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63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具设备领域的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下模具,下模具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减震杆,底座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表面通过转轴与减震杆的底部活动连接,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动模不方便拆卸,拆卸步骤复杂,不仅耗费人力,也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效率的问题。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0003]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者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可分可合,分时取出成型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腔成形,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动模进行检修,而现有的动模不方便拆卸,拆卸步骤复杂,不仅耗费人力,也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减震杆,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表面通过转轴与减震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油压缸本体,所述油压缸本体的底部延伸至横杆的底部,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拆卸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拆卸机构包括U形板、活动杆、卡块、固定杆、螺栓和插杆,所述U形板的一侧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位于U形板的内部,所述固定杆套设于活动杆的表面,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均与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一侧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另一侧延伸至油压缸本体的内部,所述螺栓与U形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杆的内部,所述插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螺栓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插杆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杆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将坯料注塑入下模具腔内,同时油压缸本体运行,油压缸本体运行的同时,带动上模具移动,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接触,可对坯料进行注塑成型,同时上模具与下模具接触时,产生冲击力使下模具带动第一固定块移动,第一固定块移动的同时,带动减震杆和第二固定块移动,也带动第一弹簧伸缩,通过第一弹簧自身的弹力,可抵消上模具冲击力,防止下模具损坏,通过拆卸机构,可方便对上模具进行拆卸,且拆卸步骤简便,解决了现有的动模不方便拆卸,拆卸步骤复杂,不仅耗费人力,也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转动螺栓在U形板的表面移动,螺栓移动的同时,带动插杆在固定杆的内部移动,插杆移动的同时抽出活动杆的内部,同时拉动活动杆移动,活动杆移动的同时,带动卡块抽出油压缸本体的内部,可方便对上模具进行拆卸,通过第二弹簧自身的弹力,可辅助卡块复位,将滑块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移动时,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可辅助第二固定块移动,拉动把手带动盖板移动,可开启或关闭底座,将支撑腿与底座固定,通过支撑腿与底座接触,可对底座进行支撑,将控制器与设备电连接,按动对应控制按钮,可控制设备开启或关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底座;2、限位块;3、下模具;4、第一固定块;5、减震杆;6、第二固定块;7、竖板;8、第一弹簧;9、支撑杆;10、横杆;11、油压缸本体;12、上模具;13、连接板;14、拆卸机构;141、U形板;142、活动杆;143、卡块;144、固定杆;145、螺栓;146、插杆;15、第二弹簧;16、滑槽;17、滑块;18、盖板;19、把手;20、支撑腿;21、控制器;22、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
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两个限位块2之间设置有下模具3,下模具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第一固定块4的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减震杆5,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6的表面通过转轴与减震杆5的底部活动连接,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竖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6固定连接,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两个支撑杆9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10,横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油压缸本体11,油压缸本体11的底部延伸至横杆10的底部,下模具3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12,上模具1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一侧设置有拆卸机构14。
[0022]通过将坯料注塑入下模具3腔内,同时油压缸本体11运行,油压缸本体11运行的同时,带动上模具12移动,通过上模具12与下模具3接触,可对坯料进行注塑成型,同时上模具12与下模具3接触时,产生冲击力使下模具3带动第一固定块4移动,第一固定块4移动的同时,带动减震杆5和第二固定块6移动,也带动第一弹簧8伸缩,通过第一弹簧8自身的弹力,可抵消上模具12冲击力,防止下模具3损坏,通过拆卸机构14,可方便对上模具12进行拆卸,且拆卸步骤简便,解决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两个所述限位块(2)之间设置有下模具(3),所述下模具(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减震杆(5),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6),所述第二固定块(6)的表面通过转轴与减震杆(5)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所述竖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6)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两个所述支撑杆(9)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10),所述横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油压缸本体(11),所述油压缸本体(11)的底部延伸至横杆(10)的底部,所述下模具(3)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12),所述上模具(1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的一侧设置有拆卸机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上内饰板注塑冲裁一体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机构(14)包括U形板(141)、活动杆(142)、卡块(143)、固定杆(144)、螺栓(145)和插杆(146),所述U形板(141)的一侧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42)位于U形板(141)的内部,所述固定杆(144)套设于活动杆(142)的表面,所述固定杆(144)的顶部和底部均与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刚陈永法李位龚世海费三江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方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