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71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电动机的转子的永磁体排布的改进技术。该改进技术主要包括,在转子(1)的内壁面上以转子(1)的轴心,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2),为此转子(1)的截面呈一多齿状,转子(1)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凹槽(2)中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全部以一相同极性设置在凹槽(2)中。在其无刷电动机功率并不改变的情况下,相对传统无刷电动机转子上每个极性的交错实现,都直接采用对应的1个永磁体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刷电动机永磁体的数量降低一半,总体制造成本将节约三分之一以上,并且电动机的重量也还变得更加轻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疑实现了无刷电动机制造领域一次质的飞跃。(*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刷电动机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无刷电动机转子的 永i兹体排布的改进技术。技术背景无刷电动机具有转矩形状比大,控制性良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 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机械动力领域。无刷电动机一般由呈筒状转子的内壁面上设有永磁体后,并外套于由矽钢 片绕有电磁线圏构成的驱动定子上组成,通电使用时,电磁线圈通过磁力作用, 在驱动电路的控制下自动驱动永石兹体转子旋转。为了得到更大扭矩力的无刷电动机,其转子上设置的永磁体,往往由多个数量的永磁体通过N、 S极性面向驱动定子交错间隔排列构成,而在实际使用当 中,其转子上的永磁体总是只有一个极性面会与驱动定子上的电磁线圈发生磁 力作用,即位于面向筒状转子中间轴心位置的极性面,而永磁体的另一个极性 面则将被完全闲覃浪费,即面向筒状转子外壁端的极性面,于是造成了设计上 的重大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本技术设计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无刷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上所设置的永石兹体的两面极性都能 与无刷电动机的驱动定子发生磁力作用,并以显著倍数的方式提高永》兹体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与永磁体,其创新与改进在于,所述转子 的内壁面上以转子的轴心,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为此转子的截面呈一多 齿状,转子由金属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凹槽中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全部以一相 同极性设置在凹槽中,由于转子由导磁材料制成,所以永磁体靠近凹槽底面那 一端的相反磁性力将被传递到永磁体旁边的转子内壁面释放,从而完成永磁体 在转子内壁面上磁力极性均匀交错的布置,其凹槽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电动机 自身的设计大小以及永磁体对电动机做功的实际需要决定, 一般可以保持在等 长凹槽自身的宽度为佳。为了进一步改进永磁体装入转子的效果;上述永磁体的形状大小与凹槽相 应,所述凹槽或永磁体呈梯形状,这样就能直接通过形状的吻合限定永磁体始 终能以正确的极性需要,准确快速的装入转子内壁面凹槽内。当然,为了达到 这一目的凹槽或永J兹体还可以呈更多种不对称形状,如三角形、半圆形等。设计一种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与永磁体,转子呈一平滑的圆筒状,其创 新与改进在于,转子的内壁面上以转子的轴心,平行交错间隔设置有永^t体与 导磁体;永磁体全部以一相同极性面向转子的内壁或转子的轴心排列设置,导 磁体由导磁材料制成,所以永磁体靠近转子的内壁面那 一端的相反磁性力将被 传递到永磁体旁边的导磁体释放,从而完成永磁体在转子内壁面上》兹力极性均 匀交错的布置。上述永磁体或导磁体呈条形或块形状。采用如上设计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实际实验证明,将转子中设置的永磁体的另 一端闲置磁性力同时导磁 传递到转子的永磁体旁边的内壁面或导磁体释放应用,为此永磁体的利用率将提高一倍;在其功率并不改变的情况下,相对传统无刷电动机转子上每个极性 的交错实现,都直接采用对应的1个永^兹体的结构设计,本技术无刷电动 机永磁体的数量降低一半,总体制造成本将节约三分之一以上,并且电动机的 重量也还变得更加轻巧,本技术无疑实现了无刷电动机制造领域一次质的 飞跃。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子未设置有永磁体时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子装有永磁体时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子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转子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标号如下1转子 2凹槽 3永磁体4导磁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 2、 3所示。本技术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1与永磁体3,转子1由金属导磁材料钢 制成。转子1的内、外壁面上各以转子1的轴心,分别平行间隔设置有十个凹槽2,在转子1的外壁面上也设置凹槽2,其目的是大量的节约转子1所需要制造材料 的用量,该凹槽2的形状呈梯形状,转子1的凹槽2工艺可以直接由转子1本 身开模拉伸成型得到。十个永磁体3的截面也分别呈梯形状,其长度以及大小与转子1的内壁面 上的凹槽2相应,永磁体3全部以S极性面向转子1的内壁面上的凹槽2的底 部,嵌入到该凹槽2中固定,当然这一工艺可由永-兹体3与凹槽2的自然相^兹 实现,为了加强其稳固性还可以施以胶水粘接,永磁体3的另一面呈N极性, 并面向无刷电动才几的驱动定子,即转子1的中间轴心位置。由于转子l能导磁,在永磁体3旁边的转子1内壁面自动形成S极性。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技术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1与永爿磁体2,转子1呈一平滑的圆筒状, 所述转子1的内壁面上以转子1的轴心,平行交错间隔设置有十个呈长条形且 截面为矩形的永磁体3与十个呈长条形且截面为矩形的导磁体4;永J兹体全部以 N极性面向转子1的轴心排列设置。转子1和导磁体4都由金属导磁材料钢制成,所以永磁体3靠近转子1的 内壁面那一端的相反磁性力S极将被传递到7lc磁体3旁边的导磁体4释放,从 而由永磁体3与导磁体4在转子1内壁面上共同实现磁力极性均匀交错的布置。权利要求1、一种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与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的内壁面上以转子(1)的轴心,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2),为此转子(1)的截面呈一多齿状,转子(1)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凹槽(2)中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全部以一相同极性设置在凹槽(2)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兹体(3) 的形状大小与凹槽(2)相应,凹槽(2)或永^兹体(3)呈梯形状。3、 一种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与永磁体,转子呈一平滑的圆筒状,其特征 在于所述转子(1)的内壁面上以转子(1)的轴心,平行交错间隔设置有永 磁体(3)与导磁体(4); 7Jc磁体(3)全部以一相同极性面向转子(1)的内壁 或转子(1)的轴心排列设置。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刷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f兹体(3) 或导^兹体(4)呈条形或块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电动机的转子的永磁体排布的改进技术。该改进技术主要包括,在转子(1)的内壁面上以转子(1)的轴心,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2),为此转子(1)的截面呈一多齿状,转子(1)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凹槽(2)中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全部以一相同极性设置在凹槽(2)中。在其无刷电动机功率并不改变的情况下,相对传统无刷电动机转子上每个极性的交错实现,都直接采用对应的1个永磁体的结构设计,本技术无刷电动机永磁体的数量降低一半,总体制造成本将节约三分之一以上,并且电动机的重量也还变得更加轻巧,本技术无疑实现了无刷电动机制造领域一次质的飞跃。文档编号H02K1/27GK201113597SQ20072017760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梁耀强, 汤受鸿, 胡永健 申请人:豪栢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汤受鸿;梁耀强;胡永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电动机,包括转子与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的内壁面上以转子(1)的轴心,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2),为此转子(1)的截面呈一多齿状,转子(1)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凹槽(2)中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全部以一相同极性设置在凹槽(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受鸿梁耀强胡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豪栢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汤受鸿梁耀强胡永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