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油缸、减振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31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油缸、减振系统及车辆,该悬挂油缸包括缸体、固设在缸体外部的阀块、用于调节阻尼大小的调节部,单向阀和阻尼部均可拆卸地设在阀块上,阻尼部内设有带阻尼孔的阻尼杆,第一甬道两端分别与上腔体和单向阀入口端连通,第二甬道的两端分别与下腔体和单向阀出口端连通,阻尼孔两端分别接入第一甬道和第二甬道,调节部的一端伸入阻尼杆内且将阻尼孔前后隔断、另一端位于阀块外且能操作旋转,调节部的内端带有调节通孔,旋转调节部时能通过控制调节通孔的角度进而调节前后阻尼孔的连通与否及连通段截面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冲击过程的快速吸收、缓慢释放,维修更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不对整个阻尼部拆卸的情况下调节阻尼大小。调节阻尼大小。调节阻尼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油缸、减振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油缸、减振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一般通过设置的悬挂油缸进行减振,其缸体筒壁上设计有阻尼孔和单向阀,当悬挂油缸的下腔体和上腔体连通时,利用阻尼效应,使悬挂油缸运行更加平稳达到减缓冲击的目的。但是,目前的悬挂油缸存在以下两个主要缺陷:1)阻尼孔、单向阀直接设在缸体筒壁上,单向阀出现故障时,不便于更换;2)阻尼孔大小不便改变,阻尼孔的大小调节需要拆卸整个阻尼部件,这样拆装比较麻烦,无法实时调节。另外,目前的悬挂油缸集成度不高,配备的蓄能器与悬挂油缸一体化,拆装不便,不利于与已配装有蓄能器的车辆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油缸、减振系统及车辆,实现了冲击过程的快速吸收、缓慢释放,维修更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不对整个阻尼部拆卸的情况下调节阻尼大小。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悬挂油缸,包括竖向的缸体、滑动配合在缸体内且将缸体分隔为上下腔体的活塞、与活塞连接且伸出下腔体的活塞杆、位于上腔体内且作用在活塞上的缓冲弹性件、固设在缸体外部的阀块、用于调节阻尼大小的调节部,阀块上设有单向阀、阻尼部、第一甬道、第二甬道,单向阀和阻尼部均可拆卸地设在阀块上,阻尼部内设有带阻尼孔的阻尼杆,第一甬道两端分别与上腔体和单向阀入口端连通,第二甬道的两端分别与下腔体和单向阀出口端连通,阻尼孔两端分别接入第一甬道和第二甬道,调节部的一端伸入阻尼杆内且将阻尼孔前后隔断、另一端位于阀块外且能操作旋转,调节部的内端带有调节通孔,旋转调节部时能通过控制调节通孔的角度进而调节前后阻尼孔的连通与否及连通段截面大小。
[0006]进一步地,阀块固设在缸体外部上腔体对应部位,第一甬道与上腔体直接连通、第二甬道通过连接管与下腔体连通,单向阀和阻尼部分别安装在阀块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阀块设有第三甬道,阻尼孔的一端通过第三甬道接入第一甬道、另一端直接接入第二甬道,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甬道通过堵头封堵,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阀块两侧且方向均垂直于缸体轴向,第一甬道方向垂直于缸体轴向,第二甬道和第三甬道方向均平行于缸体轴向。
[0007]进一步地,调节部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为调节杆,调节杆伸入阻尼杆内且带有调节通孔,后段为操作杆,操作杆位于阀块外且带有转柄,转柄上设有能显示调节通孔角度的刻度,中段为旋转杆,旋转杆密封且可旋转地设在阀块上,旋转杆通过轴承与阀块上的轴承孔配合,旋转杆上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阀块的内外侧将轴承孔的内外侧密封。
[0008]进一步地,阻尼部采用阻尼阀、阻尼接头或节流阀,采用节流阀时节流孔作为阻尼孔使用;阻尼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调节通孔的孔径。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蓄能器、连接部和连通部,蓄能器内部的上部为油腔、下部为气腔,蓄能器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安装在缸体外部上,连通部设在缸体上且内部通道的一端与上腔体连通、另一端通过带有接头的连接管与蓄能器的油腔连通。
[0010]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固设在蓄能器外壁上的第一连接件、固设在缸体外部的第二连接件、转动手柄和螺纹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转动手柄的边部通过带有滚珠的构件滚动配合地卡放在第一连接件外壁的环槽内、中部设有螺纹孔,第二连接件上第二收纳槽入口处设有带有螺纹孔的连接环,螺纹杆的一端位于第一收纳槽内、另一端配合的穿过转动手柄上的螺纹孔,拧动转动手柄时能带动螺纹杆拧入连接环的螺纹孔并进入第二收纳槽。
[0011]进一步地,连通部的内部通道包括第一轴向甬道和径向甬道,蓄能器的油腔处设有第二轴向甬道,第一轴向甬道的一端与上腔体连通、另一端与径向甬道的一端连通,径向甬道的另一端通过带有接头的连接管与第二轴向甬道连通,径向甬道为螺旋状。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支撑部,辅助支撑部包括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第一放置板固设在蓄能器外壁上,第二放置板下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穿过有锁紧螺栓,缸体外部设有T形滑槽,锁紧螺栓伸入T形滑槽且伸入部分螺纹配合有螺母块,螺母块不脱出的滑动配合在T形滑槽内,拧紧锁紧螺栓时能将连接板压紧固定在缸体上,连接板固定时第一放置板能支撑在第二放置板上。
[0013]一种减振系统,包括上述的悬挂油缸。
[0014]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挂油缸。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悬挂油缸工作遇到冲击时,活塞滑动调节下腔体和上腔体的容积实现减振、缓冲弹性件缓冲活塞延长缸体和活塞的使用寿命,上腔体的油液通过第一甬道、单向阀、第二甬道快速进入到下腔体,冲击过后,缓冲弹性件推动活塞复位,下腔体的油液经过第二甬道、阻尼孔、第一甬道缓慢回到上腔体,实现了冲击过程的快速吸收、缓慢释放;单向阀和阻尼部均可拆卸地设在阀块上,可以对出现故障的单向阀或阻尼部进行维修更换,涉及的部件少,搬运、加工都便利,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单向阀和阻尼部随阀块布置在缸体外部,操作空间大,便于装卸、维修更换单向阀和阻尼部,便于调节部操作调节前后阻尼孔的连通与否及连通段截面大小;当需要调节阻尼力时,无需拆卸阻尼部,因为可以通过调节部快速调节前后阻尼孔的连通与否及连通段截面大小,即在不对整个阻尼部拆卸的情况下调节阻尼大小,进而调节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当调节部损坏失效了,才拆卸阻尼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悬挂油缸主视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悬挂油缸右视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的阀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调节部的安装示意图(位置一)。
[0022]图6是图5中调节部旋转后的示意图(位置二)。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旋转调节部时通过控制调节通孔的角度进而调节前后阻尼
孔的连通与否及连通段截面大小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辅助支撑部的安装示意图(未锁紧)。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辅助支撑部的安装示意图(锁紧)。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T形滑槽的横截图。
[0027]图中:1

缸体;2

活塞;3

活塞杆;4

下腔体;5

上腔体;6

第一轴向甬道;7

径向甬道;8

连通部;9

阀块;10

单向阀;11

蓄能器;12

气腔;13

油腔;14

第二轴向甬道;15

连接部;16

第一放置板;1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的缸体、滑动配合在缸体内且将缸体分隔为上下腔体的活塞、与活塞连接且伸出下腔体的活塞杆、位于上腔体内且作用在活塞上的缓冲弹性件、固设在缸体外部的阀块、用于调节阻尼大小的调节部,阀块上设有单向阀、阻尼部、第一甬道、第二甬道,单向阀和阻尼部均可拆卸地设在阀块上,阻尼部内设有带阻尼孔的阻尼杆,第一甬道两端分别与上腔体和单向阀入口端连通,第二甬道的两端分别与下腔体和单向阀出口端连通,阻尼孔两端分别接入第一甬道和第二甬道,调节部的一端伸入阻尼杆内且将阻尼孔前后隔断、另一端位于阀块外且能操作旋转,调节部的内端带有调节通孔,旋转调节部时能通过控制调节通孔的角度进而调节前后阻尼孔的连通与否及连通段截面大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油缸,其特征在于:阀块固设在缸体外部上腔体对应部位,第一甬道与上腔体直接连通、第二甬道通过连接管与下腔体连通,单向阀和阻尼部分别安装在阀块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阀块设有第三甬道,阻尼孔的一端通过第三甬道接入第一甬道、另一端直接接入第二甬道,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甬道通过堵头封堵,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阀块两侧且方向均垂直于缸体轴向,第一甬道方向垂直于缸体轴向,第二甬道和第三甬道方向均平行于缸体轴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油缸,其特征在于:调节部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为调节杆,调节杆伸入阻尼杆内且带有调节通孔,后段为操作杆,操作杆位于阀块外且带有转柄,转柄上设有能显示调节通孔角度的刻度,中段为旋转杆,旋转杆密封且可旋转地设在阀块上,旋转杆通过轴承与阀块上的轴承孔配合,旋转杆上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阀块的内外侧将轴承孔的内外侧密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油缸,其特征在于:阻尼部采用阻尼阀、阻尼接头或节流阀,采用节流阀时节流孔作为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冲冲张峥杨文龙陈怀宁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