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感应器和淬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92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0
本申请涉及一种淬火感应器和淬火设备。淬火感应器包括加热体,加热体用于套在被淬火的轮体外部,以对轮体加热淬火,加热体包括沿着加热体的轴向分层布置的至少两个加热圈,在至少两个加热圈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加热圈彼此串联,且长度不同。这样,有利于改善淬火质量。有利于改善淬火质量。有利于改善淬火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淬火感应器和淬火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感应淬火
,特别涉及一种淬火感应器和淬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引导轮和托链轮等轮体,通常利用淬火设备的淬火感应器来进行淬火热处理,以增强相应轮体的硬度和强度,延长相应轮体的使用寿命。
[0003]通常,淬火感应器的加热体为一体式圆环结构,在利用这种淬火感应器对轮体进行加热淬火时,所获得的硬化层分布不够合理,影响淬火质量,容易产生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为:改善淬火质量。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淬火感应器,其包括:
[0006]加热体,用于套在被淬火的轮体外部,以对轮体加热淬火,加热体包括沿着加热体的轴向分层布置的至少两个加热圈,在至少两个加热圈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加热圈彼此串联,且长度不同。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加热圈包括第一圈和第二圈,第一圈和第二圈在轴向上彼此相邻,并彼此串联,第一圈与第二圈的长度不同。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圈与第二圈之间被构造为以下至少之一:
[0009]第一圈与第二圈的弧度之和,大于或等于350
°
,并小于360
°

[0010]第一圈的长度小于第二圈的长度;
[0011]在加热体的周向上,第一圈的末端与第二圈的起始端对齐或错开;
[0012]在加热体的周向上,第一圈的起始端与第二圈的末端对齐或错开。<br/>[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加热圈包括第三圈,第三圈在轴向上位于第二圈的远离第一圈的一侧,并与第二圈串联,第三圈的长度大于第二圈的长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圈被构造为以下至少之一:
[0015]第三圈的弧度大于或等于350
°
,并小于或等于360
°

[0016]第三圈的长度大于第一圈的长度;
[0017]在加热体的周向上,第三圈的起始端与第二圈的末端对齐或错开;
[0018]在加热体的周向上,第三圈的末端与第一圈的起始端错开。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淬火感应器包括加热板,加热板设置于至少两个加热圈中用于对轮体的R角处进行加热的加热圈的内表面上,其中:加热板的靠近R角的一端不超过所在加热圈的靠近R角的一端,和/或,加热板的靠近R角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设置于至少两个加热圈中的第三圈的内表面上。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的横截面呈矩形。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淬火感应器包括:
[0023]连接部,串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热圈;和/或,
[0024]绝缘件,连接至少两个加热圈中的不同加热圈。
[0025]本申请另外还提供一种淬火设备,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淬火感应器。
[0026]由于加热体的各加热圈错层分布,且任意相邻两加热圈彼此串联,且长度不同,因此,可以在轮体的轴向上实现不同的加热功率,有效改善硬化层的分布合理性,进而改善淬火质量。
[002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淬火感应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0]图2为引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淬火感应器的第一立体图。
[003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淬火感应器的第二立体图。
[0033]图5为加热板的布置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淬火感应器;
[0036]1、加热体;11、第一圈;12、第二圈;13、第三圈;14、加热圈;15、连接部;
[0037]2、汇流件;
[0038]3、固定耳;
[0039]4、绝缘件;
[0040]5、加热板;
[0041]6、轮体;61、踏面;62、轮沿;63、R角;64、引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4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4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47]在许多工程机械中,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机械性能,需要对一些轮体进行感应淬火。
[0048]以挖掘机为例。挖掘机通常以履带机构作为行走装置。履带机构通常包括履带以及驱动轮、支重轮、引导轮和托链轮等多种轮体。履带绕设于驱动轮、支重轮、引导轮和托链轮外,并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循环转动。其中,驱动轮和引导轮通常相对地设置于履带的前后两端。支重轮和托链轮通常设置于履带的上下两端。驱动轮主要起到驱动履带转动的作用。支重轮主要起到将台车架的载荷传递到履带上的作用。引导轮主要起到对履带进行运动导向和张紧作用。托链轮主要起到支撑履带的作用。
[0049]图1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为引导轮的轮体的结构。参见图1和图2,当轮体6为引导轮64时,轮体6包括踏面61,且踏面61的中部通常设有沿径向凸出的轮沿62,轮沿62与踏面61的连接处形成R角63。其中,踏面61是引导轮64和拖链轮等轮体6的主要受力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感应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体(1),用于套在被淬火的轮体(6)外部,以对所述轮体(6)加热淬火,所述加热体(1)包括沿着所述加热体(1)的轴向分层布置的至少两个加热圈(14),在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圈(14)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加热圈(14)彼此串联,且长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感应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圈(14)包括第一圈(11)和第二圈(12),所述第一圈(11)和所述第二圈(12)在所述轴向上彼此相邻,并彼此串联,所述第一圈(11)与所述第二圈(12)的长度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感应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11)与所述第二圈(12)之间被构造为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圈(11)与所述第二圈(12)的弧度之和,大于或等于350
°
,并小于360
°
;所述第一圈(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圈(12)的长度;在所述加热体(1)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圈(11)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圈(12)的起始端对齐或错开;在所述加热体(1)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圈(11)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圈(12)的末端对齐或错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感应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圈(14)包括第三圈(13),所述第三圈(13)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圈(12)的远离所述第一圈(1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圈(12)串联,所述第三圈(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圈(12)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淬火感应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圈(13)被构造为以下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优武王贝徐轲陈元锋刘阳黄爽张毅李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