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插拔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66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插拔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充电模块及并联在充电模块内部输出端之间的电解电容,充电模块的输出支路中串联一个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巧妙地在充电模块输出支路中串联有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充分利用可控开关电路来阻断电流的双向流动,以有效避免大电流冲击对充电器造成的损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连接电池并给电池充电的电源领域,如通信电源系统、UPS系统,或者多个整流模块并联的直流输出稳压电源系统等。1)由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以上,因此大电流会在二极管上引起很大的损耗,降低充电器的效率;2)二极管引起充电器的负载调整率等指标降低,难以满足需要高性能电源系统的供电要求;3)二极管隔离引起充电器的输出端口峰峰值等杂音指标增大,对被供电设备产生干扰,难以满足通信设备等的供电需求。(二)在输出端串联继电器触点的电路,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的电路是在输出回路中串联一个继电器,该继电器可以在充电器主电路工作后,输出电压上升到额定输出电压后再吸合,从而减小电流冲击。但是这种电路仍有如下缺点1、冲击电流不可能完全消除,因为电池电压不可能和充电器电压完全相同,因此冲击电流仍然较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热插拔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充电模块及并联在充电模块输出端之间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充电模块的输出支路中串联有一个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其中上述缓冲网络可由单个电阻D1或者单个电感L1组成。为实现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以有效避免因电池反接或整流模块反接造成的充电器损坏,上述缓冲网络也可以是由二极管D1、电阻R1串联或者是由二极管D1、电感L1串联组成。由于电阻上的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因此单个电阻可以起到限制回路电流的作用;由于单个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变,使用电感时,电感上的电流从零开始上升,给模块内部电解电容充电,因此电感也可以起到电流缓冲的作用。电感或者电阻上串联二极管主要是限制电流的单相流动,上述的电流缓冲作用仍然存在。上述可控开关电路由可控开关K1和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组成,其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池或负载的一端连接,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在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一控制端连接,且可控开关的另一控制端与一电源连接。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插拔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在充电模块的其中一输出支路中串联一个电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在充电模块与电池或负载连接的瞬间,可控开关K1不吸合;安装好充电模块后,电池或其他正在工作的整流模块通过缓冲网络向充电模块内部电解电容充电;当压差控制电路检测到电池电压和充电模块内部电压的压差小于某值时,控制可控开关闭合,启动充电模块工作,向电池充电或向负载供电。其中可控开关的闭合条件也可以是检测可控开关两端的电压小于某较小的数值,或者是一设定时间的延时。延时时间的确定需要保证在这段时间内,缓冲网络对电解电容充分充电,可控开关触点两端的电压差足够小,闭合可控开关不会引起大的电流冲击。本专利技术由于巧妙地在充电模块输出支路中串联有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充分利用可控开关电路来阻断电流的双向流动。在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的瞬间或者整流模块并联连接的瞬间,可控开关不闭合,因而不会产生大电流冲击,并可通过缓冲网络向充电模块内部电路充电,直到压差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池与充电模块内部的压差达到某一值时才闭合可控开关并启动充电模块工作,向电池充电或向负载供电;或者经过一定的延时,等待模块内部的电压和外部电压相同时闭合可控开关并启动充电模块工作。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对于应用于需要电池反接或整流模块反接保护的电路,缓冲网络需要选用电阻和二极管串联或者电感和二极管串联的方式,控制电路也需要选用压差检测的电路。在电池反接或整流模块反接时,由于压差检测控制电路检测到的压差总是很大,使可控开关无法闭合,达到保护反接的充电器或整流模块的作用,同时串联有二极管的缓冲网络可以阻断反向电流,保护充电器或者整流模块不被损坏。如果缓冲网络需要选用电阻,则电阻阻值需要选取较大,以保证流过电解电容的电流小于电解电容反向电流允许值。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网络选用如图4所示的一种拓朴,其由二极管D1、电阻R1串联组成,其中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与负载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串接电阻R1后与充电模块的一输出端连接。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可能会出现在安装过程中,充电器或整流模块内部电解电容上有一定的较高的电压,这样在使用串联有二极管的缓冲网络时,会出现充电器或整流模块的电压无法释放,因此在可控开关闭合时,由于充电器或整流模块内部的电压高于外部电压,仍会产生电弧,或者由于有压差存在而无法闭合可控开关。在此串联二极管的网络上再增加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进一步使本专利技术更可靠地保护充电模块和电池或负载,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的缓冲网络还包括有电阻R2,该电阻R2并联在由电阻R1和二极管D1串联组成的电路的两端。其中并联电阻R2的作用如下1、在充电器输出电压为零并且和电池连接时,电阻R2和R1为并联状态,可以在充电器工作前进一步减小充电器和电池电压平衡的时间;2、当充电器刚工作完毕又重新开始工作但是电池电压较低,或其他可能情况,导致充电器内部电解电容电压高于电池电压。这种情况下,并联的电阻R2可以将电解电容上的电压泄放,使充电器内部电解电容电压和电池电压达到平衡。此电阻的选择需要考虑在施加2倍的充电器最高输出电压或电池电压时电阻本身不会被损坏,并且在电池反接时流过电解电容的电流很小,不会引起充电器内部电解电容损坏,因此一般情况下R2阻值远大于R1。当上述缓冲网络串联在充电模块的负极输出支路中时,上述二极管D1应反向连接。上述可控开关电路由可控开关K1和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组成,其中可控开关K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模块和负载的一端连接,可控开关为可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其主电路断开或者连通的继电器或可控硅晶闸管或功率晶体管或功率场效应管等。其中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在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一控制端连接,且可控开关的另一控制端与一电源连接。压差检测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领域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以不作创造性劳动地选择设计出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由电阻R3、R4、R5、R6、R7,比较器U1、三极管Q1组成,其中电阻R3、R4串联组成分压电路,其一端与充电模块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其分压点与比较器U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5、R6串联组成另一分压电路,该分压电路的一端与负载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其分压点与比较器U1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7并联在比较器U1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且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可控开关K1的一控制端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比较器U1可以选用LM324等通用运算放大器,三极管Q1可以选用2N4401等通用三极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止电池反接的热插拔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1)在充电模块的其中一输出支路中串联一个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2)在充电模块和电池或载连接的瞬间,可控开关电路的可控开关不吸合,使电池不会对充电模块及其中的电解电容产生大电池冲击; 3)安装好整个充电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插拔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模块及并联在充电模块输出端之间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充电模块的输出支路中串联有一个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插拔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模块及并联在充电模块输出端之间的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充电模块的输出支路中串联有一个由可控开关电路和缓冲网络并联组成的热插拔保护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插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网络由电阻R1或电感L1与二极管D1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插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网络由电阻R1或电感L1串联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热插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网络还包括有电阻R2,该电阻R2并联在由电阻R1或电感L1和二极管D1串联组成的电路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热插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控开关电路由可控开关K1和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组成,其中可控开关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池或负载的一端连接,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在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压差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一控制端连接,且可控开关的另一控制端与一电源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插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控开关为可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其主电路断开或者连通的继电器或可控硅晶闸管或功率晶体管或功率场效应管或IGBT或其他可能出现的电子器件。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朱春辉黄伯宁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