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热开采
,具体是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中深层中低温水型地热资源,我国现有的地热开采方式是通过抽取地下热水到地面,由地下供热管网输送到客户,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热水的热能交换出来,以达到冬季取暖的目的,广泛应用于供暖、理疗、种植、养殖等领域。
[0003]由于我国前期地热资源粗放的开发利用,地热供暖尾水大量排放,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造成水土污染,而且加剧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由于我国砂岩热储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压力巨大,造成了尾水回灌难度大,尾水回灌成本高。同时,尾水回灌还有可能造成储层污染,进而污染整合深层地下水系统,形成生态灾难。
[0004]但是,现有中深层中低温水型地热“取热不取水”的井下换热器,存在以下缺点:1、换热量低,换热量仅为传统抽取地下热水换热量的1/10不到;2、换热速度慢,井底温度不能快速恢复;3、经济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回收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层(1)内的热储层(2)、穿插于地层(1)和热储层(2)的一开固井段(8)、设置于一开固井段(8)下方的二开固井段(9),以及穿插于一开固井段(8)和二开固井段(9)内的中心管(7);所述一开固井段(8)包括一开套管(5),所述二开固井段(9)包括二开套管(6),所述一开套管(5)和所述二开套管(6)外侧均依次套设有套管壁(4)和井壁(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热储层(2)的固井水泥层(12),固井水泥层(12)内侧设置有井下换热器(11),井下换热器(11)内部包括设置于其中心处的中心管(7),以及井下换热器(11)与中心管(7)之间的隔层(10)。3.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Ф444.5mm钻头钻进至一开位置,下一开套管,用固井材料进行固井;步骤2:采用Ф311mm钻头钻进至井底,下二开套管,用固井材料进行固井,使井筒成为一个封闭空间;步骤3:进行测井工作,检查固井质量、井径变化,测量井筒内不同深度温度变化情况;步骤4:下入中心管至井底,在中心管和井筒形成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测温光纤,监测100米
‑
井底不同深度的温度,根据井底温度的变化调节抽采流量,保证回水温度高于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管作为抽水口抽取井筒内的流体,抽取至换热站,由换热站输送到客户,经过热交换水温降低,回水由井筒与中心管之间的空隙注回井筒之中;供热交换器管网将热量换给用户管网,热水流经集水器,根据取暖需求,分区泵送至各采暖单位,回水流经过滤器除锈、除垢,再次进入梯级供热交换器管网取热,循环往复。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行军,王梓桐,康建同,吕立娜,马国强,王福国,蒋喆,赵京,刘亚然,方福康,李津,白维灿,孙英策,李成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