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转子和定子的电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75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带有转子和定子,其中所述转子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内的转子轴且所述定子具有极管,其中,进一步设有与所述转子轴旋转固定的换向器,所述换向器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内的碳刷相互作用,其中所述碳刷导向件和所述滑动轴承被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内,在所述轴承支架内进一步构成在所述滑动轴承径向外部沿所述转子轴的方向延伸的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的内部的开口的空气路径。为了针对滑动轴承区域内以及换向器区域内的温度特性并且此外也针对碳刷导向件区域内的温度特性进一步改进所述类型的电动马达,建议布置在碳刷导向件侧面的空气路径的所述开口投影到所述换向器的径向投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一种带有转子和定子的电动马达,其中转子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内的转子轴而定子具有极管(Polrohr),其中,还设有与转子轴旋转固定 的换向器,换向器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内的碳刷相互作用,其中碳刷导向件和 滑动轴承被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内,在轴承支架内还构成了在滑动轴承径向 外部沿转子轴的方向走向的具有指向轴承支架内部的开口的空气路径。
技术介绍
所述类型的电动马达是已知的。在此例如参考DE 102005010459 Al。在此 文献中,图示且描述了具有轴承支架的所述类型的电动马达。轴承支架形成了 碳刷导向件且同时形成了用于滑动轴承的接收部。为改善转子轴的滑动轴承区 域内的温度特性,在滑动轴承径向外部形成了沿转子轴方向延伸的空气路径。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以上所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于滑动 轴承区域内以及换向器区域内的温度特性、并且此外针对于碳刷导向件区域内 的温度特性进一步改进所述类型的电动马达。此问题首先且基本上通过将布置在碳刷导向件侧面的空气路径的开口投 影在换向器径向投影内而得以解决。在此,根据所建议的解决方案,又首先向 转子轴的方向的、即基本上轴向平行于转子轴地延伸的空气路径在轴承支架内 径向向内开口;在此处形成了相应的窗式开口,该开口进一步地定位为在径向 上覆盖换向器。必要时,也可以为部分径向向外的空气路径开口在碳刷导向件 侧面提供空气路径窗。根据此构造, 一方面实现了改进的滑动轴承冷却;另一 方面也实现了碳刷导向件的区域的改进的散热,这对应于被接收的碳刷的改进 的冷却。此外,在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轴承支架的优选构造中,在紧邻的滑动轴 承座内的塑料被最优地冷却。通过空气路径向内的径向开口 ,基本上沿轴向流入马达内部的空气流表现出向内的径向分量。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扩展中规定,为每个碳刷导向件在侧面配设两个空气路 径相关,使得进一步地改进在转子轴以及换向器的旋转方向上看在碳刷导向件 两侧的冷却因此进一步地改进接收在碳刷导向件内的碳刷的冷却。优选将此侧 面的空气路径定位在碳刷导向件的端部段的区域内,即定位在碳刷和换向器直 接相互作用的区域内。两个分别各为 一个碳刷导向件配设的空气路径优选地通 过横向于碳刷导向件的槽连接。因此抑制了在碳刷与换向器的相互作用区域内 的碳粉沉积。而且,由此实现了尽可能长的漏电路径。该槽还优选地形成在轴 承支架的同时支承了滑动轴承的段内,其中进一步地提供了所述槽在碳刷导向向件提供了在侧面的两个空气路径和连接所述空气路径的槽。而且,所述槽在 空气路径外部径向向外封闭。槽优选地沿轴向向内朝向换向器的方向开口。在 相反的方向上,即在离开换向器朝向滑动轴承的方向上,槽至少部分地被毡环 覆盖。此毡环形成了用于滑动轴承的储油部,例如由于马达发热而增多的油从 该储油部出来。根据此设计造,此带有储油部的毡环在远离马达的一侧上布置 在轴承支架内。相对于马达、特别是相对于换向器和朝向碳刷导向件,该毡环 由轴承支架段覆盖。根据此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油对碳刷使用寿命的影响。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带有转子和定子,其中所述 转子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内的转子轴且所述定子具有极管,其中,进一步设有 与所述转子轴旋转固定的换向器,所述换向器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内的碳刷相 互作用,其中,所述碳刷导向件和所述滑动轴承被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内,在所述轴承支架内进一 步构成在所述滑动轴承径向外部沿所述转子轴的方向延 伸的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的内部的开口的空气路径,其中,在转子轴上在转 子和换向器之间布置有风扇叶轮。这种电动马达也从本文开头所提及的文献公知。为进一步提高电动马达在运行中相对于高压故障的安全性,设计为使轴承 支架在朝向风扇叶轮的一侧上在风扇叶轮的旋转方向上看在碳刷导向件前面具 有指向碳刷导向件的高度的用于空气流动的导向成型件。设在碳刷导向件的迎 风侧的导向成型件有效地从朝向碳刷导向件的壁区域排出碳粉,否则将在此壁 上沉积碳粉。根据导向成型件的所述布置,在径向方向上偏移且必要时不含碳粉的空气流表现出轴向分量,以便不受阻碍地将空气流通过碳刷导向件导出。导向成型件可以以封闭的斜坡的形式形成。导向成型件由死区(Totraume) 中断的设计是优选的,总体上呈斜坡形的设计更是优选的。碳粉可沉积在死区 内,以此避免形成引起故障电流的封闭的碳粉层。因此,可以由向碳刷导向件 的方向阶梯状升高的若干单个肋片形成斜坡状的成型件。与此相应,可设有二 至十个、优选三至五个在旋转方向上相继布置的这种肋片,所述肋片的在轴向 方向上看自由的端部区域倾斜地延伸成斜坡状的成型件的总体结构,其中,所 述相继布置的肋片的倾斜的端部区域进一步优选地张成一个公共的平面。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看,肋片之间留有形成死区的空隙。在此空隙内,碳 粉沉积在底部区域内。如果形成了沿转子轴的方向延伸的空气路径,则在一种优选的设计中,为 在旋转方向上形成在碳刷导向件前面的空气路径配设斜坡状的成型件,因此斜 坡状的成型件进一步地例如在垂直于转子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内处在空气路径径 向外侧且在其延长内,因此通过空气路径运输的空气改进了对也收集在肋片之 间的碳粉的外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优选设计中,斜坡状的成型件由三个在转子轴的方 向上看具有不同高度的肋片形成。与此相应,业已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在风扇 叶轮的旋转方向上看在每个碳刷导向件之前布置斜坡状的成型件。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带有转子和定子,其中,所述转 子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内的转子轴且所述定子具有极管,其中,进一步设有与 所述转子轴旋转固定的换向器,所述换向器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内的碳刷相互 作用,其中,所述碳刷导向件和所述滑动轴承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内,在所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的内部的开口的空气路径,其中,在所述转子轴上在所述转子和所述换向器之间布置有风扇叶轮。为了提供改进了来自马达外壳内的通风导向的上述类型的电动马达,设计 为使得轴承支架在朝向风扇叶轮的一侧上具有突伸到定子的极管内且在径向上 突伸出风扇叶轮的通风导向片。通风导向片在电动马达运行时用于对通过风扇 叶轮生成的空气流的改进的空气导向。在此,通风导向片在轴承支架上朝向极 管布置,且在安装状态下接合在极管开口内,通风导向片进一步地径向向内地支撑在极管壁上。在这些通风导向片上,借助风扇叶轮在极管内回旋的空气流 具有导致改进的导出、特别是通过设在极管内的出气口的导出的导向方向。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扩展中,这样设置通风导向片,使得在周向方向 上看通风导向片对应地终止于形成在极管内的径向开口 。通风导向片相应有针 对性地向优选紧接着的径向开口的方向引导空气流。通风导向片进一 步地形成 为使得基本上沿极管内壁的方向环绕的空气流表现出径向分量,以便有针对性 地通过极管侧径向开口导出。还优选提供了一个或多个通风导向片,它们在径向覆盖风扇叶轮时在周向 方向上看时形成为具有距转子轴不断增加的距离。因此,在风扇叶轮和通风导 向片之间插入的缝隙朝向风扇叶轮的旋转方向打开。通风导向片相应地在向垂直于转子轴轴线看朝向风扇叶轮的横截面内形成为导流叶片状。在优选的设计中,设有四个在周向上分布的这种通风导向片,其中极管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马达(1),该电动马达带有转子(3)和定子(4),其中所述转子(3)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7)内的转子轴(2)且所述定子(4)具有极管(9′),其中,进一步设有与所述转子轴(2)旋转固定的换向器(5),所述换向器(5)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15)内的碳刷(14)相互作用,其中,所述碳刷导向件(15)和所述滑动轴承(7)被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10)内,在所述轴承支架(10)内进一步构成在所述滑动轴承(7)径向外部沿所述转子轴(2)的方向延伸的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10)的内部的开口(33)的空气路径(32),其特征在于:布置在碳刷导向件(15)侧面的空气路径(32)的所述开口(33)投影在所述换向器(5)上的径向投影内。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7-3-27 102007014507.31.一种电动马达(1),该电动马达带有转子(3)和定子(4),其中所述转子(3)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7)内的转子轴(2)且所述定子(4)具有极管(9′),其中,进一步设有与所述转子轴(2)旋转固定的换向器(5),所述换向器(5)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15)内的碳刷(14)相互作用,其中,所述碳刷导向件(15)和所述滑动轴承(7)被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10)内,在所述轴承支架(10)内进一步构成在所述滑动轴承(7)径向外部沿所述转子轴(2)的方向延伸的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10)的内部的开口(33)的空气路径(32),其特征在于布置在碳刷导向件(15)侧面的空气路径(32)的所述开口(33)投影在所述换向器(5)上的径向投影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为每个所述碳刷导向件 (15 )在侧面配设两个所述空气路径(3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碳刷导向件(15) 配设的两个所述空气路径(32)通过横向于所述碳刷导向件(15)的槽(34) 相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迷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路径(32) 外部的所述槽(34)径向向外封闭。5. —种电动马达(1),该电动马达带有转子(3)和定子(4),其中,所 述转子(3)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7)内的转子轴(2)且所述定子(4)具有 极管(9'),其中,进一步设有与所述转子轴(2)旋转固定的换向器(5),所 述换向器(5)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15)内的碳刷(14)相互作用,其中,所 述碳刷导向件(15 )和所述滑动轴承(7 )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10 )内,在 所述轴承支架(10)内进一步构成在所述滑动轴承(7)径向外部沿所述转子轴(2)的方向延伸的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10)的内部的开口 (33)的空气路 径(32),其中,在所述转子轴(2)上在所述转子(3)和所述换向器(5)之 间布置有风扇叶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10)在指向所述风扇叶 轮(17)的一侧向所述风扇叶轮(17)的旋转方向(a)看在所述碳刷导向件(15 ) 前具有指向所述碳刷导向件(15)的高度的用于空气流动的导向成型件(27)。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成型件(27)由死区断开。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成型件(27) 被构造为斜坡状。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由在所述碳刷导向件 (15)的方向上阶梯状升高的若干单个肋片(28)形成斜坡状的成型件。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3)的旋 转方向(a)上所述肋片(28)之间各自留有空隙(29)。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为在旋转方向(a)上 形成在所述碳刷导向件(15)前的所述空气路径(32)配设所述斜坡状的成型 件。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状的成型件 在所述滑动轴承(7)上的投影内形成在所述空气路径(32)的径向延长内。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状的成型件 由在所述转子轴(2)的方向上看不同高度的三个所述肋片(28)形成。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碳刷导向件 (15)在所述风扇叶轮(17)的旋转方向(a)上看布置在所述斜坡状的成型件前。14. 一种电动马达(1),该电动马达带有转子(3)和定子(4),其中,所 述转子(3)具有保持在滑动轴承(7)内的转子轴(2)且所述定子(4)具有 极管(9'),其中,进一步设有与所述转子轴(2)旋转固定的换向器(5),所 述换向器(5)与接收在碳刷导向件(15)内的碳刷(14)相互作用,其中,所 述碳刷导向件(15)和所述滑动轴承(7)被接收在共同的轴承支架(10)内, 在所述轴承支架(10 )内进一步构成在所述滑动轴承(7 )径向外部沿所述转子 轴(2)的方向延伸的具有指向所述轴承支架(10)的内部的开口 (33)的空气 路径(32),其中,在所述转子轴(2)上在所述转子(3)和所述换向器(5) 之间布置有风扇叶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赛厄斯瓦恩霍斯特克里斯琴利蔡德克施米特斯蒂芬克劳特莱因科伯
申请(专利权)人:沃维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