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25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7
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其中,头部与钉腿部形成内圆弧部,且头部在顶端面向下凹设有环凹槽,以形成铆接形变边角。钉腿部的外壁均布有多个切边;且设有内孔。内孔是由上直孔部和下扩孔部组成。下扩孔部的孔壁是由第一倒角部、第一、二锥形面、第二、三倒角部依序相接而成的多台阶结构,以在钉腿部的底部形成钉腿尖部;下扩孔部的第一锥形面是通过第一倒角部连接所述上直孔部的孔壁的;第二锥形面是通过第二倒角部连接第三倒角部的,且第三倒角部连接钉腿部的外壁。压铆上模环设斜面部。铆接后的锁铆铆钉与板材能完全贴合,间隙小,能承受更大的拉脱力,且气密性好;具备有效的防转措施和一定的防转效果,且可一次成型,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紧固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

技术介绍

[0002]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
[0003]车辆紧固件中的铆接,是将锁铆铆钉穿过被铆接件上的预制孔,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铆接件连接在一起,如此构成的不可拆连接。铆接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抗震、耐冲击和牢固可靠等优点。传统铆接工艺的铆接点易形成摩擦带来噪音和质量缺陷,产生松脱,造成安全问题,且连接点的气密性差。锁铆连接是锁铆铆钉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穿透第一层板材和中间层板材,并在底层板材中进行流动和延展,形成一个相互镶嵌的塑性变形的铆钉连接过程。具有很高的动态疲劳强度和撞击能量吸引特性;铆接材料组合广泛;铆接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一次成型效率高。
[0004]目前普通的锁铆铆钉如图1至3所示,铆接后无法保证锁铆铆钉1与板材2完全贴合,锁铆铆钉1与板材2之间的间隙3大,气密性差;仅依靠锁铆铆钉1与板材2间径向的摩擦力提供扭矩,难以达到有效的防转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铆接后的锁铆铆钉与板材能完全贴合,间隙小,能承受更大的拉脱力,且气密性好;具备有效的防转措施,以达到一定防转效果,且可一次成型,成本低。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所述铆接铆钉包括一体组成的头部和钉腿部;其特征是,其中,
[0008]头部,所述头部在顶端面向下凹设有环凹槽,以在该头部上形成铆接形变边角;所述头部与钉腿部的外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形成内圆弧部;
[0009]钉腿部,所述钉腿部的外壁均布有多个切边;
[0010]所述钉腿部设有内孔,所述内孔是由上直孔部和下扩孔部自上而下连通而成;其中,
[0011]下扩孔部的孔壁是由第一倒角部、第一锥形面、第二锥形面、第二倒角部和第三倒角部依序相接而成的多台阶结构,以在所述钉腿部的底部形成钉腿尖部;所述下扩孔部的第一锥形面是通过第一倒角部连接所述上直孔部的孔壁的;所述第二锥形面是通过第二倒角部连接第三倒角部的,且所述第三倒角部连接钉腿部的外壁;
[0012]所述压铆上模,在其底面的沿边环设斜面部,该斜面部与所述头部的环凹槽和铆
接形变边角相对应设置。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所述切边的切面宽度为0.9~1.1mm,所述切边的切入深度为0.8~1.1mm。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所述上直孔部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所述第一倒角部的直径为1~1.1mm,所述第一锥形面相对内孔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18
°
~22
°
;所述第二锥形面相对内孔中心线I的倾斜角度为28
°
~32
°
;所述第二倒角部的直径为0.4~0.5mm,所述第三倒角部的直径0.3~0.4mm。
[0016]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一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头部开有环凹槽,降低了头部的屈服强度,结合压铆上模设有的斜面部,迫使头部的铆接形变边角与上板接触时屈服向上翘曲,且与压铆上模贴合,以进一步减小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与上板的间隙,提升铆接性能。
[0018]二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钉腿部采用多台阶结构设计,一方面可控制钉腿部的内孔开口角度,另一方面可使钉腿部更顺畅地向上翘曲,加大弯曲程度,使锁铆铆钉的自锁能力得到增强。
[0019]三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后的钉腿部由于四周已充满上板和下板的板料,可防止锁铆铆钉旋转,不仅加强了锁铆铆钉的抗扭能力,且切边的制作工艺易于成型,成本低廉。
[0020]四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头部与钉腿部相接的内圆弧部,是模拟锁铆时上板和下板的板料的变形状态进行设计。保证锁铆时,板料顺畅,不出现憋死等状况,且能在铆接后紧贴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减小板材与铆钉的间隙,增大板材与铆钉的接触面积。一方面提高了铆接后的气密性,另一方面提升板材与铆钉的自锁能力,进一步提升铆接后的抗扭和抗拉能力。
[0021]五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设有多边形上直孔部,当该锁铆铆钉受到一定扭力而有顺时针旋转方向V趋势时,上板和下板的板料不仅对锁铆铆钉的切边处施以作用力,还会由于内孔的多边形作用,钉腿部内壁同时受到板料对其的向外作用力,进一步提升了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抗扭能力。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现有技术锁铆铆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现有技术锁铆铆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现有技术锁铆铆钉与板材铆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的钉腿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压铆上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过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过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0034]图12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过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0035]图13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后切边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16是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内六角孔)铆接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17是现有技术锁铆铆钉铆接过程中头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0]图18本专利技术锁铆铆钉铆接过程中头部的铆接形变边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2]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43]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高性能锁铆铆钉及其压铆上模,所述锁铆铆钉包括一体组成的头部(100)和钉腿部(200);其特征是,其中,头部(100),所述头部(100)在顶端面向下凹设有环凹槽(110),以在该头部(100)上形成铆接形变边角(120);所述头部(100)与钉腿部(200)的外壁(210)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形成内圆弧部(300);钉腿部(200),所述钉腿部(200)的外壁(210)均布有多个切边(220);所述钉腿部(200)设有内孔(230),所述内孔(230)是由上直孔部(231)和下扩孔部(232)自上而下连通而成;其中,下扩孔部(232)的孔壁是由第一倒角部(R1)、第一锥形面(θ1)、第二锥形面(θ2)、第二倒角部(R2)和第三倒角部(R3)依序相接而成的多台阶结构,以在所述钉腿部(200)的底部形成钉腿尖部(240);所述下扩孔部(232)的第一锥形面(θ1)是通过第一倒角部(R1)连接所述上直孔部(231)的孔壁的;所述第二锥形面(θ2)是通过第二倒角部(R2)连接第三倒角部(R3)的,且所述第三倒角部(R3)连接钉腿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标庚李学宽程俊琪兰华兴张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同恒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