2)沿左右方向相对分布在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之间,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前端与所述前竖梁焊合固定连接;所述货箱架的前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和两个所述下内纵梁(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内纵梁(2)分别通过加强管(3)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下外纵梁(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架的前端通过四个竖直设置的前竖梁(4)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的中部和两个所述下内纵梁(2)的后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中部的位置还通过两个竖直设置的后竖梁(5)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外纵梁(1)的后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架包括前横梁(6)和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东林帅帅蒋世龙曹科峰蒋明春丁芳刘牧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