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84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7
本公开涉及车辆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该自动变速箱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双轴传动机构;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双轴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轴系和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和所述第二轴系对应的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该自动变速箱,通过双轴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减少整个自动变速箱的轴向尺寸,防止出现变速箱过长的问题,还能通过双轴的传动方式更合理的布置整车零部件,减少变速箱侵入其他空间过多的情况发生。减少变速箱侵入其他空间过多的情况发生。减少变速箱侵入其他空间过多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箱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变速箱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0003]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0004]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0005]目前使用的纵置变速箱普遍为单轴结构,会导致变速箱过长,占用过多轴向空间,而且会侵入很多驾驶舱空间,导致整车布局设计工作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
[0007]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双轴传动机构;
[0008]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双轴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0009]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轴系和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和所述第二轴系对应的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C1离合器、C2离合器、C3离合器、C4离合器、C5离合器、B1制动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0011]所述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所述C1离合器、所述C3离合器、所述C4离合器、所述B1制动器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同轴设置形成所述第一轴系;
[0012]所述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五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同轴设置形成所述第二轴系;
[0013]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C1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外齿圈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0014]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C3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0015]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B1制动器与变速箱壳体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
C4离合器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
[0016]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C2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四齿轮通过所述C5离合器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
[0017]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外齿圈连接;
[0018]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
[0019]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0020]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0021]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一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2离合器、所述C4离合器和所述B1制动器;
[0022]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四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轮上,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输出至所述输出轴。
[0023]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二前进挡时,闭合所述B1制动器、所述C3离合器和所述C4离合器;
[0024]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和外齿圈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二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四齿轮上,所述第四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轮上,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输出至所述输出轴。
[0025]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三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1离合器、所述C3离合器和所述C4离合器;
[0026]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和太阳轮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和外齿圈上,通过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和外齿圈驱动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转动,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
[0027]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四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2离合器、所述C3离合器和所述C4离合器;
[0028]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外齿圈和太阳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第二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上,所述第一传动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外齿圈上,所述第四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上,所述第五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上,通过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配合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上,在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外齿圈和太阳轮受到的扭矩的影响下,将最终扭矩通过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上。
[0029]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五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1离合器、所述C2离合器和所述C4离合器;
[0030]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外齿圈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
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外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和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外齿圈上,同时所述第一齿轮也会将扭矩通过所述第四齿轮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上,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和外齿圈的共同影响下,将最终扭矩输出到所述输出轴上。
[0031]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六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1离合器、所述C2离合器和所述C3离合器;
[0032]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外齿圈和太阳轮上,同时所述第一齿轮还将部分扭矩通过所述第四齿轮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上,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被其太阳轮的扭矩影响后将最终扭矩传递给所述输出轴。
[0033]可选的,当变速箱位于第七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1离合器、所述C2离合器和所述C5离合器;
[0034]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一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二齿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C5离合器的内毂上,所述C5离合器的外毂将扭矩传递到所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1)、输出轴(12)以及双轴传动机构;所述输入轴(11)和所述输出轴(12)通过所述双轴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轴系和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和所述第二轴系对应的与所述输入轴(11)和所述输出轴(12)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21)、第二行星排(22)、第三行星排(23)、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4)、第五齿轮(35)、第六齿轮(36)、C1离合器(41)、C2离合器(42)、C3离合器(43)、C4离合器(44)、C5离合器(45)、B1制动器(46)、第一传动件(51)和第二传动件(52);所述第一行星排(21)、所述第一齿轮(31)、所述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三齿轮(33)、所述C1离合器(41)、所述C3离合器(43)、所述C4离合器(44)、所述B1制动器(46)和所述第一传动件(51)同轴设置形成所述第一轴系;所述第二行星排(22)、所述第三行星排(23)、所述第四齿轮(34)、所述第五齿轮(35)、所述第六齿轮(36)和所述第二传动件(52)同轴设置形成所述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11)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轮(31)通过所述C1离合器(41)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1)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外齿圈与所述第二齿轮(32)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1)和所述第二齿轮(32)通过所述C3离合器(43)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1)与所述第四齿轮(34)啮合;所述第一传动件(51)通过所述B1制动器(46)与变速箱壳体(6)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51)通过所述C4离合器(44)与所述第三齿轮(33)连接;所述第四齿轮(34)和所述第二传动件(52)通过所述C2离合器(42)连接,所述第四齿轮(34)与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四齿轮(34)通过所述C5离合器(45)与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52)与所述第二行星排(22)的外齿圈连接;所述第五齿轮(35)与所述第二齿轮(32)啮合,所述第五齿轮(35)与所述第二行星排(22)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六齿轮(36)与所述第三齿轮(33)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排(22)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出轴(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当变速箱位于第一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2离合器(42)、所述C4离合器(44)和所述B1制动器(46);所述输入轴(11)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一齿轮(31)上,所述第四齿轮(34)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轮上,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将扭矩输出至所述输出轴(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当变速箱位于第二前进挡时,闭合所述B1制动器(46)、所述C3离合器(43)和所述C4离合器(44);所述输入轴(11)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行星架和外齿圈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
齿轮(32)上,所述第二齿轮(32)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四齿轮(34)上,所述第四齿轮(34)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轮上,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将扭矩输出至所述输出轴(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当变速箱位于第三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1离合器(41)、所述C3离合器(43)和所述C4离合器(44);所述输入轴(11)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行星架和太阳轮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一齿轮(31)和所述第一传动件(51)上,所述第一齿轮(31)和所述第一传动件(51)分别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太阳轮和外齿圈上,通过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太阳轮和外齿圈驱动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转动,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出轴(12)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当变速箱位于第四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2离合器(42)、所述C3离合器(43)和所述C4离合器(44);所述输入轴(11)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外齿圈和太阳轮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齿轮(32)和所述第一传动件(51)上,所述第二齿轮(32)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四齿轮(34)和所述第五齿轮(35)上,所述第一传动件(51)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外齿圈上,所述第四齿轮(34)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传动件(52)和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太阳轮上,所述第五齿轮(35)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行星排(22)的太阳轮上,通过所述第五齿轮(35)和所述第二传动件(52)的配合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二行星排(22)的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排(22)的行星架将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上,在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外齿圈和太阳轮受到的扭矩的影响下,将最终扭矩通过所述第三行星排(23)的行星架传递到所述输出轴(12)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当变速箱位于第五前进挡时,闭合所述C1离合器(41)、所述C2离合器(42)和所述C4离合器(44);所述输入轴(11)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排(21)的行星架、太阳轮和外齿圈分别将扭矩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衍灵宋廷彬高晓光刘敦宁赵培龙马宏刚王硕杨庆鹤
申请(专利权)人: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