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58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其是由至少一导磁层与至少一辅助磁极层所构成。导磁层具有多个第一极齿。辅助磁极层位于导磁层上方、导磁层下方、或是导磁层中,辅助磁极层具有至少一第二极齿及至少一第三极齿,第二极齿与第三极齿的总数等于第一极齿的数量,其中,第二极齿由永久磁性材料所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定子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永久磁铁安装于定子上的马达定子结构。
技术介绍
图1为美国第6013966号专利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此无刷直流马达(brushless DC motor)的定子结构具有上定子轭铁(yoke)10与下定子轭铁20,且动力线圈绕于两定子轭铁之间,此种定子结构称为轴向式定子结构。当动力线圈通一电流时,则多个凸极1将会感应相对应的磁极,以驱动转子2进行转动。此外,现有的无刷直流马达还包括两永久磁铁3,分别置于转子2的外围,用来固定转子2的启动位置,以产生适当的启动转矩。不过,为了能够产生足够的启动转矩,安置于转子2外围的永久磁铁3必须固定于一位置,且与定子准确地保持一θ角度。另外,为了能够通过永久磁铁3来吸附转子2,以固定转子2的启动位置,则转子2外围必须以不导磁外壳包覆,例如,塑料外壳,因此,当转子2转动时,将造成磁性转子与定子的磁力线的作用力变弱,而影响转子2转动时的转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只需永久磁铁安置于定子上且位于转子的内侧,即可用以驱动转子进行转动,用以改善现有的永久磁铁必须被考虑其准确位置的缺点。依据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导磁层以及至少一辅助磁极层。导磁层具有多个第一极齿。而辅助磁极层位于导磁层上方、下方、或是导磁层中。辅助磁极层具有至少一第二极齿及至少一第三极齿。第二极齿与第三极齿的总数等于第一极齿的数量,并且第二极齿由永久磁性材料所构成。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导磁层、至少一第一辅助磁极层、以及至少一第二辅助磁极层。导磁层具有多个第一极齿。第一辅助磁极层位于导磁层上方,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极齿及至少一第三极齿。第二极齿与第三极齿的总数等于第一极齿的数量,并且,第二极齿是由永久磁性材料所构成。第二辅助磁极层位于导磁层下方,并具有至少一第四极齿及至少一第五极齿。第四极齿与第五极齿之位置分别对应第二极齿及第三极齿。并且第四极齿是由永久磁性材料所构成。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凸极的一实例的结构图;图4A~图4C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结构其它实例的辅助磁极的安置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图6A~图6F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结构其它实例的辅助磁极的安置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无刷直流马达的驱动电路图;图8为无刷直流马达的转动信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只需永久磁铁安置于定子上且位于转子的内侧,即可用以驱动转子进行转动,用以改善现有的永久磁铁必须被考虑其准确位置的缺点。图2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此无刷直流马达包括一定子150、一转子50,其中,转子装置50为一环形磁铁且与定子150同轴,并包覆于定子150的外围。定子150为一轴向式定子结构,包括上定子轭铁80以及下定子轭铁90,分别置于定子150的上层60与下层70;永久磁铁18对称置于定子上层60的两凸极100之间;其中,永久磁铁18的外围磁性为N极,用以在定子150上产生一辅助磁极,以辅助驱动转子50的转动。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此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定子150下层70中,增设永久磁铁19于两凸极100之间;其中,永久磁铁19的外围磁性为S极,用以在定子150上产生一辅助磁极,以辅助驱动转子50的转动。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凸极的一实例的结构图。每一凸极(或称极齿)是以多个导磁盘101所构成。永久磁铁18用以在定子150上产生辅助磁极,故含有永久磁铁18的一层可称为辅助磁极层。每一永久磁铁18也可选择性地夹于该各导磁盘101之间,或贴附该等导磁盘101的最上层或最下层。图4A~图4C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结构其它实例的辅助磁极的安置图。其中,在图4A与图4B中,是将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以平行安置且以对应排列的方式,分别置于上层定子60与下层定子70上,且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的外围磁性相同。例如,在图4A中,是将永久磁铁18安置于上层定子60的凸极100上,且将永久磁铁19安置于下层定子70的两凸极之间,且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的外围磁性均为同一极性,例如是N极或S极。而在图4C中,是将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以交错安置的方式,分别置于上层定子60与下层定子70上,此时,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的外围磁性不同。例如,在图4C中,是将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分别安置于上层定子60与下层定子70的两凸极之间,且永久磁铁18与永久磁铁19的外围磁性分别为N极以及S极。本专利技术的也适用于具有径向式定子结构的无刷直流马达。图5表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无刷直流马达的结构图。此无刷马达的定子为一径向式定子结构,包括轭铁180、多个凸极A、B、C、D以及多个永久磁铁28。其中,至少一永久磁铁28安置于至少一凸极上。例如,将永久磁铁28安置于凸极C与凸极D上。转子50为一环形磁铁且与定子同轴,并包覆于定子的外围,其中,磁性Sa与Sb为S极,Na与Nb为N极。另外,也可以视实际的需要而变更为以定子包覆转子的形式。图6A~图6F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结构其它实例的辅助磁极的安置图。其中,安置于两对称凸极的该永久磁铁的外围磁性为同磁性,并使相邻两凸极的永久磁铁的外围磁性相反。例如,在图6A中,若安置于凸极A的永久磁铁28的外围磁性为N极,则安置于与凸极A对称的凸极B的永久磁铁28的外围磁性为N极,而安置于凸极A相邻凸极C与凸极D的永久磁铁29的外围磁性为S极。另外,在各图中,与永久磁铁28、29的相对位置27可由硅钢片、铁磁材料、永久磁铁、软磁性材质、塑料磁铁、橡胶磁铁、内包磁铁的塑料、非导磁材料所构成,或为一个孔洞。其中,上述的非导磁材料,例如,为塑料材质等。当永久磁铁28、29与相对位置27均为具有磁性的材质所构成时,永久磁铁28、29与相对位置27的磁性相异。以图6A为例,定子结构51具有极齿A、B、C、及D,且每一极齿具有五个次齿。其中具有永久磁铁28的次极齿以及在永久磁铁28相对位置27的次极齿可称为第一辅助磁极层;具有永久磁铁29的次极齿以及在永久磁铁29相对位置27的次极齿可称为第二辅助磁极层。极齿A、B、C、及D的中间三个次极齿则可构成三层导磁层。此时辅助磁极层位于导磁层的上方及/或下方。不论是第一或第二辅助磁极层,其均包括极齿A、B、C、及D,而导磁层也具有极齿A、B、C、及D,故辅助磁极层的极齿数量等于导磁层的极齿数量。另外,永久磁铁也可位于极齿A、B、C、及D的中间次极齿处,如图6D~图6F所示。此时,辅助磁极层位于二导磁层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仅列出永久磁铁的较佳安置方式,在实际的永久磁铁的安置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而永久磁铁为一具有永久磁性的材质,例如是永久磁铁、塑料磁铁、橡胶磁铁、内包磁铁的塑料等。另外,凸极(或称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导磁层,具有多个第一极齿;以及至少一辅助磁极层,位于该导磁层上方、该导磁层下方、或是该导磁层中,该辅助磁极层具有至少一第二极齿及至少一第三极齿,该第二极齿与该第三极齿是交错排列,其中该第二极齿是 由永久磁性材料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李龙黄世民黄文喜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