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涉及电机嵌线装置,它的构造在于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嵌线头(7)、装有空芯轴上段的底板(17)与底座(6)构成一个独立模头,模头底平面与台板(8)活动连接,模头底面上还装有支脚座(14)和导柱套(18)的移动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头与模体分离,具有多个模头挂线,嵌线工只需推动从工位上分离移动装置,当挂线工挂好线,套上电机定子的模头进入工位后就可启动嵌线机嵌线,它可以省去原嵌线机的挂线架、拉线入槽、合定子导向模、套入电机定子等几道工序,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而使嵌线机的工效提高3-5倍,而且嵌线质量比原来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定子的嵌线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二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风扇、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进入千家万户。配套电机剧增,数量之大已成为电机行业的绝对数量之首。国内绝大部分电机嵌线都用手工操作,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嵌线质量也差;如果引进进口电机嵌线的自动流水线,每套超过千万元人民币投资,使电机成本剧增,根据我国国情,无法被广泛采用;国内也出现了一种半自动单独嵌线机,虽然嵌线速度比手工操作快得多,但由于嵌线模头是固定在嵌线机模具体上的。见图1,使操作的嵌线工需手工操作将由挂线工挂好线的线架套合在模具上并逐一拉动线圈进入模头槽内,再取下线架,合上定子导向模,套入定子,再取下定子导向模后才能启动嵌线机嵌线,这就增加嵌线机的嵌线工作时间,在单位时间内,使嵌线机台时产量低下,严重影响了嵌线机的推广使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嵌线机存在缺点,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克服现有技术上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使嵌线机嵌线速度快,台时产量高的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尽量取消嵌线工在嵌线机上的手工操作工序,将待机时间变成有效工作时间来提高工效。具体技术方案是按图1台板(8)的上平面,将拉杆(9)分开改短,空心管轴分成上下两段,上段装在图2底板(17)上,下段是安装在台板(8)上的空芯轴(22)。一种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它包括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底座(6),嵌线头(7),底板(17),支脚座(14),支承弹王(15),支脚(16),导柱套(18),定位导柱(19)定位档铁(20)空芯轴(22)等构成一个独立模头。模头在底座(6)内装有可承槽条(5),顶着电机定子(2),定子内配合着压线导叶(4),导叶之间嵌挂着线圈(3),下方导叶内吻合着嵌线头(7),嵌线头下部体内装有复位套(12),嵌有复位弹子(11),组成一个锁住线杆(9)头部的机构。又在独立模头底面上装有支脚座(14),在支脚座(14)内装有支承弹簧(15)、支脚(16),达到分离模头和移动,并装有导柱套(18),由装有空心轴上段的底板(17)与底座(6)构成一个独立模头。模头底平面与台板(8)活动连接,导柱套(18)与模头靠住台板(8)上的定位挡铁(20)、定位导柱(19)活动连接,达到精确定位。本技术的优点由于在底座(6)上安装了多组移动付,它能万向自由移动、拉、推动方便省力,移动出主机工位让挂线工挂线,又能转动,挂线也较原来方便,把嵌线工的手工操作工序转为由挂线工直接挂线圈(3)于模头,取消了挂线架,使嵌线工操作快捷省时省力,从而缩短了嵌线机自动嵌线周期,使嵌线次数增加提高嵌线机工效3-5倍。四附图说明图1为嵌线机模头固定在模体上的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嵌线机的模头的分离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臂;(2)电机定子;(3)线圈;(4)压线导叶;(5)支承槽条;(6)底座;(7)嵌线头;(8)主机台板;(9)拉杆;(10)顶杆;(11)复位弹子;(12)复位套;(13)定位压臂;(14)支脚座;(15)支承压簧;(16)支脚;(17)底板;(18)导柱套;(19)定位导住;(20)定位挡铁;(21)复位压簧;(22)空芯轴。图1说明在底座(6)内装着支承槽条(5),顶着电机定子(2),定子内配合着压线导叶(4),导叶之间嵌挂着线圈(3),下方导叶内吻合着嵌线头(7),嵌线头固定连接拉杆(9),拉杆(9)外包着顶杆(10),顶杆外包着空芯轴(22),并固定在台板(8)上,同时也固定着底座(6),台板上装着压臂(1)。图2说明在底座(6)内装有支承导条(5),顶着电机定子(2),定子内配合着压线导叶(4),压线导叶之间嵌挂有线圈(3),在压线导叶下方内配合着嵌线头(7);嵌线头下方体内装有复位套(12),嵌有复位弹子(11),由底座(6)与底板(17)构成一个独立模头,空芯轴分成上下两段,模头平面上装有导柱套(18),底座(6)靠着台板(8)上,装有定位挡铁(20),导柱(19)、主机台板(8)上也固定着下段空芯轴(22),内配着顶杆(10),顶杆头部装有复位弹簧(22),拉杆(9),在台板(8)上也装着压臂(1)和定位压臂(13),上段空芯轴与底板连在一起。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2对本技术的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说明挂线工先将多个模头挂上线圈(3),再套上电机定子(2)后,由嵌线工将模头推向挡铁进入粗定位位置。用手启动使压臂(1)与定位压臂(13)同时下压接触底座后,由于下压使支脚(16)缩入支脚座(14)腔内,导柱套(18)套入定位导柱(19)。与台板(8)紧密结合后,顶杆(10)立即上升,当推动嵌线头(7)后,因随着推动线圈(3)上升受阻,使拉杆(9)缩入顶杆(10)腔内,顶杆(10)上升压缩复位套(12),使复位弹子(11)让开,拉杆(9)头部进入空腔内,再继续上升。由于底座(6)与台板(8)紧密结合时,压臂刚好轻压在电机定子上,使被嵌线头顶着的线圈(3)被迫进入定子槽内,嵌线头(7)顶部越过电机定子(2)顶面时,全部线圈已被嵌入电机定子。顶杆(10)立即下降。随着顶杆(10)下降也就由拉杆(9)拉着嵌线头(7)下降,当复位套(12)下降至底板(17)相碰迫使复位套(12)上升而释放复位弹子(11)而使拉杆(9)与嵌线头(7)脱离,压臂(1)定位压臂(13)上升复位。模头由于底座(6)失压,支承压簧(15)弹开,而使模头脱离定位导柱(19),嵌线工可立即拉动模头出工位,取出嵌好的电机定子,再拉动已被挂线工挂好线圈的另一个模头,推入粗定位工位,进第二次自动嵌线,由于采用多个模头配合,挂线工在工位外自由挂线,套入电机定子,大大减少了嵌线工的工作量与待机操作时间,使嵌线机的嵌线次数大大增加,提高了嵌线机的工作效率3-5倍。权利要求1.一种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它包括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底座(6),嵌线头(7),底板(17),支脚座(14),支承弹王(15),支脚(16),导柱套(18),定位导柱(19),定位挡铁(20),空芯轴(22)等,在底座(6)内装有支承槽条(5),顶着电机定子(2),定子内配合着压线导叶(4),导叶之间嵌挂着线圈(3),下方导叶内吻合着嵌线头(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嵌线头(7),装有空心轴上段的底板(17)与底座(6)构成一个独立模头,模头底平面与台板(8)活动连接,模头底面上还装有支脚座(14)和导柱套(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座(14)内装有支承弹簧(15)和支脚(1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套(18)与模头靠住台板(8)上的定位档铁(20)、定位导柱(19)活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涉及电机嵌线装置,它的构造在于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嵌线头(7)、装有空芯轴上段的底板(17)与底座(6)构成一个独立模头,模头底平面与台板(8)活动连接,模头底面上还装有支脚座(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线机的模头分离移动装置,它包括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底座(6),嵌线头(7),底板(17),支脚座(14),支承弹王(15),支脚(16),导柱套(18),定位导柱(19),定位挡铁(20),空芯轴(22)等,在底座(6)内装有支承槽条(5),顶着电机定子(2),定子内配合着压线导叶(4),导叶之间嵌挂着线圈(3),下方导叶内吻合着嵌线头(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压线导叶(4)、支承槽条(5)、嵌线头(7),装有空心轴上段的底板(17)与底座(6)构成一个独立模头,模头底平面与台板(8)活动连接,模头底面上还装有支脚座(14)和导柱套(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传进,钱旦平,
申请(专利权)人:麻汝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