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22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转向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具有蜗杆轴和与蜗杆轴共同作用的蜗轮,其中蜗杆轴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轴承中,并且蜗杆轴的背离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轴承中;并且转向装置具有预紧装置,其中借助于预紧装置,蜗杆轴朝蜗轮的方向被施加预先给定的力,并且预紧装置具有第一环形元件,第一环形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其中借助于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产生用于将蜗杆轴压紧和/或拉动到蜗轮上的预先给定的力。为了简化预紧装置的结构、构造和/或装配,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从第一环形元件向内延伸。内延伸。内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转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转向装置,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具有蜗杆轴和与所述蜗杆轴共同作用的蜗轮,其中所述蜗杆轴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轴承中,并且所述蜗杆轴的背离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轴承中,并且所述蜗杆轴的第二端部被指配有为了使所述蜗杆轴绕其轴纵向轴线旋转而以传递力的方式与所述蜗杆轴连接的驱动器;并且所述转向装置具有预紧装置,其中借助于所述预紧装置,所述蜗杆轴朝所述蜗轮的方向被施加预先给定的力,并且所述预紧装置具有第一环形元件,所述第一环形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其中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产生用于将所述蜗杆轴压紧并且/或者拉动到所述蜗轮上的预先给定的力。
[0002]从EP 2 842 835A1已知一种此类转向装置。
[0003]已知的是,在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转向装置中,由于磨损和/或老化现象而可能在蜗杆轴和蜗轮之间产生不期望的间隙。为了补偿该间隙并且/或者在转向装置的运行期间避免不期望的干扰噪声(尤其是蜗杆轴与蜗轮之间的咔嗒声),可以使用将蜗杆轴朝蜗轮的方向拉动并且/或者压紧以便与蜗轮共同作用的预紧装置。在此,预紧装置应这样设计并且/或者整合到转向装置中,使得除了所期望的功能性之外所需要的空间需求也尽可能小并且/或者能够实现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和/或装配。
[0004]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目的在于,改进一种开篇所述类型的转向装置,其方式为简化并且/或者改进预紧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或装配。尤其应提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
[0005]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且在随后的描述中得到。
[0006]转向装置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尤其,转向装置被设计用于车辆或机动车辆。转向装置优选被设计为电动伺服转向装置。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具有蜗杆轴和与所述蜗杆轴共同作用的蜗轮。尤其,蜗杆轴的齿接合到蜗轮的对应设计的齿中,以使蜗杆轴与蜗轮共同作用。尤其,蜗杆轴的轴纵向轴线是相对于蜗轮的旋转轴线横向地或成直角地布置的。此外,蜗杆轴的第一端部支承在第一轴承中,用于使蜗杆轴绕其轴纵向轴线旋转。蜗杆轴的背离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轴承中,用于使蜗杆轴绕其轴纵向轴线旋转。尤其,第一轴承和/或第二轴承被设计为球轴承。蜗杆轴的第二端部被指配有驱动器。该驱动器可以被设计为马达、尤其电动马达。为了使蜗杆轴绕蜗杆轴的轴纵向轴线旋转,驱动器以传递力的方式与蜗杆轴相连接。
[0007]此外,所述转向装置具有预紧装置,其中借助于所述预紧装置,所述蜗杆轴朝所述蜗轮的方向被施加预先给定的力。尤其,借助于预紧装置朝蜗轮的方向压紧并且/或者拉动蜗杆轴。预紧装置具有第一环形元件,该第一环形元件又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借助于该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来产生或产生有用于将蜗杆轴压紧并且/或者拉动到蜗轮的预先给定的力。在此,该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从第一环形元件向内延伸。
[0008]在此有利的是,基于从第一环形元件向内延伸的该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得到替代性的、尤其是更简单或成本更低的设计可能性和/或装配可能性。尤其,该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从第一环形元件延伸到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内腔中。在此,该至少一个弹性
的弹簧元件可以径向地或至少有径向分量地从第一环形元件向内延伸。
[0009]根据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预紧装置具有弹性的第一弹簧元件和弹性的第二弹簧元件。在此,所述两个弹簧元件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向内并且/或者朝向彼此地定向。尤其,这两个弹簧元件彼此相反地布置并且/或者布置在第一环形元件的两个朝向彼此的区段上。这两个弹簧元件可以从第一环形元件的内侧出发向内延伸到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内腔中。在这两个弹簧元件之间布置有第一轴承。优选地,第一轴承由于布置在两个弹簧元件之间而弹动地被支承。在此,基于对第一轴承的弹动的支承并且借助于这两个弹簧元件的适合的设计方式实现将蜗杆轴为了与蜗轮共同作用而压紧并且/或者拉动到蜗轮上。
[0010]根据一个改进方案,这两个弹簧元件形成用于第一轴承的容纳部。替代性地,这两个弹簧元件具有用于第一轴承的容纳部或者这两个弹簧元件与用于第一轴承的容纳部、尤其材料配合地连接。预紧装置和这两个弹簧元件被设计成使得在未装配状态下容纳部的中心点的位置与第一环形元件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同。换言之,在未装配状态下的容纳部和/或在未装配状态下的容纳部的中心点是相对于第一环形元件和/或第一环形元件的中心点偏心地布置的。容纳部的中心点与第一环形元件的中心点优选在装配好状态下重合。换言之,容纳部和/或容纳部的中心点在装配好状态下是相对于第一环形元件和/或第一环形元件的中心点同中心地布置的。
[0011]转向装置可以具有传动装置壳体。尤其,预紧装置在未装配状态下布置在传动装置壳体外。优选地,预紧装置在装配好状态下布置在传动装置壳体内。在装配好状态下,第一环形元件的外周能够形状配合地贴靠传动装置壳体的区段的内周和/或内侧。优选地,传动装置壳体具有用于容纳预紧装置的空心圆柱形的区段。由此,预紧装置或第一环形元件的外周可以支撑在传动装置壳体的内侧和/或空心圆柱形的区段处。
[0012]尤其在装配好状态下,蜗杆轴的第一端部容纳在第一轴承中。优选地,在从未装配状态过渡到装配好状态时和在传动装置壳体中布置预紧装置以及在第一轴承和蜗杆轴的第一端部之间建立连接时,以上述方式改变容纳部的位置和/或容纳部的中心点。然后基于该位置变化借助于这两个弹簧元件得到借以将蜗杆轴朝蜗轮的方向按压和/或拉动的预先给定的力。尤其,这两个弹簧元件在装配好状态下相对于第一环形元件和/或容纳部的中心点点对称地布置。
[0013]优选地,容纳部的中心点在从未装配状态过渡到装配好状态时遵循线性运动轨迹或至少近似线性的运动轨迹。尤其实现容纳部或容纳部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环形元件沿着限定的空间轴线、优选竖直轴线移位。尤其,在装配好状态下限制了在遵循线性运动轨迹的方向上并且/或者在空间轴线的方向上以预先给定的力并且借助于两个弹簧元件对蜗杆轴进行的施加。优选地,运动轨迹与第一环形元件的中心轴线重合。在此,中心轴线可以同时是第一环形元件的对称轴线。第一环形元件的中心轴线或对称轴线例如可以被设计为镜像轴线。优选地,第一环形元件被设计成圆环形和/或空心圆柱形。
[0014]容纳部可以在装配好状态下并且相对于未装配状态围绕其中心点旋转。优选地,在此防止并且/或者阻挡第一环形元件的旋转。由此可以产生容纳部相对于第一环形元件的旋转。尤其,在容纳部或预紧装置从未装配状态过渡到装配好状态时产生容纳部的旋转。尤其,容纳部的旋转被限制在个位数的角度范围内或被限制为小于1
°
的角度。
[0015]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该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和/或这两个弹簧元件在从未装配状
态过渡到装配好状态时的最大偏转是借助于止挡部来限制的。尤其,止挡部布置并且/或者设计在第一环形元件的内侧。在此,止挡部可以由第一环形元件本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2)的转向装置,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具有蜗杆轴(3)和与所述蜗杆轴(3)共同作用的蜗轮(4),其中所述蜗杆轴(3)的第一端部(7)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轴承(9)中,并且所述蜗杆轴(3)的背离所述第一端部(7)的第二端部(8)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轴承(10)中,并且所述蜗杆轴(3)的第二端部(8)被指配有为了使所述蜗杆轴(3)绕其轴纵向轴线(6)旋转而以传递力的方式与所述蜗杆轴连接的驱动器(12);并且所述转向装置具有预紧装置(15,33,37,41,44,50,56,57,58),其中借助于所述预紧装置(15,33,37,41,44,50,56,57,58),所述蜗杆轴(3)朝所述蜗轮(4)的方向被施加预先给定的力,并且所述预紧装置(15,33,37,41,44,50,56,57,58)具有第一环形元件(18),所述第一环形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20,21),其中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20,21)产生用于将所述蜗杆轴(3)压紧并且/或者拉动到所述蜗轮(4)上的预先给定的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元件(20,21)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向内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装置(15,33,37,41,44,50,56,57,58)具有弹性的第一弹簧元件(20)和弹性的第二弹簧元件(21),其中所述两个弹簧元件(20,21)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向内并且/或者朝向彼此定向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一轴承(9)被布置在所述两个弹簧元件(20,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簧元件(20,21)形成、具有用于所述第一轴承(9)的容纳部(19,38)或者与用于所述第一轴承(9)的容纳部(19,38)相连接,其中在未装配状态下所述容纳部(19,38)的中心点(24)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的中心点(25)的位置不同,在装配好状态下所述容纳部(19,38)的中心点(24)尤其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的中心点(25)重合,所述两个弹簧元件(20,21)在所述装配好状态下优选相对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和所述容纳部(19,38)的中心点(24,25)点对称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9,38)的中心点(24)在从所述未装配状态过渡到所述装配好状态时遵循线性运动轨迹,所述运动轨迹尤其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的中心轴线(26)重合,所述容纳部(19,38)在所述装配好状态下优选相对于所述未装配状态围绕其中心点(24)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21)在从所述未装配状态过渡到所述装配好状态时的最大偏转是借助于止挡部(59)来限制的,所述止挡部(59)尤其被布置并且/或者被设计在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的内侧(31),所述止挡部(59)优选由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的区段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装置(15,33,44,50,56,57,58)具有第二环形元件(19),所述第二环形元件形成用于所述第一轴承(9)的容纳部,其中所述第二环形元件(19)以距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一定距离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内,并且所述两个弹簧元件(20,21)相应地将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与所述第二环形元件(19)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元件(19)中尤其布置有所述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环形元件(18)优选被设计为在其圆周上具有间隙(36)的开口环形元件。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簧元件(20,21)相应地具有弹簧接片区段(27,28),所述弹簧接片区段弹性地相应绕尤其是虚拟的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区域中的弯曲轴线(29,30)可弯曲,所述第一弹簧元件(20)的
弹簧接片区段(27)尤其在装配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