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01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3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换热器以及相互连通的外管与内管,所述换热器的进汽口与所述内管连通、出液口与所述外管连通;在所述外管内设置有热管管束;其中,所述热管管束与所述外管中均装有液态工质,所述热管管束被所述外管中的液态工质所包容;所述外管中的液态工质吸收地热后产生蒸汽,所述蒸汽流入至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位于所述热管管束内的液态工质被所述外管内的液态工质的加热后,在所述热管管束内形成蒸汽,以将所述外管内液态工质底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外管内液态工质的顶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可以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地热提取功率。热提取功率。热提取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绿色清洁、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
[0003]目前,市面上存在单井地热开采技术,单井地热开采技术包括同轴套管地热提取系统与U型管地热提取系统。
[0004]参阅图1示出了同轴套管地热提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地热井内布置两根同轴的内套管与外套管,通过泵将液态工质泵入外套管,再从内套管中流出,液态工质外套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吸收地热产生的热量,进而从内套管中流出温度较高的液态工质。
[0005]参阅图2示出了U型管地热提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通过泵驱动液态工质从U型管的底部流过,液态工质在U型管底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地热产生的能量,进而从U型管的端口流出温度较高的液态工质。
[0006]然而不论是同轴套管地热提取系统,还是U型管地热提取系统均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旨在提升换热效率。
[0008]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换热器(8)以及相互连通的外管(1)与内管(2),所述换热器(8)的进汽口(81)与所述内管(2)连通、出液口(82)与所述外管(1)连通;在所述外管(1)内设置有热管管束(7);其中,所述热管管束(7)与所述外管(1)中均装有液态工质,所述热管管束(7)被所述外管(1)中的液态工质所包容;所述外管(1)中的液态工质吸收地热后产生蒸汽,所述蒸汽流入至换热器(8)中进行换热;位于所述热管管束(7)内的液态工质被所述外管(1)内的液态工质的加热后,在所述热管管束(7)内形成蒸汽,以将所述外管(1)内液态工质底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外管(1)内液态工质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设置有管板(6),所述管板(6)与所述热管管束(7)嵌套安装;所述管板(6)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汽孔(61),所述管板(6)的外沿设置有用于流通液体的多个缺口(62);其中,位于所述外管(1)内的液态工质形成蒸汽后,所述蒸汽通过所述通汽孔(61)导入至所述换热器(8)内;所述换热器(8)对所述蒸汽进行换热后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水通过多个所述缺口(62)回流至所述外管(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隔热套(21);所述第一隔热套(21)设置于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1)之间,所述第一隔热套(21)套设在所述内管(2)的管壁上,所述第一隔热套(21)与所述内管(2)同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套(21)内设置有若干孔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和平皋天一孙立成龙西亭王俊李存宝可汗莫政宇杜敏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