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连仕云专利>正文

扁平型振动源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05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扁平型振动源及电连接器,包括:上机壳、定子组件、下机壳及延伸的尾部、转子组件;所述的转子组件处于由上机壳与下机壳组成的内部空间内;其电连接器包括:基座、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所述的基座为块状,还包括:下部空间、中部空间、上部空间;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和负极金属弹片的一端分别连接扁平型振动源的正负极,位于所述基座的下部空间内,另一端设置在基座的中部空间内;所述的基座底部被下机壳尾部两侧及顶端折弯并延伸的肋包裹并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牺牲原先高度的前提下最大的发挥其空间上的优势,并且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大批量生产,因而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扁平型振动源的电连接器;特别还涉及一种振动源,该振动源具有在不牺牲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快速方便地安装到所指定的位置上去。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在便携式个人通讯系统中的移动电话、寻呼机等中也在进行着向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的趋势发展;而向上述器具提供振动功能用的扁平型振动源也在进行着一场以微米级为单位的激烈竞争。大家都知道,个人通讯系统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醒用户有信息呼入,目前最为广泛的就是采用音乐,振铃功能,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使机器本身颤抖的方式来提醒用户有信息呼入。这种功能尤其适用于在人群密集的环境,或者在人们熟睡后的夜晚,以避免惊扰他人和产生噪音。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就是向上述个人通讯系统提供振动功能的扁平型振动源。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平板型的;翻盖型的和滑盖型。这类手机又以翻盖型手机为主,因为翻盖型手机无论在外型上还是在结构上,或者在空间上都具有比平板型手机更多的优势。平板型的手机由于其本身结构上是一个整体,因此其可以安装圆柱形马达,而翻盖型的和滑盖型的手机则不同,这是因为圆柱型马达的振动方向是垂直振动,而扁平型振动源的振动方向是水平振动,如果在翻盖型的和滑盖型的手机上安装圆柱型振动马达,会在机身与盖之间引起共振,从而会产生振动噪音。同时扁平型振动源的高度比圆柱型振动马达的直径要小,其在安装方面具有更多的空间优势,并且其在制造工艺上没有同类圆柱马达的要求高,在制造成本上也具有优势。如图1所示,扁平型振动源(1A),也称纽扣形振动源,是一个高度比直径小的实体。扁平型振动源(1A)通常都是通过导线(85)、(83)与通讯器具中的电源相连,所述的导线(85)、(83)又是通过焊接的方式把导线的一端与扁平型振动源(1A)上的焊接点(10)、(10A)连接,所述的焊接点(10)、(10A)位于扁平型振动源(1A)从内部向外延伸并覆盖在下机壳部分(20)平面的软PCB板电路(9)上,另一端与通讯器具中的电源连接。通过这种连接使扁平型振动源(1A)与通讯器具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路。但是,由于受通讯器具中有效空间的影向,这种连接变得非常困难,其原因在于两个焊接点(10)、(10A)间的有效距离不会超过0.5毫米,这远远小于实际焊接中焊接点(10)、(10A)的高度,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在两个焊接点(10)、(10A)之间的锡连接,从而引起短路。同时,由于所连接的导线直径小而且质地柔软,要求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一手拿导线,一手拿烙铁进行焊接,作业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由此引起的不良品居高不下,从而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为此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电连接器,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环状绝缘基体(90);与环状绝缘基体(90)相连的基体(95)。所述的环状绝缘基体(90)的一个平面与扁平型振动源(1A)上机壳重合、并通过双面胶固定。一对接触弹片(92)、(87);所述的接触弹片(92)、(87)一个为“Y”字型,一个为“一”字型,并成一定的角度向基体(95)的反方向延伸,其端面接触点(86)、(94)为半圆形;接触弹片(92)、(87)另一端延伸的部分被所述的环状绝缘基体(90)所包裹。两个焊接端(93A)、(93B)所述的焊接端(93A)、(93B)位于基体(95)延伸部分的顶端且向基体(95)外侧延伸一部分,并与所述的环状绝缘基体(90)相平行。所述的两个焊接端(93A)、(93B)通过基体(95)与环状绝缘基体(90)内的电路与上述的一对接触弹片(92)、(87)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所述的焊接端(93A)、(93B)与扁平型振动源(1A)下机壳(18)尾部(20)上延伸的软PCB电路板上(9)的焊接点(10)、(10A)重合。从上述附图上可以看到,这种连接器由于省略了导线焊接,可以快速的安装到所指定的位胃上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还存在几点问题;环状绝缘基体(90)与扁平型振动源(1A)上机壳的固定如通过双面胶固定并不稳定,受温度与人为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安装的精确性也不一致。而安装在扁平型振动源(1A)上机壳上的环状绝缘基体(90)无疑是提高了整个零部件的高度,这种改变对扁平型振动源(1A)来说非常不利,使扁平型振动源(1A)原先的高度优势消失殆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扁平型振动源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扁平型振动源可以在不改变原先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安装的所指定的位置上去。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扁平型振动源及电连接器,包括一个定子组件,一个转子组件,及一个上机壳;所述的定子组件与下机壳组成一个整体;所述的转子组件处于上机壳与下机壳组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的内部空间与安装在下机壳上的定子组件相平行、与安装在下机壳上的中心轴相垂直;所述的下机壳具有一个向外侧水平方向延伸的尾部;所述的上机壳与下机壳组成一个高度比直径小的实体。所述的下机壳还包括一个圆形平面,所述的圆形平面四周有向上拉伸的台阶,所述的台阶与上机壳上的破口或内沿接触或重合并固定;所述的台阶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处有从圆形平面向外延伸的尾部;所述的下机壳的中心有一个圆形的凸台,所述的凸台有一个中心孔,所述的中心孔的内壁与中心轴或轴承过盈配合并固定;所述的下机壳的尾部两侧与顶端向其垂直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一个其高度方向与下机壳的圆形平面相垂直,长度方向与圆形平面相平行的肋。所述扁平型振动源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个基座、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所述的基座为块状,包括下部空间、中部空间、上部空间、定位模块;所述基座的高度略高于或小于扁平型振动源的高度,其宽度和长度小于或等于扁平型振动源下机壳尾部肋的宽度和长度,其底部紧贴着扁平型振动源下机壳尾部的上部平面、并被肋包裹固定。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和负极金属弹片的一端分别连接扁平型振动源的正负极,位于所述的基座内的下部空间内,另一端设置在基座的中部空间内;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包括第一弹性区、第二弹性区、第一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的币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的第一接触部分与第一弹性区处于基座的下部空间内,经过基座前部向基座的垂直方向延伸至基座的上部空间后再向基座的底部延伸并折弯至少150度,在所述的折弯处形成第二弹性区,在延伸的端部形成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的第二弹性区处于基座的上部空间内;所述的第二接触部分处于基座的中部空间内;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和负极金属弹片被基座内的定位模块包裹并固定。所述的上部空间是一个长方形,与基座的底部相平行与基座的圆弧面相垂直;所述的下部空间是一个长方形,其深度大于或等于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第一接触部分的高度、并与所述基座的底部相平行、与基座的圆弧面相垂直;所述基座的中部空间是一条窄长的槽,其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安装后两金属弹片之间的总宽度,其垂直方向的宽度大于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第二接触部分的总高度、并与基座的底部相垂直、与基座的圆弧面相平行;所述的中部空间与手机上的电路部分相连并固定。所述正极金属弹片、负极金属弹片的第一接触部分与扁平型振动源的正负极为接触连接,或为焊接连接。所述的扁平型振动源的电路其中正极或负极为机壳本身,则省略相应的正极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扁平型振动源(1A)及电连接器,包括:一个下机壳(18)及其向外延伸的尾部(20)、一个转子(6)、及一个上机壳(2);所述的转子(6)处于上机壳(2)与下机壳(18)组成的内部空间(34)内,所述的上机壳(2)位于下机壳(18)的上部,形成一个高度比直径小的扁平型振动源(1A);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壳(18)的尾部(20)两侧与顶端向其垂直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一个其高度方向与下机壳(18)的圆形平面(33)相垂直,长度方向与圆形平面(33)相平行的肋(20B)、(20C)、(20A);    所述扁平型振动源(1A)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个基座(4)、正极金属弹片(3)、负极金属弹片(3A);    所述的基座(4)为块状,包括:下部空间(19)、中部空间(26)、上部空间(5)、定位模块(23);所述基座(4)的高度略高于或小于扁平型振动源(1A)的高度,其宽度和长度小于或等于扁平型振动源(1A)下机壳(18)尾部(20)肋(20B)、(20C)、(20A)的宽度和长度,其底部紧贴着扁平型振动源(1A)下机壳(18)尾部(20)的上部平面、并被肋(20B)、(20C)、(20A)包裹固定;    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3)和负极金属弹片(3A)的一端分别连接扁平型振动源(1A)的正负极,位于所述的基座(4)内的下部空间内(19),另一端设置在基座(4)的中部空间(26)内;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3)、负极金属弹片(3A)包括:第一弹性区(15)、第二弹性区(13)、第一接触部分(14)、(14A)第二接触部分(11)、(11A);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3)、负极金属弹片(3A)的第一接触部分(14)、(14A)与第一弹性区(15)处于基座(4)的下部空间(19)内,经过基座(4)前部向基座(4)的垂直方向延伸至基座(4)的上部空间(5)后再向基座(4)的底部延伸并折弯至少150度,在所述的折弯处形成第二弹性区(13),在延伸的端部形成第二接触部分(11)、(11A);所述的第二弹性区(13)处于基座(4)的上部空间(5)内;所述的第二接触部分(11)、(11A)处于基座(4)的中部空间(26)内;所述的正极金属弹片(3)和负极金属弹片(3A)被基座(4)内的定位模块(23)包裹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仕云
申请(专利权)人:连仕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