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22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轨道;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轨道的下方,轨道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主监测单元安装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方,滚动组件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限位组件设置于滚动组件的表面,启动开关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表面的一侧,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设置有激光测距头,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三色灯和急停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轨道的底部设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能带动主监测单元进行在火电厂的内部进行巡检,可以代替现有的人工巡检,减少人员投入,保障巡检有效执行。保障巡检有效执行。保障巡检有效执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火电厂输煤系统由于距离长、范围广、设备多、分布散、作业环境差等困难,智能化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普通采用人工巡检,就地操作,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及影响职工健康。根据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统计近年来火电行业机械伤害类事故显示,输煤系统是造成该类事故的重要区域,占整个火电行业机械伤害类事故的53%。火电厂清理输煤系统皮带机相关作业人员已经成为高危作业人员。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在皮带机散煤清理工作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整个机械伤害类事故总数的32%,伤亡人数占整个机械伤害事故伤亡总数的29%。除皮带机外,输煤系统中的采样机、磨煤机、推煤机、斗轮机设备故障也是造成火电厂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机械作业设备,因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造成输煤系统人身伤亡事故。因此,提高火电厂输煤系统的智能化巡检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轨道、第一驱动装置、主监测单元、滚动组件、限位组件及启动开关;所述主监测单元包括高清网络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和云台,所述高清网络摄像机及红外热像仪均有线传输信号或无线传输信号连接至所述云台;
[000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轨道的下方,所述轨道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
[0005]所述主监测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下方;
[0006]所述滚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
[0007]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滚动组件的表面;
[0008]所述启动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启动开关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激光测距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启动开关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三色灯和急停开关。
[0009]其中,所述滚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动轮。
[0010]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齿轮,所述轨道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相对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板。
[0011]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充电触极组件。
[0012]其中,所述轨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轨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0013]其中,所述轨道的表面设置有拼接组件,所述拼接组件包括两个拼接架,两个所述拼接架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栓,所述拼接架表面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转
动套。
[0014]其中,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所述固定架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轨道的底部设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能带动主监测单元进行在火电厂输煤系统的内部进行巡检,可以代替现有的人工巡检,减少人员投入,保障巡检有效执行;通过机器人智能巡检,实现机器人视觉检测、红外测温、远程控制、智能分析、缺陷管理、闸刀和开关状态判别、微气象数据采集分析、现场人员识别、违章抓拍、语音警告及自主充电等功能的应用,辅助巡检人员开展例行巡检等工作;可根据机器人特点,增加巡视深度,扩大巡视范围,加强后台管理,对后台进行统一;要考虑机器人通道、表计等,加强数据分析和管理,强化机器人本身的智能分析和后台分析。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的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轨道,2、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主监测单元,5、滚动组件,51、转动杆,52、滚动轮,6、限位组件,61、齿轮,62、齿板,7、激光测距头,8、三色灯,9、急停开关,10、启动开关,11、充电触极组件,12、拼接组件,121、拼接架,122、螺纹栓,123、限位杆,124、推动块,125、螺纹杆,126、转动套,13、固定组件,131、固定座,132、固定架,133、螺栓,134、固定环,14、卡槽,15、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第一实施例:
[0026]如图1

4,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轨道1、第一驱动装置2、主监测单元4、滚动组件5、限位组件6及启动开关10;主监测单元4包括高清网络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和云台,高清网络摄像机及红外热像仪均有线传输信号或无线传输信号连接至云台;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于轨道1的下方,轨道1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驱动装置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3;主监测单元4安装于第一驱动装置2的下方;滚动组件5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3的表面;限位组件6设置于滚动组件5的表面;启动开关10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3表面的一侧,第二驱动装置3的表面且位于启动开关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激光测距头7,第
二驱动装置3的表面且位于启动开关1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三色灯8和急停开关9。
[0027]其中:滚动组件5包括转动杆51,转动杆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动轮52;限位组件6包括齿轮61,轨道1的表面且位于转动杆51相对的一侧安装有与齿轮61相适配的齿板62;第二驱动装置3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充电触极组件11。
[0028]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如下功能:
[0029]1、转弯、爬坡能力强:采取齿轮式轨道结构,即轨道与导向轮之间设置为齿轮啮合连接,从而避免常规平面方式导致的溜坡等,可沿轨道畅行,最小拐弯半径可低至500mm,最大爬坡能力可达30
°
;机器人在经过弯道、坡道等特定位置,在靠近这些路段前10米处,机器人读取RFID信息,机器人自动减速慢行,以保证机器人安全通过特殊路段,通过特殊路段后,又读取到新的RFID信息后,机器人确定通过特殊路段,开始自动提速正常巡检速度(0.8m/s)运行,最新升级型轨道采用单轨锯齿式轨道,具有更强的爬坡能力,更精准的定位和固定作用;
[0030]2、主监测单元由高清网络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和云台等模块组成,采用全铝机身设计,耐候性极强,采用全新的传动系统,主监测单元定位精度高,0~360
°
连续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1)、第一驱动装置(2)、主监测单元(4)、滚动组件(5)、限位组件(6)及启动开关(10);所述主监测单元(4)包括高清网络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和云台,所述高清网络摄像机及红外热像仪均有线传输信号或无线传输信号连接至所述云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于所述轨道(1)的下方,所述轨道(1)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3);所述主监测单元(4)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的下方;所述滚动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的表面;所述限位组件(6)设置于所述滚动组件(5)的表面;所述启动开关(10)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启动开关(1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激光测距头(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启动开关(1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三色灯(8)和急停开关(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5)包括转动杆(51),所述转动杆(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动轮(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齿轮(61),所述轨道(1)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转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锦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朗兴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