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带传热强化和防堵功能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及其防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4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传热强化和防堵功能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包括外套管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间的间隙为第一水流通道;所述内套管内设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内套管管壁上的射流孔流入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设有螺旋状,沿所述外套管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鳍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层异径射流孔和逆止挡板实现循环工质的单向流动和防堵功能,通过放料挡板的启闭实现内套管内杂质等固体粒子的清理,通过高低鳍片的交错组合实现强化换热,有利于提高换热井的出力,延长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传热强化和防堵功能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及其防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深层地热井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传热强化和防堵功能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
技术背景
[0002]中深层地热能的开采通常采用“取热不取水”这种闭环模式,即采用流体传热工质通过地热井换热吸收地下岩石热量,然后再流过地面换热器放出热量。
[0003]上述开采模式有效避免了开式系统与地下水或岩层的直接接触或质量传递,杜绝了对地下水质层生物化学方面的影响,而且对地质条件的限制比较少,可以灵活应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因此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获得广泛应用。
[0004]但目前的闭环模式主要采用同轴内外套管组合的常规结构。运行时,循环工质由内外套管间隙向下流动,达到地热井底部后经过内套管底部返流口进入内套管,这种只有唯一的返流口结构很容易使内套管底部由于杂质、沉渣和腐蚀等影响而发生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地热井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0005]同时,常规外套管通常采用光滑钢管,这种结构可以使循环工质流动顺畅,但流动湍流强度较低,对流换热系数较小,难以增加地热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传热强化和防堵功能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内的内套管(9);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内套管(9)间的间隙为第一水流通道(1

1);所述内套管(9)内设有第二水流通道(1

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

1)通过设置在所述内套管(9)管壁上的射流孔(10)流入第二水流通道(1

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

1)内设有螺旋状,沿所述外套管(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鳍片(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

1)内,设有螺旋状,沿所述外套管(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鳍片(3);所述第一鳍片(2)与所述第二鳍片(3)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2)、第二鳍片(3)为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上,沿所述外套管(1)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鳍片带;所述第二鳍片(3)整体纡回,自上而下呈扭曲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鳍片(3)的叶片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鳍片(2)的叶片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2)的螺旋公称直径略小于所述外套管(1)内壁到所述内套管(9)外壁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深层地热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射流孔(10)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

1)向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

2)单向流动的逆止挡板(11)。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冯帅金保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