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组件以及极耳焊接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986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隔板组件(400)以及极耳焊接用载具(100a),隔板组件(400)包括:第一基座(401);隔板(402),隔板(40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被固定到第一基座(401),隔板(402)的另一端呈悬臂状并朝远离第一基座(401)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403),设置在隔板(402)的一侧;第二支撑板(404),设置在隔板(402)的另一侧;在隔板(402)处在叠装的两个电芯(703)之间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板(403)至少和设置在一个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极耳(704)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板(404)至少和设置在所述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极耳(704)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板组件(400)能够支撑电芯(703)的极耳(704)从而辅助其焊接。耳(704)从而辅助其焊接。耳(704)从而辅助其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板组件以及极耳焊接用载具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隔板组件以及极耳焊接用载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动力电池通常包括铝壳、容置在铝壳内的电芯、封装铝壳的顶盖等。其中,铝壳内通常容置有两块电芯。两块电芯沿厚度方向叠装并通过粘接带等绑定在一起。为了防止电芯沿厚度方向过度叠装导致挤压等,在电芯叠装之前,通常会在一块电芯的上部插入一块隔板,然后再叠装另一块电芯,在完成电芯的叠装之后抽掉隔板。由此,能够在两块电芯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防止电芯过度挤压等。
[0003]此外,随着动力电池的新结构的产生,例如存在:电芯的极耳设置在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顶盖的极耳连接片插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极耳连接片被极耳包裹的动力电池结构。在此结构的动力电池中,由于电芯整体较软,存在在对极耳连接片和极耳进行焊接时,没有可靠的支撑面导致难以焊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隔板组件,能够支撑电芯的极耳从而辅助其焊接。此外,本技术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隔板组件(4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401);隔板(402),用于将沿厚度方向叠装的电芯(703)隔开,所述隔板(40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隔板(40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一端部(405)被固定到所述第一基座(401),所述隔板(40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部(406)呈悬臂状并朝远离所述第一基座(401)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403),设置在所述隔板(40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和所述第二端部(406)连接;第二支撑板(404),设置在所述隔板(40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并和所述第二端部(406)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03)和第二支撑板(404)分别至少沿所述隔板(40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在所述隔板(402)处在叠装的两个所述电芯(703)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板(403)至少和设置在一个所述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极耳(704)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板(404)至少和设置在所述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极耳(704)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03)和第二支撑板(404)分别沿所述隔板(40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突出,在所述隔板(402)处在叠装的两个所述电芯(703)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板(403)分别和相互叠装的所述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极耳(704)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板(404)分别和相互堆叠的所述电芯(70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极耳(704)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0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基座(40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0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部(40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40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基座(40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0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部(40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板组件(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03)分别和所述第一基座(401)以及所述隔板(402)可拆卸地连接;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盛宇张松岭梁辰李志敏赵新生梁玉兵龙蓉唐荣刘昆鹏李贻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