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能传输与电能变换
,涉及一种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能拾取机构可在三维空间任意方向转动,并同时实现电能的有效传输与输出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实现电能由电源侧到电器侧的非接触传输,是针对运动电气装置和运行于诸如高粉尘、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等恶劣环境的运动电气设备的电能灵活可靠接入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电能传输方式。现有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中发射线圈(初级线圈)与接收线圈(次级线圈)之间必须存在某种特定的位置关系时才可以实现电能的非接触传输。例如中国专利CN1190808C、CN1153230C、CN1604437A、CN1202449C、CN1653669A等。中国专利CN1653669A中公开了一种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该专利解决了次级线圈的二维转动问题,但是仅仅局限于次级线圈在二维空间内围绕有固定位置限制的旋转轴旋转,并没有解决在三维空间中次级线圈的任意转动问题。公开号为CN1604437A的专利通过设置多个发射线圈及多个接收线圈,适时打开某个输送侧线圈的任何一个和接收侧线圈的任何一个,试图解决发射线圈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能拾取机构可任意转动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包括初级电源变换电路、磁场发射线圈、电能拾取机构,电能拾取机构由接收线圈和电能变换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接收线圈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绕制的导线圈,各个导线圈彼此不直接电气联通,而是分别连接相应数量的独立的整流模块,然后各个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联、串联或混联后输出电能,接收线圈的导线圈可以绕制在骨架材料上,或者直接绕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拾取机构可任意转动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包括初级电源变换电路、磁场发射线圈、电能拾取机构,电能拾取机构由接收线圈和电能变换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接收线圈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绕制的导线圈,各个导线圈彼此不直接电气联通,而是分别连接相应数量的独立的整流模块,然后各个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联、串联或混联后输出电能,接收线圈的导线圈可以绕制在骨架材料上,或者直接绕制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拾取机构可任意转动的非接触电能传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