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98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杯和余水盒,主机设有连通加工杯组件内腔的出浆嘴,出浆嘴具有朝向主机前方的第一位置,和朝向主机侧方的第二位置,出浆嘴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接浆杯上方以用于排浆,出浆嘴位于第二位置时处于余水盒上方以用于排废。一方面,出浆嘴转动角度小,使驱动出浆嘴转动的转阀组件在切换出浆嘴位置时所需转动的角度变小,提高转阀工作的可靠性,且提高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使余水盒和接浆杯在主机的放置位置得到优化,能够使余水盒和接浆杯的部分藏于主机内收纳,利于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对藏于内部的结构起到防尘效果。还能够对藏于内部的结构起到防尘效果。还能够对藏于内部的结构起到防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
[0003]现有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杯和余水盒,主机设有与加工杯组件内腔连通的出浆嘴,出浆嘴能够转动切换位置以分别与接浆杯或余水盒其中之一对接,进而实现食品加工机的自动排浆或自动排废功能。
[0004]上述食品加工机中,接浆杯和余水盒由于结构限制呈前后并排放置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带来的弊端:其一,接浆杯和余水盒使整机径向长度占积大,不利于整机的小型化;其二,会导致排浆、排废的位置视野不好,不方便用户获知排浆、排废的状态进度,造成用户误取接浆杯或余水盒;另外,出浆嘴在切换排浆、排废位置时,需转动的角度大,进而降低了整机排液效率。
[0005]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技术提供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促进整机小型化的同时,提高了排液结构的可靠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了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杯和余水盒,主机设有连通加工杯组件内腔的出浆嘴,出浆嘴具有朝向主机前方的第一位置,和朝向主机侧方的第二位置,出浆嘴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接浆杯上方以用于排浆,出浆嘴位于第二位置时处于余水盒上方以用于排废。
[0008]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将出浆嘴的排浆位置和排废位置分别定义在主机的前方和主机的侧方,一方面,出浆嘴的排浆位置和排废位置之间的角度较小,进而使驱动出浆嘴转动的转阀组件在切换出浆嘴位置时所需转动的角度变小,有利于驱动的精确控制,提高转阀工作的可靠性,并且由于出浆嘴转动的角度较小,对于出浆嘴与转阀组件的磨损变小,进而提升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将接浆杯和余水盒中的其中一个隐藏在主机内部,另一个部分隐藏或外露于主机,外露的杯体对应设置在主机前侧以与第一位置下的出浆嘴对接,隐藏的杯体对应对应设置在主机侧向以与第二位置下的出浆嘴对接,以上对于余水盒和接浆杯的设置位置的限定,能够在保证出浆嘴排液被稳定承接的前提下,使整机的空间紧凑,利于整机小型化、方便收纳,并且对于杯体隐藏或部分隐藏在主机的结构,使杯体具有防尘效果,防止杯内浆液被污染。
[000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出浆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角度为A,60
°
≤A≤
120
°

[0010]由于出浆嘴的转动是由主机内的驱动结构所带动的,因此出浆嘴的转动角度考虑到驱动结构密封开合的距离,限定在60
°
~120
°
,能够避免驱动结构复杂,避免驱动行程过长而影响排液效率;此范围保证出浆嘴排浆和排废的位置之间形成一可靠的变换角度,能够避免夹角过小而导致浆液和余水互溅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夹角过大而导致出浆嘴转动区间大,需要主机做避让设计的问题。
[001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出浆嘴位于第一位置时,出浆嘴在接浆杯杯口范围内的摆动区间角度B为70
°
;和/或,出浆嘴位于第二位置时,出浆嘴在余水盒杯口范围内的摆动区间角度C为60
°

[0012]出浆嘴在第一位置时具有70
°
的摆动区间以使出浆嘴的在排浆状态下更加灵活,一方面能够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出浆的状态进度,另一方面,在接浆杯距设定的放置位有一定偏移时,出浆嘴因为可在摆动区间转变位置,能够适应接浆杯的偏移而改变自身角度,使出浆嘴的排浆位置更方便接浆杯盛接,进而提高排浆的容错率。同理,出浆嘴在第二位置时具有60
°
的摆动区间,使得出浆嘴的在排废状态下更加灵活,一方面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排废的状态进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出浆嘴的位置更适应余水盒的形状和位置偏移,避免余水倾洒,提高排废的容错率。
[001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接浆杯的壁厚为D1,余水盒的壁厚为D2,出浆嘴在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出浆嘴出液口的移动路径为D3,D3≥D1+D2。
[0014]限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极限角度,至少不小于接浆杯和余水盒二者壁厚之和,即出浆嘴的排废和排浆能够以极小的角度进行切换,缩减了切换响应的时间,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使食品加工机能够快速地切换排废和排浆状态。
[0015]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余水盒朝向接浆杯内凹形成第一容置腔,接浆杯至少部分的容置于第一容置腔内。
[0016]余水盒内凹形成的第一容置腔,能够将接浆杯至少部分容置在内,进一步地缩短了接浆杯在主机前方径向伸出的距离,更利于整机缩短径向尺寸;同时,余水盒对接浆杯形成部分包围结构,能够缩近二者间的距离,使出浆嘴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行程变短,并且包围接浆杯的那一部分余水盒,形成了余水盒在主机侧向的结构,使第二位置下的出浆嘴能够与余水盒在主机侧方精准对接,确保废水被稳定地盛接。
[0017]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接浆杯的半径为R1,接浆杯沿水平方向伸入第一容置腔的深度为D4,D4≤R1。
[0018]限定接浆杯伸入第一容置腔的最大深度至少不大于自身半径,进而使接浆杯这种放置方式所带来的主要益处在于缩短其径向占比,而主要的益处并非是通过余水盒对接浆杯的部分包围结构来限制接浆杯的活动范围,由此,接浆杯在周向上能够更多地面向用户使用端,能够方便接浆杯和余水盒在多个方向上的分离拆分。
[001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主机设有第二容置腔,余水盒至少部分的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
[0020]余水盒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能够降低整机在径向上的尺寸,利于整机的小型化;第二容置腔应至少部分设置在主机侧方,或第二容置腔能够使余水盒至少部分向主机的侧方延伸设置,以使第二位置下的出浆嘴能够与余水盒在主机侧方精准对接,确
保废水被稳定地盛接。
[002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余水盒全部容置于第二容置腔内。
[0022]余水盒全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能够缩短整机径向尺寸,提高整机美观性,避免有余水飞溅的问题,并且第二容置腔对余水盒具有一定限位作用,能够使余水盒保持稳定放置的状态,避免余水盒移位。
[002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接浆杯至少部分的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
[0024]接浆杯也至少部分的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进而使接浆杯和余水盒的位置更加紧凑,出浆嘴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行程变短,能够使出浆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与接浆杯和余水盒之间的切换对接,并且进一步地降低了整机在径向的尺寸。
[0025]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内设有电机组件,余水盒至少部分的包围在电机组件的周向。
[0026]余水盒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杯和余水盒,所述主机设有连通所述加工杯组件内腔的出浆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嘴具有朝向所述主机前方的第一位置,和朝向所述主机侧方的第二位置,所述出浆嘴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所述接浆杯上方以用于排浆,所述出浆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处于所述余水盒上方以用于排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角度为A,60
°
≤A≤1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浆嘴在所述接浆杯杯口范围内的摆动区间角度B为70
°
;和/或,所述出浆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浆嘴在所述余水盒杯口范围内的摆动区间角度C为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浆杯的壁厚为D1,所述余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李怀玉孙亚军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