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湘益专利>正文

可作上下动作的步进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81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作上下动作的步进马达,是由机壳、轴承、连接件、磁铁、顶杆、正转线圈、逆转线圈及插接座所组成,通过插接座上的电线通电以控制正转线圈或逆转线圈通电,使磁铁产生正转或逆转,并连动连接件转动,使顶杆得以呈上升或下降的直线移位动作,使传动更为确实,且整体体积小,较不占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作上下动作的步进马达,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插接座上的电线通电以控制正转线圈或逆转线圈通电,使磁铁产生正转或逆转,并连动连接件转动,使顶杆得以呈上升或下降的直线动作,使传动更为确实,且整体体积小,较不占空间的步进马达。
技术介绍
一般用以调整车辆所装设的车灯照射高度,乃于车灯上装设有步进马达,而一般的步进马达,如图1、图2所示,是设有螺杆11,螺杆11与轴衬12的螺孔121螺接,所述轴衬12的一端延伸有多角形的凸块122,所述凸块122得与齿轮盘13的卡挚孔131卡接,另设有与螺杆11相交九十度的调整杆14,所述调整杆14的末端卡接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并与齿轮盘13啮合,所述构件是设于固定座16与定位座17内,其螺杆11与调整杆14是凸伸于固定座16与定位座17,当旋转调整杆14时,即通过齿轮15、齿轮盘13及轴衬12的连动,而带动螺杆11移位,然而,现有的步进马达须于调整杆14外加装传动机构以供带动调整杆14旋转,故须另外占据传动机构的设置空间,如此,会使整体的调整装置体积加大,极占空间,且难以控制其精确的动作;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步进马达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乃潜心研究、改良,遂得以首创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使顶杆呈直线上下作动,且整体体积小,较不占空间的步进马达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作上下动作的步进马达,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内设有凹室,所述凹室内设有阶状穿孔,于阶状穿孔的周壁设有数个定位滑槽,而阶状穿孔的顶缘则形成有挡体,于容室的一侧设有凹槽,于机壳的底部设有底盖; 轴承,是设于机壳的凹室内;连接件,是设于轴承的下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是穿设于轴承,所述连接件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于连接件的中心设有螺孔;磁铁,是套设于连接件上,所述磁铁内设有穿孔,于穿孔的壁面上设有数个定位嵌槽;顶杆,是穿设于机壳的阶状穿孔,并螺设于连接件的螺孔内,所述顶杆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于凸体的底端凸设有嵌体,于顶杆的下端设有螺杆;正转线圈及逆转线圈,是迭设于机壳的容室内,所述正转线圈与逆转线圈的线圈线端是分别卷绕于各电线的接端上,再插设于插接座的插接孔内,于正转线圈与逆转线圈内设有穿孔。机壳的凹槽底缘设有数个定位嵌槽。底盖上设有定位凸柱。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顶杆可呈上、下直线作动,可达到确实传动且稳定作动的功效。2.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体积小,较不占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顶杆下降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顶杆上升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步进马达;11螺杆;12轴衬;121螺孔;122凸块;13齿轮盘;131卡挚孔;14调整杆;15齿轮;16固定座;17定位座;2机壳;20容室;21凹室;22阶状穿孔;23定位滑槽;24挡体;25凹槽;26定位嵌槽;27底盖;28定位凸柱;3轴承;4连接件;40凸体;41螺孔;5磁铁;50穿孔;51定位嵌槽;6顶杆;60凸体;61嵌体;62螺杆;7正转线圈;70线圈线端;71穿孔;8逆转线圈;80线圈线端;81穿孔;9插接座;90电线;91接端;92插接孔。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首先,请参阅图3、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设有机壳2,所述机壳2内设有容室20,所述容室20内设有凹室21,所述凹室21内设有阶状穿孔22,于阶状穿孔22的周壁设有数个定位滑槽23,而阶状穿孔22的顶缘则形成有挡体24,于容室20的一侧设有凹槽25,于所述凹槽25的底缘设有数个定位嵌槽26,于机壳2的底部设有底盖27,所述底盖27的中间设有定位凸柱28;轴承3,是设于机壳2的凹室21内;连接件4,是设于轴承3的下方,所述连接件4的一端是穿设于轴承3,所述连接件4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40,于连接件4的中心设有螺孔41;磁铁5,是套设于连接件4上,所述磁铁5内设有穿孔50,于穿孔50的壁面上设有数个定位嵌槽51;顶杆6,是穿设于机壳2的阶状穿孔22,并螺设于连接件4的螺孔41内,所述顶杆6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60,于凸体60的底端凸设有嵌体61,于顶杆6的下端设有螺杆62;正转线圈7及逆转线圈8,是迭设于机壳2的容室20内,所述正转线圈7与逆转线圈8的线圈线端70、80是分别卷绕于各电线90的接端91上,再插设于插接座9的插接孔92内,于正转线圈7与逆转线圈8内设有穿孔71、81。组合时,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首先,将连接件4的上端迫设于轴承3内,使连接件4与轴承3相结合,再将磁铁5套设于连接件4上,其连接件4的凸体40则插设于磁铁5穿孔50内的定位嵌槽51上,使连接件4与磁铁5相结合,再将上述组好的组件设入于机壳2的容室20内,使轴承3迫设于凹室21内定位,再将顶杆6由机壳2的外部穿设于阶状穿孔22内,将顶杆6的螺杆62螺设于连接件4的螺孔41内,并使顶杆6的凸体60插设于机壳2的定位滑槽23内,其顶杆6的凸体60底端的嵌体61是供挡体24挡持定位,使顶杆6不会脱出机壳2,再将正转线圈7与逆转线圈8迭置,并置于壳体2的容室20内,使正转线圈7与逆转线圈8套设于磁铁5的外部,再将连接有电线90及线圈线端70、80的插接座9设于机壳2的凹槽25内,并使各电线90分别跨置于机壳2的定位嵌槽26内定位,再将底盖27组设于机壳2的底部,并使底盖2的定位凸柱28插设于磁铁5的穿孔50内定位,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使用时,请参阅图5、图6所示,当欲使顶杆6作上升的动作时,如图6所示,经由外部的电路控制,使联接正转线圈7的电线90通电,正转线圈7通电则使磁铁5产生正转,磁铁5并连动连接件4产生正转,其螺设于连接件4上的顶杆6因受机壳2的定位滑槽23限制而无法随的旋转,其仅能通过螺杆62与螺孔41内呈相对作动,而使顶杆6呈直线向上移动,如此,即可完成顶杆6上升的动作;而当欲使顶杆6向下动作时,如图5所示,经由外部的电路控制,使联接逆转线圈8的电线90通电,逆转线圈8通电则使磁铁5产生逆转,磁铁5并连动连接件4产生逆转,其螺设于连接件4上的顶杆6则被反向带动,而使顶杆6呈直线向下移动,如此,即可完成顶杆6下降的动作,其整体结构体积小,较不占空间。权利要求1.一种可作上下动作的步进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内设有凹室,所述凹室内设有阶状穿孔,于阶状穿孔的周壁设有数个定位滑槽,而阶状穿孔的顶缘则形成有挡体,于容室的一侧设有凹槽,于机壳的底部设有底盖;轴承,是设于机壳的凹室内;连接件,是设于轴承的下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是穿设于轴承,所述连接件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于连接件的中心设有螺孔;磁铁,是套设于连接件上,所述磁铁内设有穿孔,于穿孔的壁面上设有数个定位嵌槽;顶杆,是穿设于机壳的阶状穿孔,并螺设于连接件的螺孔内,所述顶杆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于凸体的底端凸设有嵌体,于顶杆的下端设有螺杆;正转线圈及逆转线圈,是迭设于机壳的容室内,所述正转线圈与逆转线圈的线圈线端是分别卷绕于各电线的接端上,再插设于插接座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作上下动作的步进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室,所述容室内设有凹室,所述凹室内设有阶状穿孔,于阶状穿孔的周壁设有数个定位滑槽,而阶状穿孔的顶缘则形成有挡体,于容室的一侧设有凹槽,于机壳的底部设有底盖;   轴承,是设于机壳的凹室内;连接件,是设于轴承的下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是穿设于轴承,所述连接件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于连接件的中心设有螺孔;磁铁,是套设于连接件上,所述磁铁内设有穿孔,于穿孔的壁面上设有数个定位嵌槽;顶 杆,是穿设于机壳的阶状穿孔,并螺设于连接件的螺孔内,所述顶杆的周壁设有数个凸体,于凸体的底端凸设有嵌体,于顶杆的下端设有螺杆;正转线圈及逆转线圈,是迭设于机壳的容室内,所述正转线圈与逆转线圈的线圈线端是分别卷绕于各电线的接端上,再插 设于插接座的插接孔内,于正转线圈与逆转线圈内设有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湘益
申请(专利权)人:黄湘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