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烈专利>正文

双层绕线定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98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绕线定子结构,它包括有三个矽钢片组,这些矽钢片组均具有适当数目的矽钢片,且矽钢片可结合在适当的座体上。三个矽钢片组之间设有间隔,并由轴管贯穿结合,绕线卷绕于第一矽钢片组与第二矽钢片组之间,以及第二矽钢片组与第三矽钢片组之间,以组成双层绕线定子。利用这种结构,可使定子具有较大的扭力、耗电量较小、且定子直径可变。(*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绕线定子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较大的扭力,耗电量较少,且定子直径可变小的双层绕线定子。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定子结构,常被应用于风扇等装置上,其主要包括一组矽钢片10a及适当的绕线11a构成,该矽钢片组10a具有多个矽钢片12a,绕线11a卷绕在矽钢片组10a上,以形成定子绕组,该定子可固定于一个电路板13a上,绕线11a与电路板13a适当连接,定子配合适当的转子(图中未示),藉电路控制使定子与转子产生旋转磁场,以便带动与转子结合的构件(如扇叶体等)转动。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定子结构中,其仅具有单层的绕线,无法具有较大的转动扭力,且耗电量较高。由于其转动扭力较小,因此定子直径较大,若用于风扇,则当该风扇的径向尺寸一定时,相对的扇叶体的叶片面积受到限制,仅能采用较小的面积,使得叶片产生的风量较小,散热效率也较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双层定子结构,使之具有较大的扭力,耗电量较低,且定子直径可变小。将其用于风扇时,相对的扇叶体的叶片面积可以较大,使得叶片所产生的风量较大,散热效率也较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绕线定子结构,它包括有第一矽钢片组、第二矽钢片组及第三矽钢片组,这些矽钢片组均具有适当数目的矽钢片,且矽钢片结合有适当座体,这些矽钢片组之间间隔有适当距离。第一矽钢片组、第二矽钢片组及第三矽钢片组可藉轴管贯穿结合,并将绕线卷绕于第一矽钢片组与第二矽钢片组之间,以及第二矽钢片组与第三矽钢片组之间,以组成双层绕线定子。另外,在本技术中,第一矽钢片组的座体还可与一个电路板结合为一体。或者,在本技术中,也可设置二个轴管,用以结合矽钢片组,而后再将二根轴管结合成为一体。现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的定子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平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在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10第一矽钢片组11第一矽钢片12第一矽钢片13定位孔14定位孔15结合孔16结合孔20第二矽钢片组21第二矽钢片22第一矽钢片23定位孔24定位孔30第三矽钢片组 31第三矽钢片32定位孔40绕线50电路板51结合孔60第一座体 61结合柱62结合柱70第二座体 71定位体80第二座体81定位体90第三座体 91定位体100轴管101轴承体 102凸缘 10a矽钢片组 11a绕线12a矽钢片 13a电路板如图2至4所示,在本技术的双层绕线定子结构中,其包括第一矽钢片组10、第二矽钢片组20、第三矽钢片组30、适当的绕线40及轴管100。其中的第一矽钢片组10具有适当数量(二个)的第一矽钢片11、12。该第一矽钢片11及12上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13和定位体14,第一矽钢片11和12可叠置在一起,并藉由定位孔13和定位体14的配合精确定位。第一矽钢片11和12上设有结合孔15和16,第一矽钢片11和12可结合在第一座体60上。第一座体60上设有与结合孔15、16相对应的结合柱61,第一矽钢片11和12可藉由结合孔15、16与第一座体60的结合柱61配合,第一座体60上另外还设有电路板结合柱62。第二矽钢片组20具有适当数量(二个)的第二矽钢片21、22,该第二矽钢片21及22上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23和24。第二矽钢片21和22可叠置在一起,第二矽钢片21和22一侧各结合在第二座体70、80上,第二座体70和80上设有与定位孔23和24相对应的定位体71和81。第二矽钢片21、22及第二座体70、80可叠置在一起,并藉由定位孔23、24及定位体71、81的配合精确定位。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座体70与第一矽钢片组10的第一座体60间隔有适当的距离,可供绕线40卷绕。第三矽钢片组30具有适当数量(一个)的第三矽钢片31,该第三矽钢片31上设有定位孔32。第三矽钢片31一侧结合在第三座体90上。第三座体90上设有与定位孔32相对应的定位体91。第三矽钢片31与第三座体90可叠置在一起,并藉由定位孔32及定位体91的配合精确定位。第三矽钢片组30的第三座体90与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座体80间隔有适当的距离,可供绕线40卷绕。上述的第一矽钢片组10、第二矽钢片组20及第三矽钢片组30可藉由轴管100予以结合,轴管100一端形成一外径较大的凸缘102,轴管100的另一端可依次穿过第一矽钢片组10的第一矽钢片11和12、第一座体60、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座体70、第二矽钢片21和22、第二座体80、第三矽钢片组30的第三座体90、第三矽钢片31的中心孔,并将轴管100的该端固接于第三矽钢片31的中心,使第一矽钢片组10、第二矽钢片组20及第三矽钢片组30藉轴管100结合一体。轴管100内可设置有适当的轴承件101,以供枢设扇叶体的芯轴(图中未示)等,第一矽钢片组10的第一座体60设有电路板结合柱62,可供固接于电路板50上相对应的结合孔51,使第一矽钢片组10与电路板50连接一体。绕线40卷绕在第一矽钢片组10的第一座体60与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座体70之间,以及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座体80与第三矽钢片组30的第三座体90之间。绕线40与电路板50适当连接,卷绕于第一矽钢片组10与第二矽钢片组20之间的绕线40为逆绕线,卷绕于第二矽钢片组20与第三矽钢片组30之间的绕线为顺绕线。第一矽钢片组10的第一矽钢片11、12为S极,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矽钢片21、22为N极,第三矽钢片组30的第三矽钢片31为S极。如图2至4所示,本技术可组成一个双层绕线定子结构,其第一矽钢片组10与第二矽钢片组20之间,以及第二矽钢片组20与第三矽钢片组30之间,分别卷绕有绕线40,以具有双层绕线,故具有较大的转动扭力,且耗电量较低。由于其转动扭力较大,因此定子的直径可较小,若用于风扇,则相对的扇叶体的叶片面积可较大,使得叶片产生的风量较大,散热效率较高。图5和6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双层绕线定子结构中可设置二个轴管100,一个轴管100上结合有第一矽钢片组10的第一矽钢片11和12、第一座体60、第二矽钢片组20的第二座体70、第二矽钢片21,另一轴管100上则结合有第二矽钢片组20的另一矽钢片21、第二座体80、第三矽钢片组30的第三座体90、第三矽钢片31,而后再将二根轴管100及第二矽钢片20的第二矽钢片21、22予以适当结合,使之成为一体。综上所述,本技术改进了现有的定子结构,其因仅具有单层绕线,故无法具有较大的扭力,耗电量高,定子需采用较大直径等问题。而本技术的双层定子结构,则具有较大的扭力,耗电量较低,且定子直径可变小。将其用于风扇时,相对的扇叶体的叶片面积可以较大,使得叶片所产生的风量较大,散热效率也较高。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绕线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矽钢片组(10)、第二矽钢片组(20)及第三矽钢片组(30),这些矽钢片组(10、20、30)分别由矽钢片(11、12、21、22、31)组成,且矽钢片结合有适当座体(6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绕线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矽钢片组(10)、第二矽钢片组(20)及第三矽钢片组(30),这些矽钢片组(10、20、30)分别由矽钢片(11、12、21、22、31)组成,且矽钢片结合有适当座体(60、70、80、90),这些矽钢片组(10、20、30)之间设有间隔,第一矽钢片组(10)、第二矽钢片组(20)及第三矽钢片组(30)可藉轴管(100)贯穿结合,并将绕线(40)卷绕于第一矽钢片组(10)与第二矽钢片组(20)之间,以及第二矽钢片组(20)与第三矽钢片组(30)之间,以组成双层绕线定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烈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