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125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垄距为65cm,行距为18cm,株距为15cm,两条相邻垄上相邻绿豆的间隔为47cm,用播种机精量单粒点播,在垄上并排种植双行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东北绿豆主产区直立型矮秆早熟品种保苗数,改善群体结构,使之通风透光,充分利用土地、光能、CO2等资源,确保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幅度提高绿豆生产能力,发挥直立型矮秆早熟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在绿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产潜力及在绿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产潜力及在绿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育种与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品种熟期早,个体较小,耐密,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在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类品种要获得高产,需要提高种植密度、改善群体结构。目前我国东北绿豆主产区一般采用传统的垄作种植方式,垄距60

65cm,对于矮秆早熟品种株距应在8

10cm才能保证足够大的群体以获得高产,但是生产上绿豆播种时株距一般在12

15cm,不能保证足够的群体量,即使播种时株距为8

10cm,由于垄距过大不能封垄,造成土地、光能等资源浪费,降低产量。
[0003]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种植方式单一,起垄种植,垄距较为固定,不能适应不同株型、不同熟期等不同类型品种对栽培方式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品种的增产潜力;现有栽培方式种植直立型矮秆早熟品种不能保证群体大小而未能封垄,导致该类绿豆品种未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及应有作用。因此,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品种要获得高产,除了保证足够的群体大小外,还要改善群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它能解决目前我国东北绿豆主产区生产上直立型矮秆早熟品种由于群体结构差而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等资源所造成的产量不高、没有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垄距为65cm,行距为18cm,株距为15cm,两条相邻垄上相邻绿豆的间隔为47cm,用播种机精量单粒点播,在垄上并排种植双行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
[0006]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1、选种:绿豆种,选择直立型、矮秆、早熟类型,具体的株高小于50cm,分枝数不超过2个,收获系数高,生育期在75天以内;
[0008]2、种植:a.选地,选择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沙壤土地块,前茬以高粱、谷子、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宜;
[0009]b.整地,秋季深翻20cm~25cm,春季及时耙耢,平整土地,使耕层土壤达到地平、土细、无残茬杂物等要求;
[0010]c.起垄、施肥,机械起垄、施肥,垄距65cm,以复合肥(N:P2O5:K2O=12:18:16)为宜,施用量每公顷为150kg~200kg;
[0011]d.播种,播种期在6月1日至20日根据墒情适时播种,用播种机精量单粒点播,在垄上并排种植双行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行距为18cm,株距为15cm,两条相邻垄上相邻绿豆的间隔为47cm。
[0012]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提高东北绿豆主产区直立型矮秆早熟品种保苗数,改善群体结构,使之通风透光,充分利用土地、光能、CO2等资源,确保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幅度提高绿豆生产能力,发挥直立型矮秆早熟品种的增产潜力及在绿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田间种植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的种植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实施例1
[0018]参看图1,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9]1、选种:绿豆种,选择直立型、矮秆、早熟类型,具体的株高小于50cm,分枝数不超过2个,收获系数高,生育期在75天以内;
[0020]2、种植:a.选地,选择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沙壤土地块,前茬以高粱、谷子、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宜;
[0021]b整地,秋季深翻20cm~25cm,春季及时耙耢,平整土地,使耕层土壤达到地平、土细、无残茬杂物等要求;
[0022]c.起垄、施肥,机械起垄、施肥,垄距65cm,以复合肥(N:P2O5:K2O=12:18:16)为宜,施用量每公顷为150kg~200kg;
[0023]d.播种,播种期在6月1日至20日根据墒情适时播种,用播种机精量单粒点播,在垄上并排种植双行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行距为18cm,株距为15cm,两条相邻垄上相邻绿豆的间隔为47cm。
[0024]实施例2
[0025]对比例(参看图2)
[0026]选择种植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品种吉绿14,此品种于202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吉认绿豆2021001),生育期72天,株高48cm,株型直立紧凑,抗倒伏。应用常规栽培技术(如下图)种植此品种,公顷保苗不到10万株,生产田内不能封垄,白白浪费部分土地、光能,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0027]实施例3
[0028]2021年在绿豆主产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应用垄上双行栽培技术种植了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品种吉绿14。种植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秋季深翻20cm,春季及时耙耢,平整土地,使耕层土壤达到地平、土细、无残茬杂物等要求。播种前机械起垄、施肥,垄距65cm,施用复合肥(N:P2O5:K2O=12:18:16)每公顷为200kg。6月16日播种,用播种机精量单粒点播,在垄上并排种植双行吉绿14,行距为18cm,株距为15cm,两条相邻垄上相邻绿豆的间隔为47cm。
[0029]应用此技术,吉绿14公顷保苗株数为18.1万株,使得公顷保苗数提高90%以上,如下表。
[0030][0031]生产田能够封垄,且通风透光,群体结构明显改善,产量大幅度提高。应用常规栽培模式,吉绿14在通榆县的公顷产量为1275kg,应用垄上双行栽培模式,吉绿14在通榆县的公顷产量为1560kg,增产22.4%,按照2021年目前绿豆平均价格12元/公斤,每公顷增加收入3400元,提高种豆农户收益明显。我国东北地区是绿豆主产区,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品种配套本项技术能够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增效种豆农户效益。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垄距为65cm,行距为18cm,株距为15cm,两条相邻垄上相邻绿豆的间隔为47cm,用播种机精量单粒点播,在垄上并排种植双行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2.直立型矮秆早熟绿豆垄上双行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选种:绿豆种,选择直立型、矮秆、早熟类型,具体的株高小于50cm,分枝数不超过2个,收获系数高,生育期在75天以内;(2)种植:a.选地,选择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沙壤土地块,前茬以高粱、谷子、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宜;b.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宁王明海郭中校邓昆鹏窦金光包淑英王桂芳檀辉韩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