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213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发动机,于该汽油发动机上设有涡轮增压器,汽油发动机的排气部分具有分别连接各气缸燃烧室与涡轮增压器的多个排气道,各排气道包括集成于缸盖内的缸盖排气道,以及集成于涡轮增压器内的增压器排气道,缸盖排气道和增压器排气道直接连通,且缸盖排气道的长度与增压器排气道的长度的比值为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油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油油耗法规的日益严苛,以及消费者对车辆动力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发动机主要采用高压缩比,以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同时,也通过提升增压器压力来提升发动机功率密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性。
[0003]但是,汽油发动机压缩比的提升,会使得发动机气缸内温度升高,缸内流动强度减弱,降低燃烧火焰在气缸燃烧室内的传递速度,而会造成发动机爆震倾向的增加。
[0004]另外,采用高压缩比的增压器增加了发动机的排气背压,不利于缸内废气的排出,并且导致缸内残余废气增加,使得缸内温度升高,亦会造成发动机爆震倾向增加。此外,缸盖上的排气歧管使一部分废气能量通过缸盖水套传递到冷却液中,降低了涡轮可利用的废气能量,使增压器压比无法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油发动机,以利于提升增压器的性能。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汽油发动机,所述汽油发动机上设有涡轮增压器,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排气部分具有分别连接各气缸燃烧室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多个排气道,各所述排气道包括集成于缸盖内的缸盖排气道,以及集成于所述涡轮增压器内的增压器排气道,所述缸盖排气道和所述增压器排气道直接连通,且所述缸盖排气道的长度与所述增压器排气道的长度的比值为1.4

2。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缸盖内设有对应于所述缸盖排气道布置的冷却水套。
[0009]进一步的,各所述排气道的由排气道喉口至增压器涡道的长度L在260

320mm之间。
[0010]进一步的,各所述排气道的由排气道喉口至增压器涡道的长度L之间的偏差在0.1L

以内,其中,L

为各所述排气道的由排气道喉口至增压器涡道的长度L的平均值。
[0011]进一步的,所述汽油发动机具有并排布置的四个气缸,两侧的所述气缸对应的所述缸盖排气道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增压器排气道相连,中间的两个所述气缸对应的所述缸盖排气道汇合形成组合气道,并与相应的所述增压器排气道相连,且各所述增压器排气道汇合后与所述增压器涡道相连。
[0012]进一步的,各所述缸盖排气道的与所述气缸燃烧室相连的一端分叉形成有两个排气管支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汽油发动机的进气部分具有进气歧管,以及分别连接所述进气歧管和各气缸燃烧室的多个集成于缸盖内的缸盖进气道,且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稳压腔,以及分别连接各所述缸盖进气道与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进气歧管支管,所述进气歧
管支管的长度在0

50mm之间。
[0014]进一步的,各所述缸盖进气道的与所述气缸燃烧室相连的一端分叉形成两个进气道支管,且各所述进气道支管的自分叉点Q至进气道喉口之间的长度在40

55mm之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汽油发动机的进气门与气缸轴向之间的夹角γ在20
°‑
23
°
之间。
[0016]进一步的,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活塞头部的端面上构造有呈纺锤型的凹坑,且所述凹坑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活塞上的活塞销孔平行设置,所述凹坑的深度在2

4mm之间。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油发动机,通过设置集成于缸盖内的缸盖排气道和集成于涡轮增压器内的增压器排气道,也即是排气道一部分集成于缸盖内,另一部分集成于涡轮增压器内,如此,不仅可提升暖机速度和降低排温,而且还可使得足够的废气能量被增压器利用,以提升增压压力,从而可提升增压器的性能及发动机的功率密度。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汽油发动机通过设置进气歧管支管的长度,使其长度较短,由此可降低进气阻力和热传导面积,增加进气量以及降低进气温度,而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爆震倾向。通过对进气道支管的长度进行设置,使其长度较短,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进气阻力和热传导面积,增加进气量以及降低进气温度,以利于降低发动机爆震倾向。
[0020]另外,本专利技术使得进气门与气缸轴向之间的夹角为较大范围,也能够提高进气量和进气滚比,以有利于抑制爆震。而通过活塞头部端面上纺锤型凹坑的设置,可在压缩冲程中通过凹坑对缸内气流进行引导、促进气流翻滚,能够使缸内混合气体在活塞上止点附近有较大的滚流比,并使滚流中心位于火花塞附近以加速火焰传播速度,而有利于抑制爆震。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油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油发动机的进排气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油发动机的进排气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道支管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进气歧管;101、进气歧管稳压腔;102、进气歧管支管;
[0030]2、缸盖进气道;201、进气道支管;202、进气道喉口;203、排气道喉口;
[0031]3、活塞;301、活塞销孔;302、凹坑;
[0032]4、缸盖排气道;401、排气管支管;
[0033]5、进气门;6、排气门;7、喷油器;8、火花塞;9、气缸燃烧室;
[0034]10、缸体;20、缸盖;30、增压器排气道;50、组合气道;100、涡轮增压器;1001、增压器涡道;
[0035]11、第一增压器排气道;12、第二增压器排气道;13、第三增压器排气道;14、第一缸盖排气道;15、第二缸盖排气道;16、第三缸盖排气道;17、第四缸盖排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发动机上设有涡轮增压器(100),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排气部分具有分别连接各气缸燃烧室(9)与所述涡轮增压器(100)的多个排气道,各所述排气道包括集成于缸盖(20)内的缸盖排气道(4),以及集成于所述涡轮增压器(100)内的增压器排气道(30),所述缸盖排气道(4)和所述增压器排气道(30)直接连通,且所述缸盖排气道(4)的长度与所述增压器排气道(30)的长度的比值为1.4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20)内设有对应于所述缸盖排气道(4)布置的冷却水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排气道的由排气道喉口(203)至增压器涡道(1001)的长度L在260

320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排气道的由排气道喉口(203)至增压器涡道(1001)的长度L之间的偏差在0.1L

以内,其中,L

为各所述排气道的由排气道喉口(203)至增压器涡道(1001)的长度L的平均值。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发动机具有并排布置的四个气缸,两侧的所述气缸对应的所述缸盖排气道(4)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增压器排气道(30)相连,中间的两个所述气缸对应的所述缸盖排气道(4)汇合形成组合气道(50),并与相应的所述增压器排气道(30)相连,且各所述增压器排气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朱浩杰吴超韩桂苓曹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