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45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润滑领域,涉及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所述滑油泵。包括:轴、供油级、层叠波簧、回油级、壳体、轴承,其中,轴、供油级、层叠波簧、回油级、轴承均设置在壳体内,供油级和回油级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层叠波簧,轴承安装在供油级和回油级的隔板上,轴穿过轴承,轴上设置有轴向盲孔,并且在轴与轴承连接处以及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油孔,壳体上设置有从供油级到所述间隙的油路,隔板负压区和轴承之间设计有油槽。轴与轴承之间的润滑更充分,提高了滑油泵的可靠性。滑油泵的可靠性。滑油泵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轴承润滑领域,涉及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原有滑油泵轴承虽然有一些滑油润滑,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通回路,润滑不够充分导致滑油泵轴磨损。润滑轴承的滑油从泵轴尾(首)端进入泵轴心,流动的滑油对泵轴有液压力,增大泵轴的摩擦,降低泵轴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使滑油泵轴承润滑更加充分,提高轴的耐磨性,提高滑油泵可靠性。
[0004]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包括:轴1、供油级2、层叠波簧3、回油级4、壳体5、轴承7,其中,轴1、供油级2、层叠波簧3、回油级4、轴承7均设置在壳体5内,供油级2和回油级4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层叠波簧3,轴承7安装在供油级2和回油级4的隔板6上,轴1穿过轴承7,轴1上设置有轴向盲孔,并且在轴1与轴承7连接处以及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油孔,壳体5上设置有从供油级2到所述间隙的油路,隔板6负压区和轴承7之间设计有油槽。
[0006]进一步地,供油级2和回油级4包括泛摆线齿轮、偏心壳体和隔板,泛摆线齿轮安装在偏心壳体内并且通过键与轴1连接,隔板6设置在泛摆线齿轮两侧,由轴1带动泛摆线齿轮旋转实现滑油泵吸油排油的功能。
[0007]进一步地,供油级2通过壳体5油路将滑油通过层叠波簧3供至轴心,层叠波簧3既可以为滑油泵提供弹力,又可以作为流道流通滑油,滑油通过轴1 上的油孔流到轴1与轴承7之间形成油膜,滑油通过隔板6上的孔流入滑油泵进口,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油路。
[0008]进一步地,油槽为长方形。
[0009]进一步地,轴承7的轴向长度低于油槽底面。
[0010]进一步地,轴1的盲孔端部设置有堵头。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润滑轴承的滑油能够形成一个完成的回路,轴承润滑更加充分,提高轴承的耐磨性,提高滑油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的结构图;
[0013]图2为隔板结构图;
[0014]图3为轴结构图;
[0015]其中,1—轴、2—供油级、3—层叠波簧、4—回油级、5—壳体、6—隔板、 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供油级出口引一路滑油,通过壳体5上的油路流入层叠波簧波形空间进入到轴1的轴心盲孔,轴1与轴承7对应的位置均设计有油孔,滑油通过油孔进入到轴承7与轴1之间实现润滑保护。隔板6负压区设计有油槽,将轴承7内的滑油吸入到滑油泵中,使滑油结构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油路,更好地为轴承润滑,提升轴承的耐磨性,提高滑油泵的可靠性。润滑轴承的滑油从轴中间进入向两端流动,对轴无轴向液压力,减小轴的摩擦。
[0017]如图1所示,图1中示例了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
[0018]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包括:轴1、供油级2、层叠波簧3、回油级4、壳体5、轴承7,其中,轴1、供油级2、层叠波簧3、回油级4、轴承7均设置在壳体5内,供油级2和回油级4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层叠波簧3,轴承7安装在供油级2和回油级4的隔板6上,轴1穿过轴承7,轴1上设置有轴向盲孔,并且在轴1与轴承7连接处以及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油孔,壳体5上设置有从供油级2到所述间隙的油路,隔板6负压区和轴承7之间设计有油槽。油槽为长方形。轴承7的轴向长度低于油槽底面。轴1的盲孔端部设置有堵头。
[0019]供油级2和回油级4包括泛摆线齿轮、偏心壳体和隔板6,泛摆线齿轮安装在偏心壳体内并且通过键与轴1连接,隔板6设置在泛摆线齿轮两侧,由轴 1带动泛摆线齿轮旋转实现滑油泵吸油排油的功能。
[0020]供油级2通过壳体5油路将滑油通过层叠波簧3供至轴1心,层叠波簧3 既可以为滑油泵提供弹力,又可以作为流道流通滑油;滑油通过轴1上的孔流到轴1与轴承7之间形成油膜,滑油通过隔板6上的油槽流入滑油泵进口,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油路。
[0021]如图2所示,图2中示例了隔板结构。轴承7安装在隔板中心的孔,隔板负压区和轴承7之间设计有油槽,箭头表示滑油流动方向。
[0022]如图3所示,图3中示例了轴结构。轴1与轴承7对应部位均设计有孔,轴1中心上设置有轴向盲孔,盲孔端部设置有堵头。
[0023]工作原理:
[0024]轴1带动泛摆线转子旋转实现滑油泵供油级2的供油功能和回油级4的回油功能,从供油级2出口引一路高压滑油,通过壳体5上的油路流入层叠波簧 3进入到轴心盲孔。轴1在与轴承7对应位置设计有孔,滑油通过这些孔进入到轴1与轴承7之间的间隙形成油膜,轴承7与隔板的负压区设计有油槽,隔板负压区将滑油吸入滑油泵进口,滑油从供油级2出口到回油级4进口,从高压区到低压区,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使轴承润滑更加充分,提高滑油泵的可靠性。
[0025]本技术采用层叠波簧代替碟簧,层叠波簧既可以为滑油泵提供弹力,又可以作为流道流通滑油,设计巧妙,节省空间;润滑轴承的滑油从泵轴中间进入向两端流动,对泵轴无轴向液压力,减小泵轴的摩擦;润滑轴承的滑油能够形成一个完成的回路,轴承润滑更加充分,提高轴承的耐磨性,提高滑油泵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1)、供油级(2)、层叠波簧(3)、回油级(4)、壳体(5)、轴承(7),其中,轴(1)、供油级(2)、层叠波簧(3)、回油级(4)、轴承(7)均设置在壳体(5)内,供油级(2)和回油级(4)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层叠波簧(3),轴承(7)安装在供油级(2)和回油级(4)的隔板(6)上,轴(1)穿过轴承(7),轴(1)上设置有轴向盲孔,并且在轴(1)与轴承(7)连接处以及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油孔,壳体(5)上设置有从供油级(2)到所述间隙的油路,隔板(6)负压区和轴承(7)之间设计有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油泵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供油级(2)和回油级(4)包括泛摆线齿轮、偏心壳体和隔板(6),泛摆线齿轮安装在偏心壳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敏李恩堂赵改周庞红波李运禄周林阳张继尧张文涛卫士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