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鉴定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
‑
1分枝的qRT
‑
PCR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鉴定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
‑
1分枝的qRT
‑
PCR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因测序是目前最常用新冠病毒变种鉴定技术,该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1]:1.从样品到结果耗时长,不可控影响因素多。从样品处理到结果报告需要6
‑
8小时,加之大多数病毒检测单位不具备基因测序条件,需交由第三方测序公司代测,样品路途转运和可能的上机排队等待时间,使得基因测序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可控影响因素多;2.检测灵敏度较低。基因测序上机测试前需进行基因扩增,对低丰度核酸样品的扩增效果稍差即可影响测序;3.检测成本高。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包括样品核酸提取、RT
‑
PCR、PCR产物纯化、上机测试等繁琐步骤,导致检测物资和人力成本都较高,且多步骤操作易由不慎操作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上述缺点使得基因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鉴定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
‑
1分枝的qRT
‑
PCR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TrizoL法提取新冠病毒RNA;步骤2,基于ARMS的qRT
‑
PCR引物探针设计:步骤2.1,引物设计:按照引物设计通用原则,结合新型冠状病毒印度变种的变异位点附近核苷酸序列,对每个变异位点设计两对引物,其中上游引物3
’
端分别匹配变异和非变异点,即变异上游引物和非变异位上游引物,两对上游引物共用一个下游引物;当需要鉴别的变异位点为A67V时,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5
’‑
CCAATGTTACTTGGTTCCATGT
‑3’
,非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5
’‑
CCAATGTTACTTGGTTCCATGC
‑3’
,下游引物如SEQ ID NO.3所示:5
’‑
TGTTAGACTTCTCAGTGGAAGC
‑3’
;当需要鉴别的变异位点为N211I时,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5
’‑
AATATATTCTAAGCACACGCCTATTAT
‑3’
,非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5
’‑
AATATATTCTAAGCACACGCCTATTAA
‑3’
,下游引物如SEQ ID NO.6所示:5
’‑
GAGTCAAATAACTTCTATGTAAAGCA AG
‑3’
;当需要鉴别的变异位点为S371L时,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5
’‑
GTTGCTGATTATTCTGTCCTATATAATTTA
‑3’
,非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5
’‑
GTTGCTGATTATTCTGTCCTATATAAT TCC
‑3’
,下游引物如SEQ ID NO.9所示:5
’‑
GTCTGACTTCATCACCTCTAATTAC A
‑3’
;当需要鉴别的变异位点为G446S时,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5
’‑
TGGAATTCTAACAATCTTGATTCTAAGGTTA
‑3’
,非变异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5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高泽峰,成瑞玲,牛嘉慧,夏娟,杨友,袁悉梅,杨金宇,牛怡倩,边惠林,边梓欣,吴长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