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04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1
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包括吊环、横梁、吊挂Ⅰ、吊挂Ⅱ、拉杆Ⅰ、拉杆Ⅱ、活动杆、定位装置Ⅰ和定位装置Ⅱ,所述吊环安装在横梁的中间,吊挂Ⅰ的顶端和吊挂Ⅱ的顶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铰接,拉杆Ⅰ和拉杆Ⅱ的顶端均与吊环的底部铰接,拉杆Ⅰ的底端与吊挂Ⅰ的中部铰接,拉杆Ⅱ底端和活动杆的顶端均与吊挂Ⅱ的底端铰接,定位装置Ⅰ转动连接在吊挂Ⅰ的底端,定位装置Ⅱ转动连接在活动杆的底端,定位装置Ⅰ和定位装置Ⅱ之间固定发动机工装。本工装适合翻转机故障时进行翻转机的替代,实现活塞连杆总成安装及缸盖总成安装功能。操作方便,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翻转机实现各安装面的翻转,从而完成发动机总成零部件装配。由于现有生产线建设时间超长且承重能力较差,导致翻转机在使用时,故障率较高。翻转机故障时,需人工进行翻转,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操作者安全。在小批生产时,装配效率低,无法保证装配质量,因此对于此情况急需提供一种简易的辅助定位装配的工装,提高发动机总成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满足发动机装配时的装配翻转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包括吊环、横梁、吊挂Ⅰ、吊挂Ⅱ、拉杆Ⅰ、拉杆Ⅱ、活动杆、定位装置Ⅰ和定位装置Ⅱ,所述吊环安装在横梁的中间,所述吊挂Ⅰ的顶端和吊挂Ⅱ的顶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铰接,所述拉杆Ⅰ和拉杆Ⅱ的顶端均与吊环的底部铰接,所述拉杆Ⅰ的底端与吊挂Ⅰ的中部铰接,所述拉杆Ⅱ底端和活动杆的顶端均与吊挂Ⅱ的底端铰接,所述定位装置Ⅰ转动连接在吊挂Ⅰ的底端,所述定位装置Ⅱ转动连接在活动杆的底端,所述定位装置Ⅰ和定位装置Ⅱ之间固定发动机工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Ⅰ包括定位板、定位销Ⅰ、定位销Ⅱ和定位销Ⅲ,所述定位板竖直设置并通过销轴Ⅰ和轴承Ⅰ转动连接在吊挂Ⅰ上,所述定位销Ⅰ、定位销Ⅱ和定位销Ⅲ均与定位板相互垂直,所述定位销Ⅰ和定位销Ⅲ分别固定在定位板的两端,所述定位销Ⅱ固定在定位板的中部,所述定位销Ⅰ和定位销Ⅲ与发动机缸体后端的两个定位销孔适配,所述定位销Ⅱ与发动机曲轴后端中心孔适配。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Ⅱ包括U形槽体,所述U形槽体的开口正对定位装置Ⅰ,所述U形槽体的底部与吊挂Ⅱ通过销轴Ⅱ和轴承Ⅱ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Ⅰ和定位销Ⅲ均横向贯穿定位板并延伸出吊挂Ⅰ的外侧壁所在平面,在定位板转动时,定位销Ⅰ和定位销Ⅲ随定位板转动的角度大于0小于180
°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Ⅰ和定位销Ⅲ延伸出吊挂Ⅰ的外侧壁所在平面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摩擦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吊环的上部设置有通孔Ⅰ,所述吊环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通孔Ⅱ和销孔,所述销孔与通孔Ⅱ相通,所述吊环穿过通孔Ⅱ,所述限位块位于横梁的下方,销轴Ⅲ穿过销孔和条形孔将吊环(1)与横梁连接。
[001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适合翻转机故障时进行翻转机的替代,实现活塞连杆总成安装及缸盖总成安装功能。
[0013](2)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翻转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隐患。
[0014](3)提高装配效率。
[0015](4)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
[0016](5)设计简单易行、制造成本低,满足发动机的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主视图;
[0018]图2是定位装置Ⅰ主视图;
[0019]图3是定位板左视图;
[0020]图4是定位装置Ⅱ主视图;
[0021]图5是吊环主视图;
[0022]图6是吊环左视图;
[0023]图7是拉杆俯视图;
[0024]图8是拉杆主视图;
[0025]图9是横梁俯视图;
[0026]图10是横梁主视图;
[0027]图中、1、吊环;2、横梁;3、吊挂Ⅰ;4、吊挂Ⅱ;5、拉杆Ⅰ;6、拉杆Ⅱ;7、活动杆;8、定位装置Ⅰ;9、定位装置Ⅱ;11、通孔Ⅰ;12、条形孔;13、限位块;21、通孔Ⅱ;22、销轴Ⅲ;23、销孔;81、定位板;82、定位销Ⅰ;83、定位销Ⅱ;84、定位销Ⅲ;85、销轴Ⅰ;86、轴承Ⅰ;91、U形槽体;92、销轴Ⅱ;93、轴承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1

10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0029]具体实施方式一:
[0030]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包括吊环1、横梁2、吊挂Ⅰ3、吊挂Ⅱ4、拉杆Ⅰ5、拉杆Ⅱ6、活动杆7、定位装置Ⅰ8和定位装置Ⅱ9,所述吊环1安装在横梁2的中间,所述吊挂Ⅰ3的顶端和吊挂Ⅱ4的顶端分别与横梁2的两端铰接,使吊挂Ⅰ3和吊挂Ⅱ4相对于横梁2左右方向转动,所述拉杆Ⅰ5和拉杆Ⅱ6的顶端均与吊环1的底部铰接,所述拉杆Ⅰ5的底端与吊挂Ⅰ3的中部铰接,所述拉杆Ⅱ6底端和活动杆7的顶端均与吊挂Ⅱ4的底端铰接,使活动杆7相对于吊挂Ⅱ4左右方向转动,所述定位装置Ⅰ8转动连接在吊挂Ⅰ3的底端,所述定位装置Ⅱ9转动连接在活动杆7的底端,所述定位装置Ⅰ8和定位装置Ⅱ9之间固定发动机工装。
[003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Ⅰ8包括定位板81、定位销Ⅰ82、定位销Ⅱ83和定位销Ⅲ84,所述定位板81竖直设置并通过销轴Ⅰ85和轴承Ⅰ86转动连接在吊挂Ⅰ3上,所述定位销Ⅰ82、定位销Ⅱ83和定位销Ⅲ84均与定位板81相互垂直,所述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分别固定在定位板81的上下两端,所述定位销Ⅱ83固定在定位板81的中部,所述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与发动机缸体后端的两个定位销孔适配,所述定位销Ⅱ83与发动机曲轴后端中心孔适配。
[003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Ⅱ9包括U形槽体91,所述U形槽体91的开口正对定位装置Ⅰ8,所述U形槽体91的底部与吊挂Ⅱ4通过销轴Ⅱ92和轴承Ⅱ93转动连接,所述U形槽体91与发动机的曲轴小头端适配。
[003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均横向贯穿定位板81并延伸出吊挂Ⅰ3的外侧壁所在平面,在定位板81转动时,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随定位板81的旋转角度大于0小于180
°

[003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延伸出吊挂Ⅰ3的外侧壁所在平面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摩擦面,在人工翻转发动机时,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延伸出吊挂Ⅰ3的外侧壁所在平面的部分充当把手的作用。
[0035]进一步的,所述吊环1的上部设置有通孔Ⅰ11,所述吊环1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条形孔12,所述吊环1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通孔Ⅱ21和销孔23,所述销孔23和通孔Ⅱ21连通,所述吊环1穿过通孔Ⅱ21,所述限位块13位于横梁2的下方,销轴Ⅲ22穿过横梁2的销孔23和吊环1的条形孔21将吊环1与横梁2连接。
[0036]在使用时,将定位装置Ⅰ8的定位销Ⅱ83插入发动机曲轴后端中心孔位置,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分别安装在发动机缸体后端定位销孔处,定位装置Ⅱ9的U型槽体91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小头端,升降吊车起吊吊环1,吊环1的限位块13托起横梁2,从而带动吊挂Ⅰ3和吊挂Ⅱ4向上移动,吊挂Ⅰ3和吊挂Ⅱ4、拉杆Ⅰ5、拉杆Ⅱ6、活动杆7的配合使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1)、横梁(2)、吊挂Ⅰ(3)、吊挂Ⅱ(4)、拉杆Ⅰ(5)、拉杆Ⅱ(6)、活动杆(7)、定位装置Ⅰ(8)和定位装置Ⅱ(9),所述吊环(1)安装在横梁(2)的中间,所述吊挂Ⅰ(3)的顶端和吊挂Ⅱ(4)的顶端分别与横梁(2)的两端铰接,所述拉杆Ⅰ(5)和拉杆Ⅱ(6)的顶端均与吊环(1)的底部铰接,所述拉杆Ⅰ(5)的底端与吊挂Ⅰ(3)的中部铰接,所述拉杆Ⅱ(6)底端和活动杆(7)的顶端均与吊挂Ⅱ(4)的底端铰接,所述定位装置Ⅰ(8)转动连接在吊挂Ⅰ(3)的底端,所述定位装置Ⅱ(9)转动连接在活动杆(7)的底端,所述定位装置Ⅰ(8)和定位装置Ⅱ(9)之间固定发动机工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装配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Ⅰ(8)包括定位板(81)、定位销Ⅰ(82)、定位销Ⅱ(83)和定位销Ⅲ(84),所述定位板(81)竖直设置并通过销轴Ⅰ(85)和轴承Ⅰ(86)转动连接在吊挂Ⅰ(3)上,所述定位销Ⅰ(82)、定位销Ⅱ(83)和定位销Ⅲ(84)均与定位板(81)相互垂直,所述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分别固定在定位板(81)的两端,所述定位销Ⅱ(83)固定在定位板(81)的中部,所述定位销Ⅰ(82)和定位销Ⅲ(84)与发动机缸体后端的两个定位销孔适配,所述定位销Ⅱ(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秋雨钱伟钺巩英慧李冬敬德胜焦丽恒程庆达丁凯崔文亮张鑫达张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