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及其抗菌抗病毒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97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由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取辣木秸秆与水制得到固液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与亚碲酸钾混合搅拌反应;离心取沉淀;洗涤后重悬于去离子水中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生物碲纳米材料的抗菌抗病毒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用辣木合成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生物碲纳米颗粒的技术空白,并且生产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安全高效、产品稳定性高、生物功能丰富、应用范围较广、抗菌效果显著、抗病毒效果好、绿色环保。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前景。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及其抗菌抗病毒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纳米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及其抗菌抗病毒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病原菌是一类可以引起人类等宿主治病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等。呼吸道感染是其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由于病原体不能及时明确,导致其死亡率居高不下,更重要的是,由于抗生素地频繁使用,许多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单一地使用某种抗生素无法治疗病原菌的感染,可能需要多种抗生素配合使用。肠道病原菌也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病原菌,包括:痢疾志贺氏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和沙门氏菌等肠道病原菌,感染人体后会引起腹泻、肠炎、急性发热、腹部疼痛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死亡。一方面,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许多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出现多重耐药的现象,为患者的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另外,目前对于常见的病原菌的消杀还是以化学试剂为主,基于生物材料,效果很好的消杀产品投入使用的并不多。
[0003]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可以通过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近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引发的COVID

19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已导致全球性危机,针对国内爆发的疫情,已研发特异性疫苗对其进行治疗,但随着疫情的蔓延,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出现,让抗疫进入长期备战的状态,从中医角度出发,寻找良好的抗病毒中草药也是解决疫情危机的方法之一。
[0004]抗菌纳米材料的兴起,使之可能成为抗生素的代替品,碲是自然界中的稀散金属之一,Te(Ⅳ)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Te(0),进而形成TeNPs,合成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化学法合成的碲粉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对病毒的无灭活效果。纳米材料也可由生物合成,例如:植物、细菌、真菌等,与之相比,通过植物提取物合成的生物碲纳米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医药功能,因为植物体内有多种活性物质。辣木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多酚类、苯丙素类、萜类、甾体类、生物碱类和异硫氰酸酯类等物质,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在抗菌、抗氧化、抗癌、、降血糖、降尿酸、调血脂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尽管有一些植物被用于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Bio

TeNPs),然而,用辣木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的研究还没有报道。
[0005]在此次研究中,利用辣木秸秆提取物合成了生物碲纳米颗粒,通过可见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元素Mapping、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生物碲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合成的生物碲纳米颗粒具有辣木秸秆的抗病毒、抗菌活性与碲纳米颗粒的抗菌活性,使之生物功效大大增强,并通过抑菌圈实验、TCID
50
法对其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辣木合成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生物碲纳米颗粒尚存在技术空白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抗菌效果显著、抗病毒效果好、实用性强、生物功能丰富、绿色环保的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是由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0008]①
取辣木秸秆与水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240℃搅拌5~10min,得到固液混合物;
[0009]②
将步骤

获得的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对粗提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0010]③
将步骤

获得的滤液与亚碲酸钾按照50mL:0.1~0.3g的比例混合, 25~50℃下搅拌反应1~4h;
[0011]④
反应结束后,将样品在12000rpm条件下,室温离心5min,取沉淀;
[0012]⑤
将步骤

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最终重悬于去离子水中,获得所述生物碲纳米颗粒。
[0013]优选地,所述生物碲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的步骤

中,还需对滤液置于2~6℃,保存16~48h。
[0014]优选地,所述生物碲纳米颗粒是由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0015]①
取辣木秸秆与水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240℃搅拌5min,得到固液混合物;
[0016]②
将步骤

获得的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对粗提液进行2次抽滤,收集滤液,对滤液置于4℃保存24h;
[0017]③
将步骤

获得的滤液与亚碲酸钾按照50mL:0.1g的比例混合,28℃下搅拌反应4h;
[0018]④
反应结束后,将样品在12000rpm条件下,室温离心5min,取沉淀;
[0019]⑤
将步骤

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最终重悬于去离子水中,获得所述生物碲纳米颗粒。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生物碲纳米颗粒的抗菌抗病毒应用。
[0021]优选地,所述菌为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痢疾志贺氏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病毒为 SARS

CoV

2病毒。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原料来源低廉,获取方式简单,主要由辣木秸秆组成,为农作物副产品,植物提取物的获取方式安全高效,由水浸提有效成分,时间较短,反应条件温和,保存方式简单,稳定性较高,合成过程简单,生物功能丰富,应用范围较广,抑菌活性较高,抗病毒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A为生物碲纳米颗粒实物图;
[0024]图1B为生物碲纳米颗粒光谱扫描图;
[0025]图2为生物碲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元素Mapping检测;
[0026]图3A为生物碲纳米颗粒X射线光电子Te(0)元素谱图;
[0027]图3B为生物碲纳米颗粒傅立叶红外光谱图;
[0028]图4A为生物碲纳米颗粒抑制呼吸道病原菌效果图;
[0029]图4B为生物碲纳米颗粒抑制肠道病原菌效果图;
[0030]图5为生物碲纳米颗粒的抗病毒检测;
[0031]图6为生物碲纳米颗粒抗菌应用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3]除特别说明外,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辣木秸秆介导合成生物碲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是由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取辣木秸秆与水按照1g:10mL的比例混合,240℃搅拌5~10min,得到固液混合物;

将步骤

获得的固液混合物用8层纱布过滤,对粗提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将步骤

获得的滤液与亚碲酸钾按照50mL:0.1~0.3g的比例混合,25~50℃下搅拌反应1~4h;

反应结束后,将样品在12000rpm条件下,室温离心5min,取沉淀;

将步骤

得到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最终重悬于去离子水中,获得所述生物碲纳米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碲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的步骤

中,还需对滤液置于2~6℃,保存16~48h。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碲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是由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险何飞吕静胡兵涂俊铭敖波谭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