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装置多功能控制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263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多能控制器,它由光伏硅阵1、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自动分配电路3、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稳压电路7、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8、告警电路9、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逆变电路11、两组蓄电池4、5、壳体、面板、后盖等组成。本控制器采用一定方式使太阳能光伏硅阵输出的电能充分而合理地储存于蓄电池组中,同时控制蓄电池组向负载提供不间断的稳定的直流电压。并可通过应急电源向电池充电及向设备供电,通过逆变器产生交流输出。本控制器性能稳定,功能齐全,适用于各种市电供应紧张的地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多功能控制器。当前,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不断发展和普及,太阳能发电装置亦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但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控制器,使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应用更完善,功能更齐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多功能控制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技术包括光伏硅阵、蓄电池、面板、壳体、后盖板,其特征在于还有自动充电调节电路、自动分配电路、自动供电控制电路、稳压电路、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告警电路、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逆变电路,光伏硅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信号送到自动充电调节电路,自动充电调节电路的输出通过自动分配电路送到蓄电池,蓄电池和自动供电控制电路相接,自动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一路通过稳压电路送到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另一路送到告警电路,另蓄电池还和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相接,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的输出送到逆变电路。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面板上装有自动充电调节电路中的输入电压表A1、测量开关K11、K12,自动供电控制电路中的输出电流表A2、输出电压表V2、手动换组开关K21、自动、手动转换开关K22,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中的电流表A3、电压表V3、按钮开关K51、电压调整电位器W51、换钮开关K54,逆变电路中的电压表V4、启动开关K61、停止开关K62、电压调整开关K63、无阻启动开关K64。自动充电调节电路中集成电路IC12的2、6脚分别与电位器W11、W12的中点相接,3脚通过R16接BG11的基极,BG12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11,J11的触点KJ11的常闭点b1与分流器T11相接,常开点C1与BG11射极相接,中间点d1分别通过自动分配电路3中的二极管D15、D16与蓄电池4、5相接。自动供电控制电路中集成电路IC21的2脚与电位器W22的中点相接,6脚通过稳压二极管D26与三极管BG21基极相接,BG2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22的线圈相接,J22的触点KJ22的常闭点与BG23、BG24的集电极相接,常开点C2与BG23、BG24的射极相接,中点d2与开关K22相接。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中按钮开关K51通过保险管BX51、可控硅SCR1的阳极、阴极、继电器JA的触点KJA1与变压器B1的初级线圈L相接,SCR1的控制栅极G通过触发二极管与电位器W51相接。逆变电路中,按钮开关K61通过继电器JA的触点KJA2与二极管BG61、BG62的射极相接,BG61、BG62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继电器JD的触点KJD1、KJD2与变压器B1的a6、b6端相接,变压器B1次级2~9端分别与开关K63的触点相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方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自动充电控制电路、自动分配电路的电原理图;图5为自动供电控制电路、稳压电路、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的电原理图;图6为电压检测电路VMC2的电原理图;图7为告警电路的原理图;图8为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电原理图;图9为逆变电路的电原理图。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图3,本技术由光伏硅阵1、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自动分配电路3、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蓄电池4、5、稳压电路7、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8、告警电路9、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逆变电路11、面板12、壳体13、后盖板14等组成。图2中,面板12上装有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中的输入电压表V1、输入电流表A1、测量开关K11、K12,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中的输出电流表A2、输出电压表V2、手动换组开关K21、自动、手动转换开关K22,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中的电流表A3、电压表V3、按钮开关K51、电压调整电位器W51、换组开关K54,逆变电路11中的电压表V4、启动开关K61、停止开关K62、电压调整开关K63、无阻启动开关K64等,并装有多组指示灯。图3中,后盖板14装有蓄电池4、5的输出接线端子15、16,硅阵输入、输出、逆变输入、输出、整流输入、输出的接线排17及各种保险管。参照图4,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包括有电压检测电路VMC1(图中虚线框部分)、由三极管BG13等组成的限流充电支路和浮充支路、切换继电器J11以及由发光二极管D12、D13等组成的指示电路。VMC1是以集成电路IC12为中心元件的双阀值比较器;而IC11是三端稳压集成电路;R13、W12、R14和R11、W11、R12分别组成比较器的上、下限电压取样电路。在太阳光照射下,光伏硅阵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蓄电池组充电。夜晚或阴雨天,硅阵的输出电压为零或较小,VMC1将不工作。VMC1检测的是正在充电的一组电池(若两组电池电压不平衡,则只有一组电池充电)的电压。当蓄电池充电时,VMC1处于工作状态,而上、下限取样电压(设为VH、VL)一经调定则为一定值,当蓄电池电压升高至大于VH时,IC12的3脚输出低电平,BG11截止,BG12导通,继电器J11吸合,其触点KJ11接于点C1,硅阵输出的电压经由BG12、D14、R11、R12等组成的限流充电支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将被限制(减少),这样当蓄电池电压上升时能防止过充电。而当蓄电池电压下降至低于下限取样电压VL时,则IC13的3脚由低电压变为高电平,继电器J11释放,其触点KJ11换向b1点,硅阵的输出电压直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这时充电电流较大,使硅阵输出电能得到充分利用,而蓄电池充电也不会出现过充电。D15、D16构成自动分配电路3;当蓄电池4、5的电压平衡时,硅阵将同时向两组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4、5的电压不平衡时,设蓄电池5的电压较高,则二极管D16截止,硅阵只向充电电池4充电。没有阳光时,VMC1将停止工作,D15、D16也都截止,防止蓄电池向硅阵和VMC1放电,起保护硅阵和节省电能的作用,而且由于D15、D16的隔离作用蓄电池4、5充放电互不影响。另K11、K12分别为硅阵1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检查开关;T1为分流器,提供电流表的取样电流。D12、D13为发光二极管,当J11吸合时,D13亮为限充指示,当J11释放时,D12亮为浮充指示。参照图5、图6,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包括电压监测电路VMC2(见图6)过压检测电路VMC3(图5虚线框部分)、供电换组继电器J21、稳压继电器J22等;而稳压电路由IC22、D29等组成;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由BG23、BG24等组成。两组蓄电池4、5中,蓄电池4为主供电电池组,蓄电池5为备用电池组。若阴雨时间较长,蓄电池4的能量得不到补充,由于放电,其电压将下降,当电压降至235V(调试时已确定)时,VMC2将驱动继电器J21吸合,其触点KJ21动作,从而切换为蓄电池5供电,当蓄电池4补充电能后,电压回升到245V以上时,VMC2使J21释放,电路切换为蓄电池4供电。VMC2的工作原理与前述VMC1的工作原理相似,不再赘述。一般的设备对其电源电压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为保证设备既能得到稳定的电源电压,又能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电源维持较长的工作时间,供电电路特设稳压支路和直接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多功能控制器,包括光伏硅阵1、蓄电池4、5、面板12、壳体13、后盖板14,其特征在于:还有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自动分配电路3、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稳压电路7、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8、告警电路9、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路10、逆变电路11,光伏硅阵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信号送到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的输出通过自动分配电路3送到蓄电池4及蓄电池5,蓄电池4、5和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相接,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的输出一路通过稳压电路7送到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8,另一路送到告警电路9,另蓄电池4、5还和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相接,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的输出送到逆变电路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多功能控制器,包括光伏硅阵1、蓄电池4、5、面板12、壳体13、后盖板14,其特征在于还有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自动分配电路3、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稳压电路7、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8、告警电路9、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逆变电路11,光伏硅阵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信号送到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的输出通过自动分配电路3送到蓄电池4及蓄电池5,蓄电池4、5和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相接,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的输出一路通过稳压电路7送到直流输出及保护电路8,另一路送到告警电路9,另蓄电池4、5还和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相接,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的输出送到逆变电路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面板12上装有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中的输入电压表A1、测量开关K11、K12,自动供电控制电路6中的输出电流表A2、输出电压表V2、手动换组开关K21、自动、手动转换开关K22,落后电池处理及应急电源10中的电流表A3、电压表V3、按钮开关K51、电压调整电位器W51、换钮开关K54,逆变电路11中的电压表V4、启动开关K61、停止开关K62、电压调整开关K63、无阻启动开关K6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自动充电调节电路2中集成电路IC12的2、6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昆李芝明黄华岩王绍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四四一零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