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760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棚洞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和隧道洞外路段滑动连接: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可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包括有多个框架单元,多个所述框架单元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均设有滑轨,所述框架单元架设于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并和滑轨滑动连接。采用本方案,通过设置双层不同类别的可移动型伸缩棚洞,并根据隧道洞口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棚洞功能单一,结构固定等问题。结构固定等问题。结构固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棚洞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正积极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大踏步迈进。我国山地较多,山区公路隧道建设面临着诸如高等级公路增多、地形地质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问题,而在公路隧道建设正朝着更深和更长方向发展的今天,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工程也是应有之义。
[0003]公路棚洞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构造物,在公路沿河傍山和部分隧道出入口处,合理布设棚洞,具有避灾减灾、保护边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棚洞结构在维护公路交通安全、节能环保及防灾减灾方面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目前隧道棚洞类型基本为固定结构,损坏后需整体进行更换,防雪棚洞在冬季可降低积雪对隧道洞口段的影响,保障行车安全,在夏季却易造成洞口段行车视觉效果差异大,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但因其为固定结构,无法进行拆换,且目前隧道工程建设逐渐向高海拔山岭地区转移,桥隧比较大,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频发,对与隧道相接的路基或桥梁极易造成较大损害,单一的防雪棚洞或防落石棚洞已无法满足洞口段的多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棚洞功能单一,结构固定,无法适用于受多种环境影响的隧道洞口段建设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通过设置双层不同类别的可移动型伸缩棚洞,并根据隧道洞口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棚洞功能单一,结构固定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包括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
[0007]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和隧道洞外路段滑动连接: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可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滑动;
[0008]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包括有多个框架单元,多个所述框架单元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均设有滑轨,所述框架单元架设于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并和滑轨滑动连接。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有棚洞功能单一,结构固定,无法适用于受多种环境影响的隧道洞口段建设等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采用本方案,通过设置双层不同类别的可移动型伸缩棚洞,并根据隧道洞口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棚洞功能单一,结构固定等问题;具体的,在隧道洞外路段上,设置有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其中内层棚洞位于外层棚洞的内部,而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均有多个框架单元组成,在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均设有滑轨,框架单元优选为半弧形框架,其两端架设于隧道
洞外路段上,并和滑轨滑动连接,此时框架单元可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滑轨包括有两条轨道,使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的滑动互不影响;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为不同的防护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使用外层棚洞或内层棚洞,也可同时使用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即将内层棚洞伸出外层棚洞的洞口,能根据隧道洞口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棚洞功能单一,结构固定等问题。
[0010]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层棚洞为防雪棚洞;所述内层棚洞为防落石棚洞;由于棚洞设置于隧道洞口处,因此需设置防落石棚洞进行防护,再通过防雪棚洞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防护。
[0011]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层棚洞中,相邻两个所述框架单元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防雪材料连接;将外层棚洞中,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设置防雪材料,用于实现防雪功能,而防雪材料采用可伸缩式的防雪材料,如防雪网等,在框架单元滑动时,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的间距可变,即可实现整体外层棚洞的长度变化,使外层棚洞为可推拉、可收缩的形式,方便快捷;此时外层棚洞的一端可直接固定于隧道洞口处;通过单独在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设置可伸缩的防雪材料,若出现损坏等情况,可单独进行拆换,避免了整体进行拆换。
[0012]进一步优化,所述内层棚洞中,相邻两个所述框架单元之间通过可压缩的柔性防护网连接;将内层棚洞中,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设置柔性防护网,用于实现落石防护功能,而柔性防护网采用可压缩的形式,在框架单元滑动时,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的间距可变,即可实现整体内层棚洞的长度变化,使内层棚洞为可推拉、可收缩的形式,方便快捷;此时内层棚洞的一端可直接固定于隧道洞口处;通过单独在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设置可压缩的柔性防护网,若出现损坏等情况,可单独进行拆换,避免了整体进行拆换。
[0013]进一步优化,所述隧道洞外路段上设有环境监测器;其中环境监测器包括有多种传感器,包括有温度传感器等等,此时环境监测器能对隧道洞外路段上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环境的实时变化,控制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的移动,根据环境的变化实现防护。
[0014]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远程控制端,所述远程控制端用于接收环境监测器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的滑动;用于实现远程监控,并对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做出实时调整。
[0015]进一步优化,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根据隧道洞外路基或桥梁长度开挖隧道;
[0017]S2:对隧道洞内扩挖段进行支护,并在隧道洞外路基的两侧安装滑轨;
[0018]S3:在滑轨上安装多个框架单元,并形成外层棚洞和内层棚洞;
[0019]S4:然后施作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0020]进一步优化,采用三台阶法或CD法开挖隧道。
[0021]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3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在滑轨上安装多个框架单元后,在外层棚洞中的相邻框架单元之间设置可伸缩的防雪材料;在内层棚洞的相邻框架单元之间设置可压缩的柔性防护网。
[0022]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4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在施作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后,在隧道洞外路段上设置环境监测器,所述环境监测器向远程控制端实时反馈监测数据,并由远程控制端控制框架单元的滑动。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适用性广,适用于各种洞口采用棚洞的隧道工程,解决现有棚洞形式单一,无法满足隧道洞口段的多重要求。
[0025]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通过设置滑轨与可伸缩式棚洞框架与环境监测器,可及时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对隧道洞口棚洞类型及时做出调整,保障洞口段路基与行车安全,提升隧道洞口视觉美感。
[0026]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通过可伸缩式棚洞框架,可针对损坏部分进行拆换,避免了传统棚洞结构损坏后需整体拆换的问题,降低成本。
[0027]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方案,施工简单,易于操作,可根据隧道洞口设计具体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棚洞(1)和内层棚洞(2);所述外层棚洞(1)和内层棚洞(2)均和隧道洞外路段滑动连接:所述外层棚洞(1)和内层棚洞(2)均可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外层棚洞(1)和内层棚洞(2)均包括有多个框架单元(3),多个所述框架单元(3)沿隧道洞外路段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均设有滑轨(4),所述框架单元(3)架设于隧道洞外路段的两侧,并和滑轨(4)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棚洞(1)为防雪棚洞;所述内层棚洞(2)为防落石棚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棚洞(1)中,相邻两个所述框架单元(3)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防雪材料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棚洞(2)中,相邻两个所述框架单元(3)之间通过可压缩的柔性防护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洞外路段上设有环境监测器(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推拉式多功能棚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控制端,所述远程控制端用于接收环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王岩王星光黎良仆李鹏张廷彪邱瑞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