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89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由多个鱼礁单体拼接而成,所述鱼礁单体的顶部形成有若干卡条,在所述鱼礁单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其中心的型腔,在所述鱼礁单体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的通孔,在所述型腔内固定有若干基质柱,在所述基质柱的表面覆设有诱鱼因子层,在所述鱼礁单体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卡条相配合的卡槽。其显著效果是:一次成型,便于预制;自重较轻,利于吊运;多层堆叠,方便安装;内部空间较大,鱼群适应性强;生态软体材料(基质柱)安装方便,内置生态诱鱼因子有利于引诱鱼群,可在鱼巢内进行繁殖、索饵、栖息、庇敌等。庇敌等。庇敌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0001]本技术涉及到河道生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河道是通过在传统的河道建设和整治中加入生态学原理,并根据河道现状和功能,对工程进行生态设计,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创造适宜河道内水生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传统的河道工程,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对生态环境没有保护作用,相反会破坏河道中的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
[0003]因此,现有技术中有些城市在河道护坡中运用了生态砌块,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巩固生态墙的作用,其中,鱼巢砖可为鱼类产卵、江豚觅食等提供生境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大多数鱼巢砖为单孔式结构,能给鱼类等水下生物生存环境提供的生态空间有限;同时通过金属块引诱鱼类,引诱效果不佳,金属锈蚀后的产物还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还存在结构复杂,施工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该生态鱼礁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内部空间大,鱼群适应性强,且通过设置带诱鱼因子的基质柱,使得诱鱼效果更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其关键在于:由多个鱼礁单体拼接而成,所述鱼礁单体的顶部形成有若干卡条,在所述鱼礁单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其中心的型腔,在所述鱼礁单体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的通孔,在所述型腔内固定有若干基质柱,在所述基质柱的表面覆设有诱鱼因子层,在所述鱼礁单体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卡条相配合的卡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鱼礁单体为棱柱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型腔的截面呈方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圆孔、三角形孔、方孔中的一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质柱的两端形成有螺杆,该螺杆伸入所述鱼礁单体上开设的螺孔内,并通过螺母锁紧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质柱分设于所述型腔的四个转角处,且若干所述基质柱平行设置,所述基质柱沿着所述鱼礁单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鱼礁单体外部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
[0013]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
[0014]一次成型,便于预制;自重较轻,利于吊运;多层堆叠,方便安装;内部空间较大,鱼群适应性强;生态软体材料(基质柱)安装方便,内置生态诱鱼因子有利于引诱鱼群,可在鱼
巢内进行繁殖、索饵、栖息、避敌等;能够适用于水下掩护区内打造重建鱼类生境的生态鱼巢、整治建筑物水下护坡镇脚等。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所述鱼礁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基质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由多个鱼礁单体1层叠拼接而成,所述鱼礁单体1的顶部形成有若干卡条6,所述鱼礁单体1的中部形成有其中心的型腔2,以增大内部空间,并降低自重,方便调运与安装,并增大鱼群的栖息空间,在所述鱼礁单体1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型腔2相连通的通孔3,以增大鱼群活动空间,在所述型腔2内固定有若干基质柱4,在所述基质柱4的表面覆设有诱鱼因子层5,通过覆设有诱鱼因子层5的基质柱4,使得引诱鱼群的能力大大增强,在所述鱼礁单体1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卡条6相配合的卡槽7,在拼接成生态鱼礁时卡条6与卡槽7的配合,将有效减小拼接安装难度,提高拼接安装效率。
[0020]本例中,所述鱼礁单体1为棱柱形结构,如长方体结构等,以便于多层堆叠,方便安装呈生态鱼礁结构;所述型腔2的截面呈方形,以在确保鱼礁单体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使得型腔2内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实施时,所述型腔2的截面积与鱼礁单体1截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2。
[0021]进一步的,所述通孔3为圆孔、三角形孔、方孔中的一种,为便于加工优选为圆孔,该通孔3开设在所述鱼礁单体1各个侧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通孔3的面积为所述鱼礁单体1四周侧壁面积的1/4~1/2,也可以是开设在所述鱼礁单体1各个侧面上的多个孔构成。
[0022]如图2所示,所述基质柱4的两端形成有螺杆8,该螺杆8伸入所述鱼礁单体1上开设的螺孔9内,并通过螺母10锁紧固定,从而方便的实现基质柱4的安装固定。所述基质柱4分设于所述型腔2的四个转角处,且若干所述基质柱4平行设置,所述基质柱4沿着所述鱼礁单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采用上述的布置方式,使得型腔2各处均能够具有足够的诱鱼能力。
[0023]进一步的,在所述鱼礁单体1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基质柱4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位置以及数量,从而提高了本鱼礁结构的适应性。
[0024]优选的,所述鱼礁单体1采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通过一次浇筑成型可以降低生产难度。
[0025]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由多个鱼礁单体拼接而成,所述鱼礁单体的顶部形成有若干卡条,在所述鱼礁单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其中心的型腔,在所述鱼礁单体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的通孔,在所述型腔内固定有若干基质柱,在所述基质柱的表面覆设有诱鱼因子层,在所述鱼礁单体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卡条相配合的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单体为棱柱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截面呈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璠舒丹贺岚包明金李俊青彭毕帅郭琦张文江樊书刚孟百宏朱代臣刘岩周璞曾涛陈希庹莜葭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