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单云龙专利>正文

一种磨头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81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磨头电机,包括有机壳(8)、位于机壳内的定子(9)、位于该定子内并可与其相对转动的转子(10)、固定在转子中央的主轴以及分别安装在机壳前后端部的前端盖(7)和后端盖(7′),所述的主轴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轴承(4)和后轴承(4′)支承,主轴的前端即用来连接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和后轴承(4′)均至少为两个,且均为前后并排设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磨床的磨头旋转的电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主轴的轴向游隙,使其保持稳定限位的磨头电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磨削下来的粉尘进入电机内部的磨头电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磨头电机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内的定子、位于该定子内并可与其相对转动的转子、固定在转子中央的主轴以及分别安装在机壳前后端部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的主轴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轴承和后轴承支承,主轴的前端即用来连接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和后轴承均至少为两个,且均为前后并排设置。所述的前轴承及后轴承单体以采用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为佳;所述的前轴承之前及所述的后轴承之后以各设置有轴向松紧调整机构为佳;其中前轴承的调整机构可以是螺接在前端盖前端并与位于最前的前轴承之外圈前端面相抵的压紧螺套;而所述的后轴承的调整机构包括有调整块、弹簧、端盖闷头和压力调整螺钉,所述的调整块前端面紧贴位于最后的后轴承之外圈后端面,其后端面紧贴端盖闷头,主轴的后端从调整块及端盖闷头的中心孔穿过,所述的端盖闷头还开有至少两个通孔,弹簧即设置在该通孔,且其前端与调整块的后端面相抵,其后端则与螺接在通孔后部的压力调整螺钉相抵;所述的主轴前端以螺纹连接有一防尘圈为佳,将前端盖的前端及外周罩其内;所述的前轴承及后轴承中两个相邻轴承之间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以两个同心设置的内隔圈和外隔圈相隔为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在主轴的前后端至少为双轴承支承,因此无论是轴向还是径向都不容易发生偏差,运行平稳,噪音低,可直接在其输出端连接磨头用于磨床的高精度磨削加工,同时,独特的防尘罩设计,使电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磨头电机主要包括有机壳8、位于机壳内的定子9、位于该定子内并可与其相对转动的转子10、固定在转子10中央的主轴1以及分别安装在机壳8前后端部的前端盖7和后端盖7′,主轴1前部和后部分别由两个前后并排设置的、单体为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的前轴承4和后轴承4′支承,主轴1的前端即用来连接磨头;主轴1前端外壁制有锥度,并在其前端中心制有螺孔,用来连接磨头();在其后的位置螺纹连接有一防尘圈2,将前端盖7的前端及外周罩其内,以防止磨削的粉尘溅入电机内部;在前轴承4之前及后轴承4′之后各设置有轴向松紧调整机构; 前轴承4的调整机构为螺接在前端盖7前端的压紧螺套3,该压紧螺套3的后端面紧贴在前轴承4外圈的前端面;位于最后的前轴承4之外圈后端面紧贴前端盖7后端的内肩,其外周紧贴前端盖7内壁;同前述的压紧螺套3配合,即可将磨头磨削产生的冲撞力通过前轴承4传递到外端盖、机壳,减少对主轴的震动,又可消除因磨头磨削产生的扭矩带来的主轴轴向游隙;后轴承4′的调整机构包括有调整块12、弹簧13、端盖闷头15和压力调整螺钉15,所述的调整块12前端紧贴位于最后的后轴承4′之外圈后端面,其后端面紧贴端盖闷头15,主轴1的后端从调整块12及端盖闷头15的中心孔穿过,所述的端盖闷头15还开有至少两个通孔,弹簧13即设置在该通孔,且其前端与调整快12的后端面相抵,其后端则于螺接在通孔后部的压力调整螺钉14相抵,端盖闷头15与后端盖7′用后端盖螺钉11固定;通过调整弹簧13的弹力起到自动调整轴向游隙的作用。通过上述轴向松紧调整机构的缓冲作用,可以对前轴承4和后轴承4′分别施加一个较小的向后和向前的力,使得主轴不致因各组成部件间的间隙而造成晃动,从而提高其操作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前轴承4及后轴承4′中两个相邻轴承之间以两个同心设置的内隔圈5、5′和外隔圈6、6′相隔,以减小主轴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给前轴承组4及后轴承组4′带来的轴向偏移和所述的相邻轴承之间的磨损,提高磨头的轴向精度控制。由于本技术的设计源于磨床磨头的应用,因而取名为“磨头电机”,其意在区别于其他电机,并非对本技术使用领域的限定,也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由于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完全可以应用于其他合适的场合,这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磨头电机,包括有机壳(8)、位于机壳内的定子(9)、位于该定子内并可与其相对转动的转子(10)、固定在转子中央的主轴以及分别安装在机壳前后端部的前端盖(7)和后端盖(7′),所述的主轴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轴承(4)和后轴承(4′)支承,主轴的前端即用来连接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和后轴承(4′)均至少为两个,且均为前后并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及后轴承(4′)单体为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轴承(4)之前及所述的后轴承(4′)之后各设置有轴向松紧调整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的调整机构为螺接在前端盖(7)前端并与位于最前的前轴承(4)之外圈前端面相抵的压紧螺套(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之后端面紧贴前端盖(7)后端的内肩,其外周紧贴前端盖(7)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轴承(4′)的调整机构包括有调整块(12)、弹簧(13)、端盖闷头(15)和压力调整螺钉(14),所述的调整块(12)前端面紧贴位于最后的后轴承(4′)之外圈后端面,其后端面紧贴端盖闷头(15),主轴的后端从调整块(12)及端盖闷头(15)的中心孔穿过,所述的端盖闷头(15)还开有至少两个通孔,弹簧(13)即设置在该通孔,且其前端与调整块(12)的后端面相抵,其后端则与螺接在通孔后部的压力调整螺钉(14)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1)前端螺纹连接有一防尘圈(2),将前端盖(7)的前端及外周罩其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及后轴承(4′)中两个相邻轴承之间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以两个同心设置的内隔圈(5、5′)和外隔圈(6、6′)相隔。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磨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1)前端外壁制有锥度,并在其前端中心制有螺孔,用来连接磨头。专利摘要一种磨头电机,包括有机壳(8)、位于机壳内的定子(9)、位于该定子内并可与其相对转动的转子(10)、固定在转子中央的主轴以及分别安装在机壳前后端部的前端盖(7)和后端盖(7′),所述的主轴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轴承(4)和后轴承(4′)支承,主轴的前端即用来连接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轴承(4)和后轴承(4′)均至少为两个,且均为前后并排设置;所述的前轴承(4)及后轴承(4′)单体以采用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为佳;在所述的前轴承(4)之前及所述的后轴承(4′)之后可各设置有轴向松紧调整机构;所述的主轴(1)前端螺纹连接有一防尘圈(2),将前端盖(7)的前端及外周罩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无论是轴向还是径向都不容易发生偏差,运行平稳,噪音低,可直接在其输出端连接磨头用于磨床的高精度磨削加工,同时,独特的防尘罩设计,使电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文档编号H02K5/16GK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单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