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21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当年春季对土地进行施肥整地,在4月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华北平原的种植模式为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其小麦、玉米的生产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2%和30%。但华北平原周年降雨分布不均,冬小麦生长季70%需水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来满足,导致该地区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麦玉种植模式由于频繁灌水、高施氮量与高农资投入,导致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另外相关技术中的麦玉模式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物质和能量投入单一,导致土壤结构不良、病虫草害加重、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以及经济收入低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限制了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可以减小水分消耗,提高土壤肥力。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包括:步骤1:当年春季对土地进行施肥整地,在4月10

30日之间播种大豆;步骤2:将步骤1中的大豆留茬收获后施肥整地,在10月1

15日之间播种小麦;步骤3:当步骤2中的小麦成熟后,留茬收获后将小麦秸秆粉碎并免耕覆盖还田,随后播种玉米;步骤4:待玉米收获后,重复步骤1、步骤2和步骤3。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播种大豆前施加大豆基肥,所述大豆基肥为磷酸二铵、硫酸钾和尿素,且所述磷酸二铵的施加量为375kg/hm2,所述硫酸钾的施加量为300kg/hm2,所述尿素的施加量为180kg/hm2。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播种小麦前施加小麦基肥,所述小麦基肥为磷酸二铵和尿素,且所述磷酸二铵的施加量为375kg/hm2,所述尿素的施加量为3.3kg/hm2。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小麦的拔节期进行追肥,所述小麦的追肥的施加量为416.7kg/hm2。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小麦播种时不进行灌溉,入冬前对所述小麦进行冬储灌,所述冬储灌的灌溉量为60~80m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玉米播种时进行播种灌溉,所述播种灌溉的灌溉量为60~80mm,在所述玉米拔节期进行灌溉,所述玉米拔节期的灌溉量为60~80mm,并在所述玉米拔节期进行追肥,所述玉米的追肥的施加量616.7kg/hm2,在所述大豆播种时灌溉且灌溉量为60~80m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大豆的开花期用驱虫剂间隔5~7天对大豆进行驱虫处
理,驱虫剂的施加量为600ml/hm2。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玉米的抽穗期用100~200倍的二甲戊灵进行除草处理,和/或,用800~1500倍敌百辛硫磷进出防虫处理,在所述小麦的拔节期用1300~1500倍驱虫药,和/或,1300~1500倍防病药间隔5~7天对小麦进行喷药处理。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麦为机耕行播,所述小麦的播种行距为15~25cm,所述玉米为穴播,所述玉米的播种行距为40~50cm,每个播种穴中具有1或2个种子,所述玉米的播种穴距为25~30c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麦的留茬高度为15~25cm,所述大豆留茬收获后所述大豆的根系保留在土壤内,且所述大豆的留茬高度为5~6cm。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包括:步骤1:当年春季对土地进行施肥整地,在4月10

30日之间播种大豆。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年春季对土地进行旋耕和翻压,在4月26日采用穴播的方式播种大豆,穴深3~5cm,保证种子在适宜土壤温度下出苗,为大豆初生根系发育提供适宜的呼吸环境,每个播种穴中的大豆种子数量为4或5颗,保证每穴出苗率,穴距为25~27cm,行距为30~45c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种植方法,当穴深3~5cm、穴距为25~27cm且行距为30~45cm时,可以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影响大豆根系的强度,即种植密度过大则大豆根系弱小,且大豆容易发生倒伏导致大豆减产。
[0019]例如,穴深可以为3、3.5cm、4cm、4.5cm或5cm,穴距为25cm、25.5cm、26cm、26.5cm、27cm,行距为30cm、35cm、40cm或45cm。
[0020]步骤2:将步骤1中的大豆留茬收获后施肥整地,在10月1

15日之间播种小麦。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播种小麦前使用辛硫酸拌种,对土壤进行翻地平地利用机耕行播的方式播种小麦,小麦的播种行距为15cm~25cm,例如,小麦的行距为15cm、18cm、20cm、23cm、25cm。
[0022]优选地,大豆留茬收获后大豆的根系保留在土壤内,且大豆的留茬高度为5~6cm,例如大豆的留茬高度为5cm、5.5cm、6cm,大豆的留茬和地下根系在下茬小麦播种前翻耕土壤中,化为腐殖质为后茬作物提供养分,还可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利于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0023]步骤3:当步骤2中的小麦成熟后,留茬收获后将小麦秸秆粉碎并免耕覆盖还田,随后播种玉米。
[0024]需要说明的是,小麦的留茬高度为15~25cm,例如小麦的留茬高度为15cm、18cm、20cm、23cm、25cm,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的覆盖在地表上,从而降低风蚀并能保持较高土壤含水量,因而能提高水分生产效益,而且能增强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并能提高产量及资源利
用率。
[0025]玉米采用穴播的方式播种,玉米的播种行距为40~50cm,例如,玉米的播种行距可以为40cm、42cm、45cm、48cm、50cm。每个播种穴中具有1或2个种子,玉米的播种穴距为25~30cm,例如,穴距为25cm、27cm、28cm、30c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种植方法,当玉米播种行距和种子数量处于上述范围内时,获得较为适宜的玉米播种密度,在该种植密度下增加了玉米作物光合作用,避免密度过大玉米营养、水分竞争导致个体发育不足最终减产,是满足机耕条件的合理种植密度。
[0026]步骤4:待玉米收获后,重复步骤1、步骤2和步骤3。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相比传统小麦

玉米模式,由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改为两年三熟模式,减少了周年水分消耗,减缓地下水位下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轮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当年春季对土地进行施肥整地,在4月10

30日之间播种大豆;步骤2:将步骤1中的大豆留茬收获后施肥整地,在10月1

15日之间播种小麦;步骤3:当步骤2中的小麦成熟后,留茬收获后将小麦秸秆粉碎并免耕覆盖还田,随后播种玉米;步骤4:待玉米收获后,重复步骤1、步骤2和步骤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大豆前施加大豆基肥,所述大豆基肥为磷酸二铵、硫酸钾和尿素,且所述磷酸二铵的施加量为375kg/hm2,所述硫酸钾的施加量为300kg/hm2,所述尿素的施加量为180kg/hm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小麦前施加小麦基肥,所述小麦基肥为磷酸二铵和尿素,且所述磷酸二铵的施加量为375kg/hm2,所述尿素的施加量为3.3kg/h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麦的拔节期进行追肥,所述小麦的追肥的施加量为416.7kg/h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麦播种时不进行灌溉,入冬前对所述小麦进行冬储灌,所述冬储灌的灌溉量为60~8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琳刘英博熊晋冉杜太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