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92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通过上方的小球顶段和下方的蓄热室构成两段式结构,小球顶段包括燃烧器、预热室和燃烧室,燃烧器上设置有进气混合组件,进气混合组件包括外箱体、导流件、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第三斜板,外箱体左端对称连接有燃气进气管和助燃空气进气管、右端设置有出气口,导流件设置在燃气进气管与助燃空气进气管之间,三个斜板相互斜向交错设置,蓄热室上部设置有热风出口、下部分别设置有冷风进口和烟气出口,蓄热室底部设有耐热混凝土底板,耐热混凝土底板上固连有若干个支柱,若干个支柱的顶端共同固连有炉箅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强热风炉的蓄热效果,同时延长了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窑炉
,尤其涉及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

技术介绍

[0002]热风炉是高炉炼铁生产的主要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向高炉连续不断的提供热风。近几年,顶燃式热风炉以其风温高、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业界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别高炉。目前现有的顶燃热风炉存在以下问题,热风炉内煤气和空气混合效果不好,气流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炉内出现燃烧不完全或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热风炉的蓄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的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通过上方的小球顶段和下方的蓄热室构成两段式结构,所述小球顶段包括燃烧器、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为圆锥台状且上方为所述预热室,所述燃烧器上设置有进气混合组件,所述进气混合组件包括外箱体和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的导流件、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第三斜板,所述外箱体左端对称连接有燃气进气管和助燃空气进气管、右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燃气进气管与所述助燃空气进气管之间,所述第一斜板、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三斜板依次固连在所述外箱体内且所述第一斜板、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三斜板相互斜向交错设置,所述蓄热室上部设置有热风出口、内部设置有蓄热体、下部分别设置有冷风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蓄热室底部设有耐热混凝土底板,所述耐热混凝土底板上固连有若干个支柱,若干个所述支柱的顶端共同固连有炉箅子。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对称固连有所述第二导流板,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板远离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固连有所述第三导流板,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远离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固连,所述固定板固连在所述外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长度相同且左端部与所述外箱体左侧壁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所述第一净化组件包括外壳体、储液箱、送液管和连通管,所述外壳体内中部设置有所述连通管、左侧壁上部连接有连接管、右侧壁底部连接有所述烟气出口,所述连通管底部连接有若干个喷头,所述送液管一端与所述储液箱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与所述连通管相连,所述第二净化组件内设置有滤芯,所述第二净化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第二净化组件上还连接有排出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热室顶端设置有拱顶,所述拱顶的下方设置有预热室大墙,所述预热室大墙的下方设置有燃烧室大墙,所述拱顶、所述预热室大墙和所述燃烧室大墙为一体结构且连接处内径完全一致,所述燃烧室大墙与所述蓄热室的蓄热室大墙相互分离。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大墙下端的内表面和所述蓄热室大墙上端的外表面为相互配合的阶梯形结构,所述燃烧室大墙与所述蓄热室大墙之间的间隙内充满耐高温的可压缩材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的可压缩材料为耐火纤维棉。
[0011]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底部对称安装有万向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的两段式顶燃热风炉通过设置进气混合组件,可对燃气和空气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以增强热风炉的蓄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净化组件和第二净化组件,能够对炉体排出的烟气进行过滤净化,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燃烧器、预热室、燃烧室一体结构设计,燃烧室顶部形成了拱形合门,实现了刚性、楔形、自锁的拱形结构,避免了向内开裂、串风、坍塌以及燃烧室锥段炉壳容易发红、开裂的问题方式,由于燃烧器、预热室、燃烧室连接处内径完全一致,根除了喉口处“凸台瓶颈”,保证了气流的顺畅流动,确保燃烧室大墙不再串风、开裂、向内坍塌,延长热风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两段式顶燃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两段式顶燃热风炉的进气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预热室;11、拱顶;12、预热室大墙;2、燃烧室;21、燃烧室大墙;3、蓄热室;31、蓄热室大墙;32、蓄热体;33、热风出口;34、冷风进口;35、烟气出口;4、进气混合组件;41、外箱体;42、导流件;421、第一导流板;422、第二导流板;423、第三导流板;424、固定板;425、连接板;43、第一斜板;44、第二斜板;45、第三斜板;46、出气口;5、耐热混凝土底板;51、支柱;52、炉箅子;6、第一净化组件;61、外壳体;62、储液箱;63、送液管;64、连通管;7、第二净化组件;71、连接管;72、排出管;8、燃气进气管;9、助燃空气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通过上方的小球顶段和下方的蓄热室3构成两段式结构,小球顶段包括燃烧器、预热室1和燃烧室2,燃烧室2为圆锥台状且上方为预热室1,燃烧器上设置有进气混合组件4,进气混合组件4包括外箱体41和设置在外箱体41内的导流件42、第一斜板43、第二斜板44和第三斜板45,外箱体41左端对称连接有燃气进气管8和助燃空气进气管9、右端设置有出气口46,导流件42设置在燃气进气管8与助燃空气进气管9之间,第一斜板43、第二斜板44和第三斜板45依次固连在外箱体41内且第一斜板43、第二斜板44和第三斜板45相互斜向交错设置,蓄热室3上部设置有热风出口33、内部设置有蓄热体32、下部分别设置有冷风进口34和烟气出口35,蓄热室3底部设有耐热混凝土底板5,耐热混凝土底板5上固连有若干个支柱51,若干个支柱51的顶端共同固连有炉箅子52。
[0019]其中,预热室1顶端设置有拱顶11,拱顶11的下方设置有预热室大墙12,预热室大墙12的下方设置有燃烧室大墙21,拱顶11、预热室大墙12和燃烧室大墙21为一体结构且连接处内径完全一致,燃烧室大墙21与蓄热室3的蓄热室大墙31相互分离。
[0020]本实施例的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进气混合组件4,可对燃气和空气进行有效混合,从而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以增强热风炉的蓄热效果,同时,燃烧器、预热室1、燃烧室2一体结构设计,燃烧室2顶部形成了拱形合门,实现了刚性、楔形、自锁的拱形结构,避免了向内开裂、串风、坍塌以及燃烧室2锥段炉壳容易发红、开裂的问题方式,由于燃烧器、预热室1、燃烧室2连接处内径完全一致,根除了喉口处“凸台瓶颈”,保证了气流的顺畅流动,确保燃烧室大墙21不再串风、开裂、向内坍塌,延长热风炉的使用寿命。
[0021]为了使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加均匀,导流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通过上方的小球顶段和下方的蓄热室构成两段式结构,所述小球顶段包括燃烧器、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为圆锥台状且上方为所述预热室,所述燃烧器上设置有进气混合组件,所述进气混合组件包括外箱体和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的导流件、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第三斜板,所述外箱体左端对称连接有燃气进气管和助燃空气进气管、右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燃气进气管与所述助燃空气进气管之间,所述第一斜板、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三斜板依次固连在所述外箱体内且所述第一斜板、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三斜板相互斜向交错设置,所述蓄热室上部设置有热风出口、内部设置有蓄热体、下部分别设置有冷风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蓄热室底部设有耐热混凝土底板,所述耐热混凝土底板上固连有若干个支柱,若干个所述支柱的顶端共同固连有炉箅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式顶燃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对称固连有所述第二导流板,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板远离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固连有所述第三导流板,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远离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固连,所述固定板固连在所述外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长度相同且左端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杨崔新亮陈伟于丹王洪季乐乐许占东樊海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