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94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上曲面为向上凸起的二次曲面,下曲面为向下凸起的二次曲面,后部平面为竖直面,三者分别关于竖直面呈轴对称,模拟飞机轴对称的特性;上曲面和下曲面前向扇区的两条边相对接触连接,后部平面的上边缘固定于上曲面、下边缘固定于下曲面,上曲面、下曲面和后部平面三者形成中空的内腔,内腔中设置进气道,进气道的前端与上曲面相交形成进气唇口;根据仿真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载体结构,从低频到高频均可适用,仅利用一个载体完成从低频到高频、两个极化下的进气道隐身测试,降低成本,简化操作过程。化操作过程。化操作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隐身测试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

技术介绍

[0002]飞行器在执行超视距作战、隐身突防、打击敌防空系统等作战任务时,前向扇区的RCS(Radar Cross 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特性尤为重要,降低前向扇区的RCS,可缩短飞行器被敌方雷达发现的距离。
[0003]大量的仿真及测试数据表明,在前向角域,单发飞行器进气道的RCS贡献可占整机的40%以上,对双发飞行器其贡献可达到60%以上,进气道是作战飞行器前向区域影响区域最广,散射最强的散射源之一。
[0004]在隐身飞行器的进气道研制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设计性测试,进行参数的选择和仿真计算结果的验证。若将进气道安装于飞行器全尺寸模型或机身上直接用于RCS测试,一方面由于尺寸大于一般暗室静区尺寸而无法实施,另一方面,若只单独测试进气道,进气道一旦与飞行器隔离开,将使其边缘与外形完全暴露在外,引入新的散射源从而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0005]利用低散射载体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低散射载体的尺寸远小于飞行器全尺寸模型或机身,处于暗室静区范围之内;低散射载体能消除进气道的边缘散射和外形的镜面散射;低散射载体的散射水平低于被测目标1~2个量级,将预测试进气道安装于低散射载体之上,可体现出进气道的RCS。
[0006]传统的方案中,从低频到高频测试需要更换不同的载体,仅利用一个载体无法完成从低频到高频、两个极化下的进气道隐身测试,载体的成本更高,操作更为繁琐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通过其结构设计,仅利用一个载体完成从低频到高频、两个极化下的进气道隐身测试,降低成本,简化操作过程,具体方案如下:
[0008]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包括上曲面、下曲面和后部平面,三者形成的内腔中设置进气道;所述上曲面为向上凸起的二次曲面,所述下曲面为向下凸起的二次曲面,所述后部平面为竖直面;所述上曲面、所述下曲面和所述后部平面各自分别关于竖直面呈轴对称;
[0009]所述上曲面和所述下曲面前向扇区的两条边相对接触连接,所述后部平面的上边缘固定于所述上曲面、下边缘固定于所述下曲面;
[0010]所述进气道的前端与所述上曲面相交形成进气唇口。
[0011]可选地,所述上曲面和所述下曲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呈菱形且重叠;所述后部平面为两块轴对称的平板。
[0012]可选地,所述进气道的后端与所述后部平面之间存在间隙。
[0013]可选地,所述上曲面和所述下曲面前向扇区的两条边形成的载体前端尖角θ
f
≥50
°

[0014]可选地,所述上曲面、所述下曲面和所述后部平面均为金属板材,其表面粗糙度R
a
≤1.6。
[0015]可选地,所述进气唇口的形状和大小取进气道装机条件下与机体表面相交曲线的形状和大小。
[0016]可选地,所述进气唇口上顶点距所述上曲面最高点的长度取实际装机条件下进气道唇口上顶点距飞机机体背部顶点的距离。
[0017]可选地,所述进气唇口距所述上曲面头部尖点的距离取实际装机条件下进气道唇口距飞机机头尖点的距离。
[0018]可选地,所述进气道后端下顶点距所述下曲面最低点的距离取实际装机条件下进气道出口下顶点距载体腹部最低点的距离。
[0019]可选地,所述进气唇口的竖向高度小于所述进气道后端的竖向高度,所述进气唇口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进气道后端的横向宽度;所述进气道从前向后逐渐下降。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上曲面为向上凸起的二次曲面,下曲面为向下凸起的二次曲面,后部平面为竖直面,三者分别关于竖直面呈轴对称,模拟飞机轴对称的特性;上曲面和下曲面前向扇区的两条边相对接触连接,后部平面的上边缘固定于上曲面、下边缘固定于下曲面,上曲面、下曲面和后部平面三者形成中空的内腔,内腔中设置进气道,进气道的前端与上曲面相交形成进气唇口;根据仿真结果可知,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载体结构,从低频到高频均可适用,仅利用一个载体完成从低频到高频、两个极化下的进气道隐身测试,降低成本,简化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A和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上方轴测图和下方轴测图;
[0023]图2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轴测透视图;
[0024]图2B和图2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侧视剖面图和俯视透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A、图5A、图6A、图7A分别为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水平极化(HH)下单独载体和载体+进气道两个模型在0
°
~30
°
范围内的波形图;
[0027]图4B、图5B、图6B、图7B分别为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垂直极化(VV)下单独载体和载体+进气道两个模型在0
°
~30
°
范围内的波形图;
[0028]图8A、图9A、图10A、图11A分别为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水平极化(HH)下单独
载体和载体+进气道两个模型的均值对比图;
[0029]图8B、图9B、图10B、图11B分别为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垂直极化(VV)下单独载体和载体+进气道两个模型的均值对比图。
[0030]图中包括:
[0031]上曲面1、下曲面2、后部平面3、进气道4、进气唇口4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通过其结构设计,仅利用一个载体完成从低频到高频、两个极化下的进气道隐身测试,降低成本,简化操作过程。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0034]如图1A和图1B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上方轴测图和下方轴测图;本专利技术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包括上曲面1、下曲面2和后部平面3,上曲面1、下曲面2和后部平面3共同包围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图2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轴测透视图,图2B和图2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的侧视剖面图和俯视透视图;在上曲面1、下曲面2和后部平面3三者形成的内腔中设置进气道4,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曲面(1)、下曲面(2)和后部平面(3),三者形成的内腔中设置进气道(4);所述上曲面(1)为向上凸起的二次曲面,所述下曲面(2)为向下凸起的二次曲面,所述后部平面(3)为竖直面;所述上曲面(1)、所述下曲面(2)和所述后部平面(3)各自分别关于竖直面呈轴对称;所述上曲面(1)和所述下曲面(2)前向扇区的两条边相对接触连接,所述后部平面(3)的上边缘固定于所述上曲面(1)、下边缘固定于所述下曲面(2);所述进气道(4)的前端与所述上曲面(1)相交形成进气唇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曲面(1)和所述下曲面(2)在水平面的投影呈菱形且重叠;所述后部平面(3)为两块轴对称的平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4)的后端与所述后部平面(3)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散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曲面(1)和所述下曲面(2)前向扇区的两条边形成的载体前端尖角θ
f
≥5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隐身测试的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健林荣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