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型同步电机。一种配套在定时器、计时器上作动力传递的微型电机,都要求具有较高的计时精度,但由于结构原因,加上我国基础工业差,工艺不稳定,国产的微电机计时精度差,噪音大,使用寿命短。国外样机采用圆弧齿轮作为传动轮,但国内尚无此类刀具,利用铣刀铣切成型加工又存在一定加工误差,因此,齿轮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电机定向性能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计时精确、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的微电机。实施本技术是在原微电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结构性能符合要求,又适宜于我国的工艺水平,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具体由箱体、箱底、箱盖、两极片、骨架、线圈、接线柱、转子、传动件、定向片、定向块、输出齿轮等组成,其特殊之处是传动件由螺牙与变位斜齿轮啮合传动来完成动力的传递,有利于消除各零件之间的累积误差,转子采用磁钢与塑料的组合体,并使注塑面高于旋钢平面0.5毫米作为定位槽孔,使电机能更好地按规定的方向旋转。本技术工作电压24-36 ,只要在电路中串一只41-56K电阻就可直接通过接线柱与外接电源220 相接,其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流流过线圈时,使插入线圈的两极片被磁化,产生N·S两个交变磁场,由于定子硫轴与转子磁轴间存在一个夹角,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转子就会受磁力作用而旋转,这样随着外接电源正负脉冲的不断输入,就驱动转子不断旋转,每输入一个脉冲,转子就转过一个步距角,由于定子的磁极与其对应的转子磁极同性,从而实现电机随驱动电路供给的正负交替脉冲不停地转动。本技术与公知技术相比,在结构上采用变位斜齿轮来取代工艺复杂的圆弧齿轮,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机,在箱体(7)与箱底(10)之间装有两极片(13),夹持在两极片(13)上的骨架(12)上绕制着线圈(14),形成两极片(13)插入线圈(14)的结构,接线柱压注在骨架(12)两侧,转子(8)位于箱体(7)内,转子(8)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件啮合传递,经支承在轴承(3)中之输出轴(2)上的定向片(5)、定向块(4)、齿轮(1)输出,其特征是:a.所述的传动件是螺牙(15)与变位斜齿轮(6)的啮合传动;b.转子(8)是磁钢与塑料的组合体,且注塑面高于磁钢平面0.5毫米作为定向槽孔(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南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电视机元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