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867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充电检测单元,以及充电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检测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充电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前述充电电路的充电座,该充电座还包括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检测单元,采用纯电路检测的方式来触发充电座充电电路工作,实现短路保护,只有当检测到有充电请求时,充电电路才接通,稳定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座包括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通过高频红外线发射接收技术可实现外部智能设备的自动定位充电,定位距离长,且不会受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干扰,定位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充电检测单元,以及充电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检测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充电电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前述充电电路的充电座,该充电座还包括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检测单元,采用纯电路检测的方式来触发充电座充电电路工作,实现短路保护,只有当检测到有充电请求时,充电电路才接通,稳定可靠;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座包括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通过高频红外线发射接收技术可实现外部智能设备的自动定位充电,定位距离长,且不会受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干扰,定位更加准确。【专利说明】—种充电电路及充电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以及一种包括该充电电路的充电座。
技术介绍
目前的充电座裸露电极的防短路保护方式大多采用机械碰撞后产生的连锁反应来触发电路工作,如专利CN2852490Y所提出的方法,在充电控制电路与充电电源之间设置对接光耦开关,当智能设备的电源连接头碰珠与智能充电座上配对的输出电极对接时,光耦挡块移位,对接光耦开关导通。然而机械碰撞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一旦碰撞不到位或者不准确,就会导致充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通过纯电路检测的方式进行短路保护,以解决机械碰撞方式进行短路保护的不稳定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充电检测单元,以及充电电极,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充电检测单元和开关单元,开关单元还分别连接电源和充电电极。优选地,开关单元包括P沟道MOS管和第一三极管;P沟道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P沟道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P沟道MOS管的漏极连接充电电极,P沟道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充电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电极和第二三极管;检测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控制单元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充电电路还包括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包括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分别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和检测电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座,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充电电路。优选地,充电座的横截面为圆形,充电电极为环绕在充电座侧表面的环形电极。优选地,充电座还包括至少一个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与充电电路的控制单元相连。优选地,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和至少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充电电路的控制单元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红外发光二极管,并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充电座顶部具有柱状凸起,红外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柱状凸起的侧表面。优选地,充电座包括6个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6个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包括6个红外发光二极管,6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均匀设置在柱状凸起的侧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电路包含有充电检测单元,采用纯电路检测的方式来触发充电座充电电路工作,实现短路保护,只有当检测到有充电请求时,充电电路才接通,稳定可靠;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座包括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通过高频红外线发射接收技术可实现外部智能设备的自动定位充电,定位距离长,且不会受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干扰,定位更加准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框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的内部电路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座。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频红外线发射单元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框图,该充电电路包括电源11,开关单元12,控制单元13,充电检测单元14,充电电极15 ;其中,控制单元13分别和开关单元12、充电检测单元14连接,开关单元12分别与电源11、充电电极15连接。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框图,充电检测单元14包含检测电极141,智能设备30通过充电电极15和检测电极141接入该充电电路进行充电,智能设备30包括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分别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和检测电极。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设备30为机器人。下面以充电电路给机器人充电为例说明上述充电电路的短路保护功能,充电电路通过充电检测单元14来检测机器人的充电请求,并通过控制单元13对开关单元12的控制实现对机器人的充电。充电电路的开关单元12初始断开,此时充电电极15处于无电状态。当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缩写BMS)检测到机器人的电量不足时,控制器开始持续发送充电请求信号,当机器人通过安装在本体上对应的电极分别与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极15、检测电极141触接后,机器人内部的控制器持续发送充电请求信号至检测电极141,充电检测单元14收到从检测电极141传递过来的充电请求信号后,将此充电请求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根据接收的充电请求信号向开关单元12发出控制信号,使开关单元12导通,即可对机器人进行充电。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充电完成后,机器人内部的控制器停止发送充电请求信号,充电检测单元14将检测不到充电请求信号,随后停止向控制单元13传递充电请求信号,控制单元13相应地向开关单元12发出控制信号,使开关单元12断开,充电电极15恢复无电状态,停止对机器人充电。由上可知,当机器人没有接入充电电路并发送充电请求信号时,充电电极15处于无电状态,此时即使因为外部原因导致裸露的充电电极15短接,也不会对充电电路产生影响,即可实现充电电路的短路保护。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电路图。图中,开关单元12包括P沟道MOS管Ql和三极管Q2,其中,P沟道MOS管Ql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连接电阻Rl,Ql的漏极连接Jl的引脚1,Ql的源极连接电源11,Ql的栅极连接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控制单元13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控制单元13由主控芯片STM32F10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充电检测单元14包括三极管Q3,Q3的集电极连接控制单元13,同时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到直流电源VDD33,Q3的基极连接Jl的引脚3,Q3的发射极接地。Jl的引脚I和引脚2引出充电电极15,Jl的引脚2接地,Jl的引脚3引出检测电极 141。下面对该电路的充电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未充电状态,电源11与Jl的引脚I之间是断开的,所以充电电极15上没有电压。当机器人通过J2引出的电极相应地连接到JI引出的充电电极15和检测电极141后,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充电检测单元,以及充电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检测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充电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林天麟
申请(专利权)人:智慧城市系统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