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34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和一支座,支座用以对显示单元进行支承,并且通过支座提供给显示单元在不同位置的定位。支座包括一第一元件、一第一磁力产生器、两第二磁力产生器。第一元件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磁力产生器相对于第一磁力产生器设置在第一元件上,当第一磁力产生器感应第二磁力产生器时,第一元件便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不必通过手动方式而达到所需观看角度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电视(LCD TV)为日渐普及的家电用品。由于面板尺寸随市场需求而加大,其重量也随之增加,造成了不容易通过手动方式将其转动至所需的观看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不必通过手动方式而可达到其所需要的观看角度的显示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和一支座,支座用以对于显示单元进行支承,并且由支座来提供显示单元在不同位置的定位。支座包括一第一元件、一第一磁力产生器、两第二磁力产生器。第一元件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磁力产生器相对于第一磁力产生器设置在第一元件上,当第一磁力产生器感应第二磁力产生器时,第一元件便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支座还包括一第二元件、一第三元件及多个滚动元件。第一磁力产生器设置在第二元件上。第一元件以可移动方式接触第三元件。滚动元件设置在第三元件与第一元件之间。滚动元件设置在第三元件上。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磁力产生器为绕线组,第二磁力产生器为磁铁,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表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E在第一位置的立体图;图1B表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E在第二位置的立体图;图2表示根据图1A的线段a-a对于显示装置E进行切割的剖面图;以及图3表示根据图1A中的显示装置E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显示装置E为一平面显示器。图1A、1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E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图2表示根据图1A的线段a-a对于显示装置E进行切割的剖面图。显示装置E包括一显示单元1和一支座2。显示单元1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CD)或等离子体电视(PDP),支座2用以对显示单元1进行支承,并且通过支座2提供给显示单元1在不同位置的定位。图3表示根据图1A中的显示装置E的分解立体图。支座2包括一壳体20(虚线)、一第一元件21、一第二元件22、一第三元件23、一第一磁力产生器3、两第二磁力产生器4、4’、多个滚动元件5。第一磁力产生器3预设了一既定磁性(正或负磁性)。第一元件21包括一圆盘构件210和一圆柱构件211,其中,圆柱构件211延伸至圆盘构件210的中心位置,并且利用圆柱构件211连接显示单元1。第二元件22为一中空环形构件。第一磁力产生器3以圆柱构件211为中心,分区段环绕设置在第二元件22的内圈220的位置上,而两第二磁力产生器4、4’以相对于第一磁力产生器3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第一元件21周缘的相对两侧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产生器3为绕线组(coil),两第二磁力产生器4、4’为磁性相同的磁铁。第一磁力产生器3电连接于一激磁装置(未图示)。第三元件23为一圆形底盘构件,第一元件21以相对可移动方式接触第三元件23。在第三元件23的表面230具有一圆弧导槽231,第一元件21相对于第三元件23的圆弧导槽231设置有对应的槽道(未图示)。多个滚动元件5设置在第三元件23与第一元件21之间,并且滚动元件5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第三元件23的圆弧导槽231中。在本实施例中,滚动元件5为滚球或滚珠。当第一磁力产生器3受到通电而激磁时,由于事先将第一磁力产生器3设定为具有一既定磁性,第一磁力产生器3在感应第二磁力产生器4、4’时,第一磁力产生器3与第二磁力产生器4为相同磁性,第一磁力产生器3与第二磁力产生器4’为相反磁性,这时第一元件21受到相吸与相斥力而产生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此便可使得第一元件21自第一位置(图1A)移动至第二位置(图1B),也就是说,可依照所需的旋转角度对于第一磁力产生器3的通电区域进行控制和调整。此外,为了避免旋转过程中的滚动元件5产生噪声,支座2可以隐藏在电视盒中,并且可利用遥控设备(未图示)对此旋转过程进行操控。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支座,包括一第一元件、一第一磁力产生器及一第二磁力产生器,所述第一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单元,所述第二磁力产生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力产生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元件上,当所述第一磁力产生器感应所述第二磁力产生器时,所述第一元件可自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座还包括一第二元件,第一磁力产生器设置在第二元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座还包括一第三元件,第一元件以可移动方式接触第三元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座还包括多个滚动元件,其中滚动元件设置在第三元件与第一元件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元件具有一导槽,滚动元件设置在导槽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力产生器为绕线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力产生器为磁铁。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面板。全文摘要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和一支座,支座用以对显示单元进行支承,并且通过支座提供给显示单元在不同位置的定位。支座包括一第一元件、一第一磁力产生器、两第二磁力产生器。第一元件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磁力产生器相对于第一磁力产生器设置在第一元件上,当第一磁力产生器感应第二磁力产生器时,第一元件便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文档编号H02K33/18GK1933030SQ20051010385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简淑梅, 李科贤, 李建铭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支座,包括一第一元件、一第一磁力产生器及一第二磁力产生器,所述第一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单元,所述第二磁力产生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力产生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元件上,当所述第一磁力产生器感应所述第二磁力产生器时,所述第一元件可自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淑梅李科贤李建铭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