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33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包括:中间躯干主体,为中空结构,用于形成支撑,并且用于连接、排布控制部分;两个舵机,对称连接在中间躯干主体上;以及两个足部结构,对称连接在中间躯干主体上,并且被舵机联动行走;从而克服了机器人结构太复杂,运动灵活性相对较差,不适应复杂环境的技术问题。不适应复杂环境的技术问题。不适应复杂环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的说是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仿生机器人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机器人仿生研究领域已然不仅仅局限于在地 球陆地环境下进行工作,而是向着海洋深处、矿产勘探、抢险救灾等未知环境下的自主 作业方向进行研究发展;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人类将使用更多的机器人在危险、未知 或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工作,因此仿生机器人不仅要能够适应已知的环境、结构化 的环境,还要能够适应非结构化的、未知的环境;
[0003]近些年来,国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现有的两栖机器人结构太复杂, 运动灵活性相对较差,不适应复杂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以解决相 关技术中的机器人结构太复杂,运动灵活性相对较差,不适应复杂环境的技术问题。
[0005]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包括:
[0006]中间躯干主体,为中空结构,用于形成支撑,并且用于连接、排布控制部分;
[0007]两个舵机,对称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上;
[0008]以及两个足部结构,对称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上,并且被所述舵机联动行走。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躯干主体包括:底盖;两个侧盖,对称连接在所述底盖的侧壁 上;第一上盖,连接在所述底盖和所述侧盖上,与所述底盖和所述侧盖之间形成所述中 空结构;以及第二上盖,连接在所述第一上盖上,罩住密封所述中空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足部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上;
[0011]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留有第一间隙;
[0012]第一齿轮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间隙中,被所述舵机联动旋转;
[0013]第一伸缩足,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
[0014]第二伸缩足,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一伸缩足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 第一齿轮组件连接;
[0015]第三伸缩足,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
[0016]以及第四伸缩足,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三伸缩足对面设置,并且与 所述第一齿轮组件连接;
[0017]所述第一伸缩足,所述第二伸缩足,所述第三伸缩足和所述第三伸缩足形成为四方 形对角排布。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 第二支撑件之间,并且与所述舵机连接,被所述舵机联动旋转;第一从动齿轮,活动连 接在
机,30.足部结构,31.第一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33.第一齿轮组件,331.主动齿轮, 332.第一从动齿轮,332

1.第一通孔,332

2.第二通孔,332

3.第三通孔,332

4.第四 通孔,333.第二从动齿轮,34.第一伸缩足,35.第二伸缩足,36.第三伸缩足,37.第四 伸缩足,341.第一连杆,342.第二连杆,343.足脚,344.第三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 的说明;
[0038]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机器人结构太复杂,运动灵活性相对较 差,不适应复杂环境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结构紧凑,运动的灵活性相对较好,能够适应 相对复杂环境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0039]一实施方式:
[0040]如图1所示;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包括:
[0041]中间躯干主体10,为中空结构,用于形成支撑,并且用于连接、排布控制部分;
[0042]两个舵机20,对称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上;
[0043]以及两个足部结构30,对称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上,并且被所述舵机20 联动行走;
[0044]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中间躯干主体10,舵机20和足部结构30;中间躯干主 体10为中空结构,用于形成支撑,并且用于连接排布控制部分;舵机20动作,联动足 部结构30动作,实现了行走、转向,运动的灵活性相对较好,能够适应相对复杂的环 境;
[0045]另一实施方式:
[0046]如图1、图2所示;实施时,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包括:底盖11;两个侧盖12, 对称连接在所述底盖11的侧壁上;第一上盖13,连接在所述底盖11和所述侧盖12上, 与所述底盖11和所述侧盖12之间形成所述中空结构;以及第二上盖14,连接在所述第 一上盖13上,罩住密封所述中空结构;底盖11、侧盖12、第一上盖13和第二上盖14, 采用折弯板材组合而成,组合后外形大致为菱形结构,外形相对美观,能够形成可靠的 支撑,并且形成了相对密封的中空结构,用于连接、排布控制部分,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0047]另一实施方式:
[0048]如图1、图3、图4、图9所示;实施时,舵机20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 130马达电动电机,目的是产生驱动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 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 度的试验;
[0049]另一实施方式:
[0050]如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实施时,所述足部结构30包括: 第一支撑件31,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上;第二支撑件32,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 件3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在所述 第一间隙中,被所述舵机20联动旋转;第一伸缩足3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 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第二伸缩足35,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与所 述第一伸缩足34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第三伸缩足36,连接在 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以及第四伸缩足37,连接在 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与所述第三伸缩足
36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 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足34,所述第二伸缩足35,所述第三伸缩足36和所述第三伸缩足 36形成为四方形对角排布;
[0051]第一支撑件31或者第二支撑件32为板状结构,外形大致为等腰梯形结构,上端具 有内凹的弧形面,相对美观,两者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当舵机20联动第一齿轮组件 33旋转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不会跟转,形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
[0052]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包括:主动齿轮331,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和所述 第二支撑件32之间,并且与所述舵机20连接,被所述舵机20联动旋转;第一从动齿 轮33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2之间,并且与所述主动齿 轮331啮合;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33,活动连接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躯干主体(10),为中空结构,用于形成支撑,并且用于连接、排布控制部分;两个舵机(20),对称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上;以及两个足部结构(30),对称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上,并且被所述舵机(20)联动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包括:底盖(11);两个侧盖(12),对称连接在所述底盖(11)的侧壁上;第一上盖(13),连接在所述底盖(11)和所述侧盖(12)上,与所述底盖(11)和所述侧盖(12)之间形成所述中空结构;以及第二上盖(14),连接在所述第一上盖(13)上,罩住密封所述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结构(30)包括:第一支撑件(31),连接在所述中间躯干主体(10)上;第二支撑件(32),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在所述第一间隙中,被所述舵机(20)联动旋转;第一伸缩足(3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第二伸缩足(35),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与所述第一伸缩足(34)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第三伸缩足(36),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以及第四伸缩足(37),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与所述第三伸缩足(36)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足(34),所述第二伸缩足(35),所述第三伸缩足(36)和所述第三伸缩足(36)形成为四方形对角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33)包括:主动齿轮(331),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2)之间,并且与所述舵机(20)连接,被所述舵机(20)联动旋转;第一从动齿轮(33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2)之间,并且与所述主动齿轮(331)啮合;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33),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2)之间,并且与所述主动齿轮(331)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海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2)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3)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331)两侧;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2)或者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3)上都具有第一通孔(3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郭春香白颖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