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66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2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及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内电极,且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第一表面至第六表面;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上。所述多个内电极包括:第一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具有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两端,且具有孔;第二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并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以及第三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与所述第二内电极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第四外电极。所述第四外电极。所述第四外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1月2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0

015997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技术介绍

[0003]多层电容器是在各种领域中的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组件。
[0004]这样的多层电容器可根据其电特性而分类为高电压型多层电容器、低等效串联电感(ESL)型多层电容器、嵌入式多层电容器和翘曲强度改善型多层电容器。
[0005]此外,近来的多层电容器已经被要求具有低ESL,以显著减少电源电流中的纹波。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可实现低的等效串联电感(ESL)特性的多层电容器以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交替地堆叠,并且多个内电极插设在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并且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所述多个内电极可包括:第一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具有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两端,并且具有孔;第二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并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以及第三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与所述第二内电极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第四外电极。
[0008]在所述第一内电极中,所述孔可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延长。
[0009]所述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可在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堆叠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叠置。
[0010]所述第一内电极可包括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两端处,并且延伸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
[0011]所述第一内电极可具有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分别
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处。
[0012]所述第一内电极可具有至少一个切口部,所述至少一个切口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的一部分中。
[0013]所述第一内电极可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至少一个角部处的切口部。
[0014]所述第二内电极可包括: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以及第三引线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延伸。
[0015]所述第三内电极可包括: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以及第四引线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六表面延伸。
[0016]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分别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三外电极和所述第四外电极可分别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
[0017]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可各自包括设置在其表面上的镀层。
[0018]所述孔可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外边缘间隔开。
[00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交替堆叠,并且多个内电极插设在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并且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所述多个内电极可包括:第一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两端处并且延伸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具有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处,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切口部;第二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并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以及第三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与所述第二内电极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第四外电极。
[002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可包括:基板,具有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的多个电极焊盘;以及如上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使得各个对应的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电极焊盘。
附图说明
[0021]通过结合附图以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0022]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3]图2A和图2B是示出在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使用的内电极的结构的平面图;
[0024]图3是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的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的堆叠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4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内电极的平面图;
[0026]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双帽型多层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图;
[0027]图6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三端子结构的多层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图;
[0028]图7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图;
[0029]图8是示出其中安装有图1的多层电容器的板的立体图;以及
[0030]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内电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交替堆叠,并且多个内电极插设在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并且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其中,所述多个内电极包括:第一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具有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两端,并且具有孔;第二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并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以及第三内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以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与所述第二内电极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第四外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内电极中,所述孔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方向上延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中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堆叠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叠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两端处,并且延伸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具有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切口部,所述至少一个切口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的一部分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至少一个角部处的切口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以及第三引线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内电极包括: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以及第四引线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六表面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三外电极和所述第四外电极分别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各自包括设置在其表面上的镀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孔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延长,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两端处的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并且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延伸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以及第三引线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延伸。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内电极包括: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部分叠置;以及第四引线部,从所述第二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亨俊沈正虎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