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驱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00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力驱动泵,由电机、底座、磁力联轴器和泵体组成,其特点是磁力联轴器上有中间体、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和隔离套;泵体上有泵壳、泵盖、叶轮、泵轴、外轴套和内轴套。其优点为:1.可以有效地平衡由于叶轮前后盖板及冷却液在内磁转子的两侧的压差不同而产生的轴向力。2.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冷却构造冷却隔离套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升。3.将泵轴轴向中心孔设为埋头孔,排除了冷却液对泵进口流动状态的干扰,提高了泵的性能。本泵可广泛用于工业中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液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液体的泵,特别是一种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体的泵,即磁力驱动泵。二
技术介绍
目前的同轴平板型磁力驱动泵由于其构造的原因容易产生附加轴向力,容易使某部件产生热量,温度升高,特别是会烧坏磁钢,造成磁钢退磁,使泵损坏,不能正常使用,这是现有磁力驱动泵的不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种磁力驱动泵,这种磁力驱动泵采用叶轮与泵盖组成的调压腔,在叶轮、泵壳与泵盖之间设有间隙δ1、δ2,能够自动平衡轴向力;这种磁力驱动泵采用良好的冷却构造,能够有效地防止温升,防止磁钢烧坏,防止泵的损坏,提高泵的使用寿命;这种磁力驱动泵采用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组成的同轴圆柱型磁力联轴器来传递扭矩,在内外磁转子中间设有隔离套,因而能够输送易燃、易爆和有害液体。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实施方案来达到本泵由电机、底座、磁力联轴器和泵体组成,电机、底座同现有的磁力驱动泵,其特点体现在磁力联轴器和泵体上。磁力联轴器由中间体、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和隔离套构成,中间体右端通过螺栓、螺母和电机轴头外壳上的托盘联接,左端通过止口和泵壳、泵盖连接,外磁转子设在中间体内的电机轴头上,内磁转子设在泵轴的右端,通过泵轴和泵轴上的两个大螺母与叶轮连为一体,隔离套上在泵盖上。泵体由泵壳、泵盖、叶轮、泵轴、外轴套和内轴套构成,泵盖在内磁转子的左侧,泵盖右侧有隔离套,隔离套通过螺钉上在泵盖右端。泵壳通过止口和泵盖连接,泵壳在泵盖的左侧,泵壳与泵盖之间形成空腔,叶轮安装在该空腔内泵轴的左端,泵轴中段在泵盖的所在位置上有外轴套和内轴套。本技术泵壳与泵盖和叶轮接触处设有前口环和后口环,叶轮与泵壳和泵盖之间并形成间隙δ1和δ2。本技术泵轴的中心设有埋头轴向孔,该埋头轴向孔与泵轴中间的径向孔相通。本技术泵盖上开设有通道孔,通道孔通向隔离套,泵输送的介质可以作为冷却液流入隔离套内对隔离套进行冷却。本技术的构造的形式可为卧式离心泵或立式离心泵。本技术的优点为1、可以有效地平衡由于叶轮前后盖板及冷却液在内磁转子的两则的压差不同而产生的轴向力。2、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冷却构造冷却隔离套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升。3、将泵轴轴向中心孔设为埋头孔,排除了冷却液对泵进口流动状态的干扰,提高了泵的性能。四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泵体部分局部剖视放大图图3为磁力联轴器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部分剖视放大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磁力驱动泵由由电机12、底座13、磁力联轴器和泵体组成,电机12、底座13同现有的磁力驱动泵,其特点是体现在磁力联轴器和泵体上。磁力联轴器由中间体11、外磁转子10、内磁转子9和隔离套8构成,中间体11右端通过螺栓、螺母和电机12轴头外壳上的托盘联接,左端通过止口和泵壳1、泵盖4连接,外磁转子10设在中间体11内的电机12轴头上,内磁转子9设在泵轴7的右端,通过泵轴7和泵轴7上的两个大螺母与叶轮3连为一体,隔离套8上在泵盖4上;泵体由泵壳1、泵盖4、叶轮3、泵轴7、外轴套5和内轴套6构成,泵盖4在内磁转子9的左侧,泵盖4右侧有隔离套8,隔离套8通过螺钉上在泵盖4右端;泵壳1通过止口和泵盖4连接,泵壳1在泵盖4的左侧,泵壳1与泵盖4之间形成空腔,叶轮3安装在该空腔内泵轴7的左端,泵轴7中段在泵盖4的所在位置上有外轴套5和内轴套6。本技术泵壳1与泵盖4和叶轮3接触处设有前口环2和后口环14,叶轮3与泵壳1和泵盖4之间并形成间隙δ1和δ2。同时,泵盖4与叶轮3之间形成调压腔15。本技术泵轴7的中心设有埋头轴向孔,该埋头轴向孔与泵轴7中间的径向孔相通。泵盖4上开设有通道孔,通道孔通向隔离套8。本技术的构造的形式可为卧式离心泵或立式离心泵。本技术叶轮前后口环平衡轴向力,残余轴向力的平衡在于在叶轮3的前盖板与前口环2之间形成了一个间隙δ1和叶轮3与泵盖4形成了一个调压腔及间隙δ2,当泵产生了一个向前的轴向力时调压腔的压力降低,间隙δ2增大,而间隙δ1减小,通过间隙δ1的介质压力增高,产生了一个反向推力。反之,当泵产生了一个向后的轴向力时,δ1间隙增大,δ2间隙减小调压腔内的压力增高,产生了一个向前的推力,抵消了残余轴向力,从而实现了轴向力的自动平衡。本技术当隔离套8采用金属制作时,由于内外磁转子旋转时在隔离套8上产生了一个交变磁场,因此在隔套8内会产生电涡流,从而使隔离套8产生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烧坏磁钢,造成磁钢退磁、泵的损坏。因此就要对隔离套8进行冷却。本技术隔离套8的冷却系统采用泵本身输送介质作为冷却液,冷却液通过泵盖4上开设的通道孔流入隔离套8内,经隔离套8与内磁转子9之间的间隙进入泵轴7中心埋头轴向孔,从泵轴7的中部径向孔流出,沿外轴套5和内轴套6之间,并经叶轮3的平衡孔返回至叶轮的进口。权利要求1.一种磁力驱动泵,由电机(12)、底座(13)、磁力联轴器和泵体组成,电机(12)、底座(13)同现有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磁力联轴器由中间体(11)、外磁转子(10)、内磁转子(9)和隔离套(8)构成,中间体(11)右端通过螺栓、螺母和电机(12)轴头外壳上的托盘联接,左端通过止口和泵壳(1)、泵盖(4)连接,外磁转子(10)设在中间体(11)内的电机(12)轴头上,内磁转子(9)设在泵轴(7)的右端,通过泵轴(7)和泵轴(7)上的两个大螺母与叶轮(3)连为一体,隔离套(8)上在泵盖(4)上;泵体由泵壳(1)、泵盖(4)、叶轮(3)、泵轴(7)、外轴套(5)和内轴套(6)构成,泵盖(4)在内磁转子(9)的左侧,泵盖(4)右侧有隔离套(8),隔离套(8)通过螺钉上在泵盖(4)右端;泵壳(1)通过止口和泵盖(4)连接,泵壳(1)在泵盖(4)的左侧,泵壳(1)与泵盖(4)之间形成空腔,叶轮(3)安装在该空腔内泵轴(7)的左端,泵轴(7)中段在泵盖(4)的所在位置上有外轴套(5)和内轴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泵壳(1)与泵盖(4)和叶轮(3)接触处设有前口环(2)和后口环(14),叶轮(3)与泵壳(1)和泵盖(4)之间并形成间隙δ1和δ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泵轴(7)的中心设有埋头轴向孔,该埋头轴向孔与泵轴(7)中间的径向孔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泵盖(4)上开设有通道孔,通道孔通向隔离套(8)。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泵盖(4)与叶轮(3)之间形成调压腔(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其构造的形式可为卧式离心泵或立式离心泵。专利摘要一种磁力驱动泵,由电机、底座、磁力联轴器和泵体组成,其特点是磁力联轴器上有中间体、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和隔离套;泵体上有泵壳、泵盖、叶轮、泵轴、外轴套和内轴套。其优点为1.可以有效地平衡由于叶轮前后盖板及冷却液在内磁转子的两侧的压差不同而产生的轴向力。2.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冷却构造冷却隔离套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升。3.将泵轴轴向中心孔设为埋头孔,排除了冷却液对泵进口流动状态的干扰,提高了泵的性能。本泵可广泛用于工业中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力驱动泵,由电机(12)、底座(13)、磁力联轴器和泵体组成,电机(12)、底座(13)同现有的磁力驱动泵,其特征是:磁力联轴器由中间体(11)、外磁转子(10)、内磁转子(9)和隔离套(8)构成,中间体(11)右端通过螺栓、螺母和电机(12)轴头外壳上的托盘联接,左端通过止口和泵壳(1)、泵盖(4)连接,外磁转子(10)设在中间体(11)内的电机(12)轴头上,内磁转子(9)设在泵轴(7)的右端,通过泵轴(7)和泵轴(7)上的两个大螺母与叶轮(3)连为一体,隔离套(8)上在泵盖(4)上;泵体由泵壳(1)、泵盖(4)、叶轮(3)、泵轴(7)、外轴套(5)和内轴套(6)构成,泵盖(4)在内磁转子(9)的左侧,泵盖(4)右侧有隔离套(8),隔离套(8)通过螺钉上在泵盖(4)右端;泵壳(1)通过止口和泵盖(4)连接,泵壳(1)在泵盖(4)的左侧,泵壳(1)与泵盖(4)之间形成空腔,叶轮(3)安装在该空腔内泵轴(7)的左端,泵轴(7)中段在泵盖(4)的所在位置上有外轴套(5)和内轴套(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安市宏泰机械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