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71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包括外壳,外壳下端焊接有负极引线;外壳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绝缘下垫、阳极钽芯、调整垫片、塞柱、压紧垫片、绝缘子;阳极钽芯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设有工作电解液;阳极钽芯顶部设有正极引线,正极引线上端引出外壳;塞柱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外壳设有与该环形凹槽对应的径向束腰;绝缘子焊接于外壳顶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塞柱上端增加一压紧垫片,通过绝缘子下端将该压紧垫片、塞柱压紧,使整个电容器产品内部零部件得到刚性固定;并且通过塞柱外侧的环形凹槽与外壳相互紧密接触,避免塞柱与外壳、正极引线之间产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气密封性能、耐受温度冲击性能和抗机械应力冲击的能力。冲击性能和抗机械应力冲击的能力。冲击性能和抗机械应力冲击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抗温度冲击及机械应力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气密封非固体钽电容器的发展迅速,随着气密封非固体钽电容器的性能越来越稳定可靠,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应用广泛,因此不仅对气密封非固体钽电容器电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其耐受外界环境应力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气密封非固体钽电容器的聚四氟乙烯凹形塞柱只有下端面和侧面被刚性固定,其上端面与全钽玻璃粉绝缘子之间存在间隙,由于气密封非固体钽电容器的工作电解液为非固体状态,当电子设备处于高温度或较高机械振动环境下,聚四氟乙烯凹形塞柱会产生轻微的形变,导致聚四氟乙烯凹形塞柱与钽丝或钽外壳间产生位移,容易造成电容器工作电解液从钽外壳内壁或钽丝处渗出,使电容器电性能恶化,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电容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端焊接有负极引线;外壳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绝缘下垫、阳极钽芯、调整垫片、塞柱、压紧垫片、绝缘子;所述阳极钽芯的外侧与外壳之间设有工作电解液;阳极钽芯顶部设有正极引线,正极引线上端引出外壳;所述塞柱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外壳设有与该环形凹槽对应的径向束腰;所述绝缘子焊接于外壳顶部。
[0006]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外壳内壁设有镀钌阴极层。
[0007]所述外壳与绝缘子之间通过等离子焊接。
[0008]所述绝缘下垫的上端边缘还设有挡片,挡片内侧与阳极钽芯贴合,挡片外侧与外壳内壁贴合。
[0009]所述环形凹槽内还设有O形圈,O形圈分别与塞柱、外壳密封接触。
[0010]所述塞柱上端设有一圆形凹槽,压紧垫片设于该圆形凹槽内。
[0011]所述压紧垫片为圆柱形,压紧垫片中间设有直径0.40mm的通孔,正极引线穿过该通孔和绝缘子,正极引线与该通孔之间有0.1mm的间隙。
[0012]所述绝缘子中部设有钽管,正极引线穿过该钽管。
[0013]所述正极引线为钽丝。
[0014]所述绝缘子底部与压紧垫片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压紧垫片与塞柱焊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采用本技术,通过在塞柱上端增加一压紧垫片,通过绝缘子下端将该压紧垫片、塞柱压紧,使整个电容器产品内部零部件得到刚性固定;并且通过塞柱外侧的环形凹槽
与外壳相互紧密接触,避免塞柱与外壳、正极引线之间产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气密封性能、耐受温度冲击性能和抗机械应力冲击的能力。满足了航天航空领域对电容耐受外界环境应力的能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图中:1

外壳;2

绝缘下垫;3

阳极钽芯;4

工作电解液;5

调整垫片;6

塞柱;7

O形圈;8

绝缘子;9

压紧垫片;10

负极引线;11

正极引线;12

径向束腰;13

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1]参加图1~2: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焊接有负极引线10;外壳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绝缘下垫2、阳极钽芯3、调整垫片5、塞柱6、压紧垫片9、绝缘子8;所述阳极钽芯3的外侧与外壳1之间设有工作电解液4;阳极钽芯3顶部设有正极引线11,正极引线11上端引出外壳1;所述塞柱6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外壳1设有与该环形凹槽对应的径向束腰12;所述绝缘子8焊接于外壳1顶部。
[0023]采用本技术,通过在塞柱6上端增加一压紧垫片9,通过绝缘子8下端将该压紧垫片9、塞柱6压紧,使整个电容器产品内部零部件得到刚性固定;并且通过塞柱6外侧的环形凹槽与外壳1相互紧密接触,避免塞柱6与外壳1、正极引线11之间产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气密封性能、耐受温度冲击性能和抗机械应力冲击的能力。满足了航天航空领域对电容耐受外界环境应力的能力的要求。
[0024]所述外壳1为圆柱形,外壳1内壁设有镀钌阴极层。
[0025]所述外壳1与绝缘子8之间通过等离子焊接。
[0026]所述绝缘下垫2的上端边缘还设有挡片13,挡片13内侧与阳极钽芯3贴合,挡片13外侧与外壳1内壁贴合。使阳极钽芯3径向得到固定,保证各向工作电解液4的厚度均匀。
[0027]所述环形凹槽内还设有O形圈7,O形圈7分别与塞柱6、外壳1密封接触。通过O形圈7的变形压紧,便于提高气密封性。
[0028]所述塞柱6上端设有一圆形凹槽,压紧垫片9设于该圆形凹槽内。防止压紧垫片9位移。
[0029]所述压紧垫片9为圆柱形,压紧垫片9中间设有直径0.40mm的通孔,正极引线11穿过该通孔和绝缘子8,正极引线11与该通孔之间有0.1mm的间隙。方便装配,减小正极引线11的应力,防止断裂。
[0030]所述绝缘子8中部设有钽管,正极引线11穿过该钽管。
[0031]所述正极引线11为钽丝。
[0032]所述绝缘子8底部与压紧垫片9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压紧垫片9与塞柱6焊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下端焊接有负极引线(10);外壳(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绝缘下垫(2)、阳极钽芯(3)、调整垫片(5)、塞柱(6)、压紧垫片(9)、绝缘子(8);所述阳极钽芯(3)的外侧与外壳(1)之间设有工作电解液(4);阳极钽芯(3)顶部设有正极引线(11),正极引线(11)上端引出外壳(1);所述塞柱(6)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外壳(1)设有与该环形凹槽对应的径向束腰(12);所述绝缘子(8)焊接于外壳(1)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圆柱形,外壳(1)内壁设有镀钌阴极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绝缘子(8)之间通过等离子焊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下垫(2)的上端边缘还设有挡片(13),挡片(13)内侧与阳极钽芯(3)贴合,挡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洪富李传龙张麟艾文娟蒙林斌杨槐香曾金萍吴疆邓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国营第四三二六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