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20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该清洁工具的清洁组件中包含有四重清洁组件,分别是第一排齿、第二排齿、推板和排刷,这四重清洁组件全面的考虑到机床上排屑的特点、排屑分布位置,以及排屑与机床工作台或通槽内的附着特点等因素,设计出该清洁组件的结构,配合一定的清洁方法,能够将机床工作台及通槽内的排屑清理难题简单化,同时,该工具轻便,体积较小,随用随取,大大的降低了排屑清理难度,且生产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该工具的使用不会对使用过程中的机床台面造成影响,完全不会因排屑的清理进行机床停工处理,这也大大的提高了机床的正常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清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制造业的需求更加旺盛,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在国内应用相当普及,然而,与之配套的清洁工具却严重滞后,比如工作台上排屑的清洁,在国际上都属于空白区。大型机床工作台的清洁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然而零件装夹前,工作台的清洁又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据统计,大型零件装夹中,工作台清洁时间占比达1/3,零件拆卸中,工作台清洁时间占比更是高达2/3,占机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机床有效利用率。行业内对大型机床工作台的清洁一直缺乏高效工具和科学手段,或产生二次污染,或工具过多,过程过于繁琐,由于工作台清洁中随之产生大量粉尘,潜在健康危害,再加上工作台清洁过程又脏又累,因此,一直存在操作工人不愿换装零件、不愿保养工作台、不愿及时疏导冷却液回流槽等,由于工作台面长期积液又导致台面油滑、冷却液变质变臭等,存在安全与环保的双重隐患。
[0003]本文提出一种机床工作台清洁工具及方法,与传统工具、方法相比,操作者劳动强度小,操作安全、简便,可实现T型槽与工作台面切屑的同步清理,清洁效果好、效率高,不需棉纱擦拭即可直接装夹零件,同时制造成本低、周期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及推广应用价值,无二次污染,清洁过程无扬尘,从源头上避免了传统清洁方式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弊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工作台清洁时间较久,且过程比较繁琐,导致工作台因长期积液导致工作台面油滑、冷却液变质等问题,提供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包括手柄和清洁组件,所述手柄和所述清洁组件可拆卸连接;
[0007]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推板和基体,所述基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推板顶面;
[0008]所述推板包括第一侧沿和第二侧沿,所述第一侧沿和所述第二侧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沿上设置有第一排齿,所述第二侧沿设置有第二排齿,所述第一排齿上叉齿的宽度小于第二排齿上叉齿的宽度;所述第二排齿上叉齿的宽度与工作台上的通槽宽度相适配;
[0009]所述基体上靠近所述第二侧沿的一侧设置有排刷;所述排刷与所述基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排刷与所述基体之间的夹角α的调整范围为30
°‑
75
°

[0010]现有的机床工作台,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若干条T型通槽,若干条T型通槽平行设置于机床工作台上表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轻便、高效的清理台面、以及通槽内排屑的工具,
该工具的清洁组件中包含有四重清洁组件,分别是第一排齿、第二排齿、推板和排刷,这四重清洁组件全面的考虑到机床上排屑的特点、排屑分布位置,以及排屑与机床工作台或通槽内的附着特点等因素,设计出该清洁组件的结构,配合一定的清洁方法,能够将机床工作台及通槽内的排屑清理难题简单化,同时,该工具轻便,体积较小,随用随取,大大的降低了排屑清理难度,且生产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该工具的使用不会对使用过程中的机床台面造成影响,完全不会因排屑的清理进行机床停工处理,这也大大的提高了机床的正常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
[0012]所述第一排齿包括线性排布的多个第一齿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叉齿,所述第一齿槽与所述第一叉齿可拆卸连接;
[0013]所述第二排齿包括线性排布的多个第二齿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叉齿,所述第二齿槽与所述第二叉齿可拆卸连接。
[0014]所述第一叉齿、所述第二叉齿的数量、位置,可根据机床工作台上具体的清洁目标以及清洁需要个性化调整。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相邻所述第一齿槽的间距L1,相邻所述第二齿槽的间距为L2,L1或L2的长度与机床工作台上相邻的T型槽间距相匹配;
[0016]所述第一叉齿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叉齿的宽度为W2,W2与所述T型槽的宽度相匹配,W2比W1宽1

2mm;
[0017]所述第一叉齿与所述第二叉齿的高度相等,均与所述T型槽的深度相匹配。
[0018]通过该清洁组件的清洁方式,首先通过第一叉齿伸入T型槽中,朝一个方向拉动或推动手柄,将一大部分数量的排屑从T型槽中刮出来,配合推板,一起将排屑带离工作台;接着,同样的方式,再通过第二叉齿沿T型槽将剩余的小部分排屑带离工作台;一先一后两次操作相互配合,最大程度的将工作台中的排屑清理干净。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叉齿呈板状,所述第一叉齿的齿根厚度大于齿尖厚度,从齿根到齿尖形成有圆滑过渡A面;所述第二叉齿形状与所述第一叉齿相同。
[0020]当清洁组件中推板贴合工作台表面时,第一叉齿与第二叉齿能够与T型槽想触,通过控制手柄使推板倾斜一定角度,既能够实现T型槽中的排屑沿着叉齿的圆滑过渡A面平滑的流至工作台表面。且圆滑过渡面的设置,会更加方便叉齿的清洗,不会藏污纳垢。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排刷包括固定件和刷毛,所述固定件包括弹力折页、限位块和夹槽,所述弹力折页呈U型,所述弹力折页的一侧沿与所述基体固定,另一侧沿设置有夹槽,所述刷毛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就夹槽中,两个侧沿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夹槽与所述基体的相对角度。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基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推板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基体与所述推板通过螺杆固定。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基体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的端部固定连接。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基体呈倒T型,所述基体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的第一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手柄能够分别向所述第一侧沿或所述第二侧沿转动。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的长度为50

80cm,所述手柄的剖面呈圆形,所述手柄的第二端部设置有圆弧形握把。
[002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轻便、高效的清理台面、以及通槽内排屑的工具,该工具的清洁组件中包含有四重清洁组件,分别是第一排齿、第二排齿、推板和排刷,这四重清洁组件全面的考虑到机床上排屑的特点、排屑分布位置,以及排屑与机床工作台或通槽内的附着特点等因素,设计出该清洁组件的结构,配合一定的清洁方法,能够将机床工作台及通槽内的排屑清理难题简单化,同时,该工具轻便,体积较小,随用随取,大大的降低了排屑清理难度,且生产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该工具的使用不会对使用过程中的机床台面造成影响,完全不会因排屑的清理进行机床停工处理,这也大大的提高了机床的正常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28]2、清洁效果好、清洁效率高:清洁后,工作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和清洁组件,所述手柄(1)和所述清洁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推板(3)和基体(2),所述基体(2)固定设置于所述推板(3)顶面;所述推板(3)包括第一侧沿(31)和第二侧沿(32),所述第一侧沿(31)和所述第二侧沿(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沿(31)上设置有第一排齿(4),所述第二侧沿(32)设置有第二排齿(5),所述第一排齿(4)上叉齿的宽度小于第二排齿(5)上叉齿的宽度;所述第二排齿(5)上叉齿的宽度与工作台上的通槽宽度相适配;所述基体(2)上靠近所述第二侧沿(32)的一侧设置有排刷(6);所述排刷(6)与所述基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排刷(6)与所述基体之间的夹角α的调整范围为30
°‑
7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齿(4)包括线性排布的多个第一齿槽(4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叉齿(42),所述第一齿槽(41)与所述第一叉齿(4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排齿(5)包括线性排布的多个第二齿槽(5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叉齿(52),所述第二齿槽(51)与所述第二叉齿(52)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工作台排屑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齿槽(41)的间距L1,相邻所述第二齿槽(51)的间距为L2,L1或L2的长度与机床工作台上相邻的T型槽间距相匹配;所述第一叉齿(42)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叉齿(52)的宽度为W2,W2与所述T型槽(101)的宽度相匹配,W2比W1宽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琴刘伟军徐正德周进涂安陈云杨建勇方岳文张玉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