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61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非充气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端部可拆卸设置有侧边条;所述侧边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凸卡条、垫片和凹卡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浇注或压制轮辐时,可一体成型,成型方法简单易行,制备过程快速,适合规模化生产;可实现将树脂纤维片材置于聚氨酯轮辐的特定部位而不影响聚氨酯弹性体本身的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非充气轮胎轮辐
,具体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行驶环境的扩展以及人们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传统充气轮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出来,如需要维持合适的内部空气压力,进行定期维护;制造工艺复杂;易爆胎,且爆胎后可能引发一系列致命事故。因此,非充气轮胎应运而生,米其林、普利司通以及固特异等公司对非充气轮胎的研究已经进入试验测试阶段,并逐步从弹性填充材料压缩变形的底部承载向依靠支撑体弹性结构伸张变形的顶部承载方式转变,而国内则产生了机械弹性环(中国专利文献CN 206589557 U),负泊松比结构的V形支撑体结构(中国专利文献CN 106739828 B)、正六边形3D打印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以及弹性金属网面等来代替充气轮胎中的空气,产生了一系列非充气轮胎。
[0003]传统的充气轮胎的承载主要是依靠轮胎内部空气和胎体本身,整体表现为一种拉伸结构。非充气轮胎为结构承载轮胎,除了对与地面接触的胎面由刚度和强度的要求之外,连接胎面和轮毂的轮辐(支撑结构)一方面将载荷传递给胎面和轮毂,同时自身也需要承载一部分载荷,另一方面还需要和充气轮胎的内部气压类似保证操作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具有合适的径向刚度。
[0004]轮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制备工艺是非充气轮胎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存在橡胶(中国专利文献CN 104302488 B)、聚氨酯弹性体(中国专利文献CN 108081872 A、CN 110770038 A,CN 111051079 A、CN 111989226 A)以及工程塑料(CN 102582365 A)等轮辐材料,上述轮辐材料采用橡胶为基体材料,在轮辐的不同部位可以使用不同性能的橡胶,不同性能配方的橡胶先半硫化为各种部件后,之后将不同部件组装统一活化,这种材料可以灵活改变轮辐不同部位的性能,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特点采用不同性能的橡胶,增强材料可以根据受力特点放置在需要的部位,增强材料的状态不受限制,可以是增强填料,也可以是增强的帘布材料等。但是,整体制备工艺为分布成型,组装硫化,比较繁琐。采用聚氨酯弹性体和工程塑料材料为轮辐基体材料的轮辐,可以一体成型,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轮辐的增强材料绝大部分为短切纤维或者粉状,粒状填料,将其均匀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再一体成型。然而,轮辐各个部位的性能是相同的,添加的增强材料无法满足整体轮辐的性能,无法对轮辐中需要特定需要增强的部分进行单独增强。如轮辐的承担载荷的部位需要的强度较高,承担荷载的同时需要将荷载传递给胎面和轮毂,非承担载荷的部位对基体材料的要求则是较高的回弹性和耐疲劳性能,抗撕裂性能,这些性能都会随着加入的增强材料的增加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轮辐
模具及其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轮辐材料浇筑成型繁琐、无法综合均衡协调各方面的性能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包括底座;
[0008]所述底座端部可拆卸设置有侧边条;所述侧边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凸卡条、垫片和凹卡条。
[0009]作为本技术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上部可拆卸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端部可拆卸设置有固定块。
[0010]优选的,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限位条上。
[0011]优选的,所述压板、限位条和底座间衔接面的形状相匹配。
[0012]作为本技术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卡条、垫片和凹卡条间衔接面的形状相匹配。
[0013]作为本技术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两端可拆卸设置有左侧边条和右侧边条。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条两可拆卸设置有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
[0015]作为本技术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卡条的高度高于所述底座;所述凹卡条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0016]作为本技术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侧边条上。
[0017]优选的,所述压板、侧板、限位条上均固定设置有把手。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在浇注或压制轮辐时,轮辐的整体成型可以通过本技术的轮辐模具进行模压或者浇注一体成型,成型方法简单易行,制备过程快速,适合规模化生产;可实现将树脂纤维片材置于聚氨酯轮辐的特定部位而不影响聚氨酯弹性体本身的性能,通过定位增强材料的方法,实现了树脂纤维复合片材或者其他增强材料悬空放置在聚氨酯轮辐中特定的部位,在模压成型或者浇注成型过程中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5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6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6]图7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拆除压板、左凸卡条、右凸卡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实施例2的非充气轮胎用轮辐模具拆除压板、左凸卡条、右凸卡条、右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8中,1、压板;2、底座,21、左边条,211、左凸卡条,212、左垫片,213、左凹卡
条,22、右边条,221、右凸卡条,222、右垫片,223、右凹卡条,23、前限位条,231、前固定块,24、后限位条,241、后固定块;3、左侧板;4、右侧板;5、螺栓;6、把手。
[0029]图9为实施例3的聚氨酯轮辐的辐条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3的聚氨酯轮辐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实施例3聚氨酯轮辐的压缩循环曲线;
[0032]图11中,#1~#5分别为测试时的五个压缩循环。
[0033]图12为实施例4的聚氨酯轮辐的辐条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实施例4聚氨酯轮辐的压缩循环曲线;
[0035]图14为实施例5的聚氨酯轮辐的辐条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6]图15为实施例5的聚氨酯轮辐的辐条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7]图9、10、12、14、15中,7、树脂纤维片材;8、聚氨酯弹性体;9、涤纶布;10、帘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端部可拆卸设置有侧边条;所述侧边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凸卡条、垫片和凹卡条。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可拆卸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端部可拆卸设置有固定块。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限位条上。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限位条和底座间衔接面的形状相匹配。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用聚氨酯轮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卡条、垫片和凹卡条间衔接面的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南杨小牛赵晓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