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希森专利>正文

电能传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31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能传输器,它包括电动机、变速箱和发电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发电机的输入轴上安装第六传动轮,变速箱内安装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上安装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输出轴上安装第五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一传动带,第五传动轮和第六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二传动带,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三传动带。它可在不利于金属导线传输电能的环境下,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利用不受环境影响的齿轮、传动轮和传动带传输机械能,最后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可以在金属导线不易传输的区域低耗、安全地传输电能,可满足人们的正常工作要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将电量转化后进行传输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 能传输器。
技术介绍
电能是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能源之一,目前,电能的传输大都是依靠 金属导线,但是,在环境因素对金属导线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例如在温度、湿 度、相对湿度过高的环境下,用金属导线传输电能,会存在能耗过大、危险性 较高的缺陷,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受环境影响小,能够在上述环境下低耗、安 全传输电能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器,它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可在高温、高湿度等恶劣的环境下传输电能,并具有低损耗、安全性高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能传输器包括电动机、变速箱 和发电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发电机的输入轴上安装第六传 动轮,变速箱内安装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上安装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 输出轴上安装第五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外周安装 第一传动带,第五传动轮和第六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二传动带,第三传动轮和 第四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三传动带。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动机与 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电瓶连接,电瓶与第三导线的一端 连接,第三导线的另一端与发电机连接。电动机与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发电机连接。输入轴上安装齿轮,输出轴是花键轴,输出轴上 安装滑移齿轮,变速箱内安装双联齿轮,双联齿轮由小齿轮和大齿轮连接构成, 小齿轮与齿轮啮合。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可在不利于金属导线传输电能的环境下, 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利用不受环境影响的齿轮、传动轮和传动带传 输机械能,最后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可以在金属导线不易传 输的区域低耗、安全地传输电能,可满足人们的正常工作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电能传输器包括电动机l、变速箱3和发电机5,电动机l的输出轴上安装 第一传动轮2,发电机5的输入轴上安装第六传动轮4,变速箱3内安装输入轴 18和输出轴8,输入轴18上安装第二传动轮15和第三传动轮14,输出轴8上 安装第五传动轮7和第四传动轮12,第一传动轮2和第二传动轮15的外周安装 第一传动带19,第五传动轮7和第六传动轮4的外周安装第二传动带20,第三 传动轮14和第四传动轮12的外周安装第三传动带21。电动机1与第一导线17 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线17的另一端与电瓶6连接,电瓶6与第三导线22的---端连接,第三导线22的另一端与发电机5连接。电动机1与第二导线16的一 端连接,第二导线16的另一端与发电机5连接。输入轴18上安装齿轮9,输出 轴8是花键轴,输出轴8上安装滑移齿轮11,变速箱3内安装双联齿轮,双联齿轮由小齿轮13和大齿轮10连接构成,小齿轮13与齿轮9啮合。变速箱3上 开设透槽23,透槽23内安装拨杆24,拨杆24的一端与滑移齿轮11连接,拨 杆24可拨动滑移齿轮11沿输出轴8往复运动。本技术制作时,按匕述要 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本技术使用时,先将电能输入电动机1,电动机1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电动机1带动第一传动轮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通过第一传动带19带动第二 传动齿轮15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5通过输入轴18将机械能传入变速箱3,变 速箱3有两种使用状态第一种是滑移齿轮11与大齿轮IO脱离,第二种是滑 移动齿轮11与大齿轮10啮合,在第一种状态下,输入轴18带动第三传动轮4 和齿轮9转动,第三传动轮14通过第三传动带21带动第四传动轮12转动,第 四传动轮12带动输出轴8转动,输出轴8带动滑移齿轮11和第五传动轮7转 动,第五传动轮7通过第二传动带20带动第六传动轮4转动,第六传动轮4带 动发电机5发电,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变速箱3处于第二种状态时,可将第 三传动带21由第三传动轮14或第四传动轮12上取下,输入轴18带动齿轮9 转动,齿轮9带动双联齿轮转动,双联齿轮带动滑移齿轮ll转动,滑移齿轮ll 通过输出轴8带动第五传动轮7转动,第五传动轮7通过第二传动带20带动第 六传动轮4转动,第六传动轮4带动电动机5发电。发电机5将机械能转化成 电能后,可根据人们的要求将一部分电能由第三导线22输入电瓶6内储存,在 环境条件适合用金属导线的前提下,也可由第二导线16部分反回电动机1。本 技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直接用电瓶6内储存的电能起动电动机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 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 电能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l)、变速箱(3)和发电机(5),电动机(1)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2),发电机(5)的输入轴上安装第六传动轮 (4),变速箱(3)内安装输入轴(18)和输出轴(8),输入轴(18)上安装第二传动轮 (15)和第三传动轮(14),输出轴(8)上安装第五传动轮(7)和第四传动轮(12), 第一传动轮(2)和第二传动轮(15)的外周安装第一传动带(19),第五传动轮(7) 和第六传动轮(4)的外周安装第二传动带(20),第三传动轮(14)和第四传动轮 (12)的外周安装第三传动带(2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能传输器,其特征在于电动机(1)与第-一导线 (17)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线(17)的另一端与电瓶(6)连接,电瓶(6)与第三导线 (22)的一端连接,第三导线(22)的另一端与发电机(5)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能传输器,其特征在于电动机(l)与第二 导线(16)的一端连接,第二导线(16)的另一端与发电机(5)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能传输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轴(18)上安装齿 轮(9),输出轴(8)是花键轴,输出轴(8)上安装滑移齿轮(11),变速箱(3)内安 装双联齿轮,双联齿轮由小齿轮(13)和大齿轮(10)连接构成,小齿轮(13)与齿 轮(9)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能传输器,它包括电动机、变速箱和发电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发电机的输入轴上安装第六传动轮,变速箱内安装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上安装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输出轴上安装第五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一传动带,第五传动轮和第六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二传动带,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的外周安装第三传动带。它可在不利于金属导线传输电能的环境下,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利用不受环境影响的齿轮、传动轮和传动带传输机械能,最后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可以在金属导线不易传输的区域低耗、安全地传输电能,可满足人们的正常工作要求。文档编号H02K53/00GK201038987SQ20062001125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边希森 申请人:边希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能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变速箱(3)和发电机(5),电动机(1)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2),发电机(5)的输入轴上安装第六传动轮(4),变速箱(3)内安装输入轴(18)和输出轴(8),输入轴(18)上安装第二传动轮(15)和第三传动轮(14),输出轴(8)上安装第五传动轮(7)和第四传动轮(12),第一传动轮(2)和第二传动轮(15)的外周安装第一传动带(19),第五传动轮(7)和第六传动轮(4)的外周安装第二传动带(20),第三传动轮(14)和第四传动轮(12)的外周安装第三传动带(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希森
申请(专利权)人:边希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