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电路不能自动识别极性。使用现有的充电电路时,用户需 要先检查待充电电池的极性,再正确放入充电器中。如果用户放错,将会 导致的电池或者充电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 以自动识别电池极性的充电电路,避免在充电时因电池极性装反所导致的 电池或者充电电路损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 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射极 接第一电源,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集电极与第三 三极管集电极和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分别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基极经第 三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射极接第 一电源,基极经第二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集电极与第四三极 管集电极和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分别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基极经第四电 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射极接地。还包括恒流模块,所述恒流模块与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射极分 别相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射极接第一电源,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集电极和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分别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基极经第三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射极接第一电源,基极经第二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集电极和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分别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基极经第四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射极接第一电源,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集电极和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分别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基极经第三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射极接第一电源,基极经第二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集电极和待充电电池的第一端分别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基极经第四电阻与待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射极接地。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流模块,所述 恒流模块与第一三极管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毅,刘建伟,首召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