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48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轴(42A-42D)固定到基座(40、28)并在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座(40、28)的通孔(40a、38)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两个轭布置结构(50A-50B、52A-52B、100、106)安装到轴(42A-42D)。透镜支架框(16)保持透镜(12),该透镜(12)具有平行于所述基座(40、28)的通孔(38)的中心轴线的光轴(14)。所述透镜支架框(16)在轴向上布置在两个轭布置结构(50A-50B、52A-52B、100、106)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由固定到所述基座(40、28)的多个线簧(26A-26D)可摆动地支撑。驱动线圈(18、22A-22B)固定到所述透镜支架框(16),并且产生驱动力以移动所述透镜支架框(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包括监控车辆前侧或车辆后侧的车载摄像机的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已经上市。在此系统中,由车载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显示在车辆客厢中设置的监视器上。在一种已知系统中,立体摄影机被用作上述摄影机来测量相对于阻碍物的距离。在另一种系统中,上述系统的距离测量功能实现为扫描激光测距仪。在扫描激光测距仪中,激光束被扫描即摆动,并且通过发射窗口向着阻碍物发射。检测从阻碍物反射的反射光,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光计算出到阻碍物的距离。日本未审查专利文件No.10-96624公开了一种通过摆动镜面来扫描激光束的装置。取代摆动镜面,透镜也可以被摆动或移动来扫描即摆动激光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专利No.3317997(对应于美国专利5,303,089)或日本未审查专利文件No.10-123252中阐明的机构可以被用来摆动或移动发射器透镜。在日本专利No.3317997中阐明的机构中,夹持透镜的筒管由片簧支撑,由此能够简化该机构。在日本未审查专利文件No.10-123252中阐明的机构中,多个螺旋弹簧被用来支撑透镜。螺旋弹簧在光轴的方向上延伸。透镜被致动器驱动。此机构允许以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进行宽范围扫描。日本专利No.3317997中阐明的装置意在用于光盘的扫描,并且透镜在平行于透镜光轴的单个方向上移动。但是,在通过扫描激光束测量距离的测距仪中,透镜需要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移动。更具体而言,透镜需要在垂直于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此时,与日本专利No.3317997不同,透镜被放置在筒管的片簧沿着其延伸的平面中。在日本专利No.3317997阐明的装置中,通过弯曲单块金属板制成一个轭,并且另一个轭放置在此轭的开口端处。当透镜放置在该轭的开口端时,不存在问题。但是,当透镜放置在筒管的片簧沿着其延伸的平面中时,难以在不引起与透镜和光轴的干涉的情况下放置磁体、线圈和轭,因此这些部件需要被放置在剩余的有限空间中。当这些轭一体地形成时,组装很不容易。此外,扫描激光束的测距仪通常安装在车辆中。在车辆情况下,测距仪的耐用性需要高于家用电器。但是,金属板轭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刚度,由此导致测距仪的低耐用性。在日本未审查专利文件No.10-123252公开的装置中,透镜驱动机构的组装可能不麻烦。但是,通过螺旋弹簧支撑透镜的支撑结构就耐用性而言不够好。此外,在该装置安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对振动的对策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提高耐用性和透镜驱动装置的相对容易组装性。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基座、多个轴、两个轭布置结构、透镜支架框和多个驱动线圈。基座具有通孔,该通孔穿过此基座。多个轴固定到所述基座并在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座的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两个轭布置结构中的每个都保持多个永磁体并环绕所述基座的通孔的中心轴线。轭布置结构被所述多个轴支撑并且彼此轴向间隔开。透镜支架框保持透镜,该透镜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座的通孔的中心轴线的光轴。所述透镜支架框在轴向上布置在两个轭布置结构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由固定到所述基座的多个线簧可摆动地支撑。驱动线圈固定到所述透镜支架框,并且产生驱动力以移动所述透镜支架框。附图说明从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可以最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前立体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后立体图;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前分解视图;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前立体图; 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后立体图;图6是沿着该透镜驱动装置的发射器透镜的光轴所经过的Z-X平面所取的透镜驱动装置剖视图;图7是沿着该透镜驱动装置的发射器透镜的光轴所经过的Y-Z平面所取的透镜驱动装置平面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6中线VIII-VIII所取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在内的系统的示意图;图10A是表明透镜驱动装置的轭的改进的示意平面图;图10B是图10A所示改进的示意侧视图;图11是表明透镜驱动装置的轭的另一个改进的示意平面图;图12A至12B是表明透镜驱动装置的圆柱形构件的改进的示意图;和图13是表明与图8类似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改进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至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图1和2是透镜驱动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透镜驱动装置10的立体图。图4和5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1的Z-X平面所取的剖视图,其中发射器透镜12的光轴14沿着该Z-X平面延伸。图7是沿着Y-Z平面所取的剖视图,其中发射器透镜12的光轴14沿着该Y-Z平面延伸。图8是沿着图6中线VIII-VIII所取的剖视图。如图3至5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0中,发射器透镜12牢固地粘接到由诸如含玻璃的聚苯硫醚树脂之类的树脂制成的支架(也称为透镜支架框)16。X线圈18在X-Y方向上缠绕在支架16周围。X线圈18例如由铜包铝线(copper-clad aluminum)制成。此外,线圈组件20A、20B分别粘接到支架16的在Y方向上彼此相反的相反端部。每个线圈组件20A、20B通过将Y线圈22A、22B插嵌成型到树脂主体中形成。更具体而言,每个线圈组件22A、22B由诸如含玻璃的液晶聚合物树脂之类的树脂模制成型,并且Y线圈22A、22B通过缠绕例如铜包铝线制成。此外,如图5所示,支架16包括孔24A-24D,线簧(例如,铍铜线簧)26A-26D中对应一个的一端固定到孔中。在此情况下,线簧26A-26D粘接到孔24A-24D中,并且通过孔24A-24D接纳的线簧26A-26D的端部被焊接到电路板(未示出)。X线圈18的端部和Y线圈22A、22B的端部也焊接到此电路板,并且该电路板上的布线将X线圈18和Y线圈22A、22B电连接到线簧26A-26D。线簧26A-26D的另一端固定到弹簧支撑件28。弹簧支撑件28由诸如含玻璃的液晶聚合物树脂之类的树脂制成。将参照图6详细说明线簧26A-26D的另一端即固定部分。图6所示的部分B被表示为剖视图以示出线簧26B的固定部分的结构。特别地,弹簧支撑件28包括孔区段30B、32B、34B,并且线簧26B穿过孔区段30B、32B、34B被接纳。如图6清楚示出,孔区段30B、32B的内径比线簧26B的外径大很多。相反,孔区段34B的内径仅比线簧26B的外径稍大,由此线簧26B接纳在孔区段34B中的部分牢固地粘接到弹簧支撑件28,更具体地粘接到弹簧支撑件28的孔区段34B的内周壁。此外,硅胶填充到孔区段32B的内周壁和线簧26B的外周壁之间的间隙36B中。填充到间隙36B中的硅胶阻尼了线簧26B的振动。孔区段30B用作避免与线簧26B的运动相干涉的卸荷孔。孔区段32B没有在正Z方向(图6中左方向)上延伸到孔区段30B的位置,以避免硅胶对线簧26B振动的过度阻尼。弹簧支撑件28的尺寸被制成为在Z方向上较大,以实现弹簧支撑件28足够的刚度。在上述说明中,虽然仅说明了线簧26B,但其他线簧26A、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具有通孔(40a、38)的基座(40、28),该通孔穿过此基座(40、28);多个轴(42A-42D),其固定到所述基座(40、28)并在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座(40、28)的通孔(40a、38)的中心轴 线的方向上延伸;两个轭布置结构(50A-50B、52A-52B、100、106),其中每个都保持多个永磁体(56A-56D、58A-58D)并环绕所述基座(40、28)的通孔(40a、38)的中心轴线,其中所述两个轭布置结构(50A -50B、52A-52B、100、106)被所述多个轴(42A-42D)支撑并且彼此轴向间隔开;保持透镜(12)的透镜支架框(16),该透镜(12)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座(40、28)的通孔(40a、38)的中心轴线的光轴(14), 其中所述透镜支架框(16)在轴向上布置在两个轭布置结构(50A-50B、52A-52B、100、106)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由固定到所述基座(40、28)上的多个线簧(26A-26D)可摆动地支撑;和多个驱动线圈(18、22A-22B ),其固定到所述透镜支架框(16),并且产生驱动力以移动所述透镜支架框(16)。...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芳树江泽宽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