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49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3
一种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一种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具备:加热钢构件的加热处理部、冷却前述钢构件的冷却处理部、以及能够使前述钢构件向各处理部移动的移动机构,在对前述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成为前述钢构件的韧性部的部分在前述加热处理部被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前述移动机构立即使前述钢构件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移动。机构立即使前述钢构件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移动。机构立即使前述钢构件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钢制品的强度,人们广泛使用对渗碳后的钢构件进行淬火和回火的方法。在此,在具备具有高硬度的硬质部和具有高韧性的韧性部的钢制品中,为了赋予这些性质,需要对各部分进行不同的处理。
[0003]在日本特开2011

140697中,公开了对具备需要硬度的部分和需要韧性的部分的钢制品的淬火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如日本特开2011

140697那样,在制造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时的淬火及回火中,通常采用以下的顺序。即,首先,对渗碳后的钢构件整体实施淬火处理,使钢构件的表面整体硬化,得到渗碳淬火部件。之后,仅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例如,螺纹部分)进行例如利用线圈的高频加热(感应加热),进行部分回火处理。
[0005]但是,例如在图1A、图1B所示的作为韧性部2具有螺纹部的钢制品1中,要求高硬度的硬质部3和要求高韧性的韧性部2配置在非常接近的位置,例如两者之间的距离D为数毫米(更具体地为7mm)的位置。因此,在回火处理时,提供给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的热量通过传导传递到成为硬质部3的部分,成为硬质部3的部分被间接地进行回火处理,存在硬质部3的硬度降低的可能性。进而,为了抑制硬质部3的硬度降低,在回火处理时,若减少对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的热输入,则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不能充分软化到规定的硬度(不能回火),有可能不能赋予韧性部2高的韧性。另一方面,若向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的热输入过多,则有可能成为再淬火(再焼

)的组织而硬化。
[0006]因此,在制造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时的回火处理中,要求开发一种能够一边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赋予适当量的热量,一边抑制向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传热的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韧性部的韧性的状态下防止硬质部的硬度降低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及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是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回火处理中,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不保持均热,因此能够抑制向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外的热输入。因此,容易得到韧性部所要求的回火硬度(例如,440HV以下),进而能够减少再淬火的风险。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与以往相比,在回火处理中,能够容易地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赋予适当量的热量,使韧性部的鲁棒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向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
传热,在硬质部中能够确保高硬度。
[0010]在此,优选地,在前述回火处理中,对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连续多次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操作。
[0011]另外,优选地,前述回火温度为690℃以上、725℃以下。
[0012]进一步地,优选地,将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温度为100℃以下。
[0013]另外,优选地,对于前述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30秒的时间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立即冷却的1次操作。
[0014]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是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加热处理部,其对钢构件进行加热;冷却处理部,其冷却前述钢构件;以及移动机构,其能够使前述钢构件向各处理部移动,其中,在对前述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将成为前述钢构件的韧性部的部分在前述加热处理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前述移动机构立即使前述钢构件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移动。
[0015]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中,在回火处理中,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在加热处理部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能够通过移动机构使钢构件向冷却处理部移动。因此,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不保持均热,因此能够抑制向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外的热输入。因此,容易得到韧性部所要求的回火硬度,进而,减少再淬火的风险,并且在硬质部中能够确保高硬度。
[0016]在此,优选地,在对各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前述移动机构进行多次从前述加热处理部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的移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韧性部的韧性的状态下防止硬质部的硬度降低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及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相同的元件。图1A是用于说明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得到的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B是用于说明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得到的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一例的概略局部截面图。图2是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成为韧性部的部分的温度变化(热曲线)的一例的图表。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回火处理中成为韧性部的部分的温度变化(热曲线)的一例的图表。图4A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加热时的钢构件中的ε

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图4B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均热时产生的ε

碳化物的成长的概略图。图5A是用于说明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中,进行
1至3次回火操作(加热后立即冷却的操作)时的钢构件中的ε

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图5B是用于说明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中,进行1至3次回火操作(加热后立即冷却的操作)时的钢构件中的ε

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图5C是用于说明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中,进行1至3次回火操作(加热后立即冷却的操作)时的钢构件中的ε

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图6是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回火温度与韧性部的硬度的关系的图表。图7是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和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回火操作次数:1至3次)中的韧性部的硬度分布的图表。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作为具备要求高硬度的部分(硬质部)和要求高韧性的部分(韧性部)的钢制品,例如可以举出图1A、图1B所示的作为韧性部2具有螺纹部的钢制品(带螺纹部的渗碳部件)。此外,图1A、图1B是用于说明通过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A是其概略立体图,图1B是将图1A的虚线部分放大的概略局部截面图。
[0020]在此,具备韧性部2的钢制品1在对渗碳后的钢构件进行淬火处理后,若直接(例如,紧固螺纹部)使用,则有可能因延迟破坏等而破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通常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预韧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钢制品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其特征在于,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火处理中,对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连续多次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温度为690℃以上、725℃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温度为100℃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伸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