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19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包括热风循环烘箱,以及热风送风箱,一真空中转箱体,热风送风箱通过风机和热风循环烘箱形成连接;热风循环烘箱上端设有物料放置箱体,所物料放置箱体底部设有第一电子气动阀,真空中转箱体位于热风循环烘箱底部,热风循环烘箱内设有一软性金属筒体,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软性金属筒体内设有多个独立腔体,每个独立腔体之间设有阀门装置;软性金属筒体通过一转动管和真空中转箱体形成连接,该干燥生产线采用转动机构和在软性金属筒体内设置多个独立腔室的结构,解决了氯化聚乙烯在烘干过程中容易粘壁和干湿物料容易混合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维护简单。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化工产品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氯化聚乙烯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氯化制得的一种改性氯化高聚物,其含氯量一般控制在30

50%左右,氯化聚乙烯的外观一般为白色粉末或颗粒状,在170℃以上温度分解成类似于橡胶的弹性体,在氯化聚乙烯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是左右工序之一,通常采用热空气作为介质进行流态化干燥,即将有水分的颗粒物料与热气流接触,由于其表面的水蒸气压大于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水蒸气就由物料颗粒表面向热空气中扩散,进而被不断流动更新的热空气带走,随着物料表面水分的不断气化,物料颗粒内部的湿度又大于其表面湿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湿度梯度。现有的干燥设备在干燥氯化聚乙烯时,已经干燥完的物料会与未干燥的物料接触,造成干燥后的物料与湿物料粘接并吸附在干燥筒内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料贴壁越来越厚,使得干燥空间越来越小,不但影响氯化聚乙烯的产能,也降低了氯化聚乙烯的干燥效果。专利号为201710793992.1,专利名称为一种氯化聚乙烯干燥生产线的专利,公开了“在燃烧装置内部设置螺旋导流风道,以及在干燥装置内部设置刮壁装置”,虽然很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结构过于复杂,设备成本大大增加,而且维护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该干燥生产线采用转动机构和在软性金属筒体内设置多个独立腔室的结构,解决了氯化聚乙烯在烘干过程中容易粘壁和干湿物料容易混合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维护简单。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包括一呈垂直站立结构的热风循环烘箱,以及一热风送风箱,和一与真空泵连接的真空中转箱体,所述热风送风箱通过风机和热风循环烘箱形成连接;所述热风循环烘箱上端设有物料放置箱体,所述物料放置箱体底部设有能够将物料放置箱体内的物料下放的第一电子气动阀,所述真空中转箱体位于热风循环烘箱底部,所述热风循环烘箱内设有一软性金属筒体,该软性金属筒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所述软性金属筒体内设有多个能够使氯化聚乙烯独立烘干的独立腔体,且每个独立腔体之间设有阀门装置;所述软性金属筒体通过一转动管和真空中转箱体形成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之优选,所述软性金属筒体上端外侧、中间外侧以及底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环、第二转动连接环和第三转动连接环,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环和一位于热风循环烘箱内壁的、能够进行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的电动转动机构形成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环和一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壁的上连接环内壁的第一环形滑槽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连接环和一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壁的下连接环内壁的第二环形
滑槽形成滑动连接;所述软性金属筒体内腔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从而将软性金属筒体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挡板中间设有第二电子气动阀,从而使第一腔室内的氯化聚乙烯能够通过该第二电子气动阀进入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挡板中间设有第三电子气动阀,从而使第二腔室内的氯化聚乙烯能够通过该第三电子气动阀进入到第三腔室。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软性金属筒体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一能够使氯化聚乙烯进入、且正对第一电子气动阀底部的入口,所述入口一侧通过扭簧设有一能够封闭该入口的封闭片,所述扭簧的扭力为:当超过1KG重量的氯化聚乙烯从第一电子气动阀涌出并接触封闭片时,所述扭簧发生扭转使得封闭片下压,从而使氯化聚乙烯通过入口进入软性金属筒体内部。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软性金属筒体为一软性金属网袋结构,所述软性金属网袋结构的网孔密度小于氯化聚乙烯颗粒。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管内设有第四电子气动阀。
[0009]采用上述技术改进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装有氯化聚乙烯的软性金属筒体和一能够正向和逆向转动的转动机构相连接,使得装有氯化聚乙烯的软性金属筒体在烘干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速度的正转和反转,很好地防止了物料粘附于软性金属筒体上;2、本专利技术将软性金属筒体分成多个腔室,多个腔室之间通过电子气动阀连接,可使干燥到一定程度的氯化聚乙烯物料通过电子气动阀进入到下一腔室,防止干湿物料混合在一起,进一步防止了物料贴壁现象的发生;3、本专利技术采用软性金属筒体来烘干氯化聚乙烯,孔径小于氯化聚乙烯颗粒的软性金属筒体能够提高氯化聚乙烯烘干的均匀性,也便于维护和清理。
附图说明
[0010]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热风循环烘箱;2、热风送风箱;3、真空中转箱体;4、风机;5、物料放置箱体;6、第一电子气动阀;7、软性金属筒体;8、转动管;9、一转动连接环;10、第二转动连接环;11、第三转动连接环;12、电动转动机构;13、上连接环;14、第一环形滑槽;15、下连接环;16、第二环形滑槽;17、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19、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21、第三腔室;22、第二电子气动阀;23、第三电子气动阀;24、入口;25、扭簧;26、封闭片;27、第四电子气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结合图1可知,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包括一呈垂直站立结构的热风循环烘箱1,以及一热风送风箱2,和一与真空泵连接的真空中转箱体3,该真空中转箱体3的作用是将烘干后的氯化聚乙烯物料中转至下一道工序。
[0013]上述结构中,热风送风箱2通过风机4和热风循环烘箱1形成连接;在热风循环烘箱
1上端设有物料放置箱体5,在物料放置箱体5底部设有能够将物料放置箱体5内的物料下放的第一电子气动阀6,真空中转箱体3位于热风循环烘箱1的底部。
[0014]在热风循环烘箱1内设有一软性金属筒体7,在本专利技术中,软性金属筒体7为一软性金属网袋结构,该软性金属网袋结构的网孔密度小于氯化聚乙烯颗粒。
[0015]在软性金属筒体7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一能够使氯化聚乙烯进入、且正对第一电子气动阀6底部的入口24,该入口24一侧通过扭簧25设有一能够封闭该入口24的封闭片2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扭簧25的扭力设置为:当超过1KG重量的氯化聚乙烯从第一电子气动阀6涌出并接触封闭片26时,扭簧25发生扭转使得封闭片26下压,从而使氯化聚乙烯通过入口24进入软性金属筒体7的内部。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软性金属筒体7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1内,在软性金属筒体7内设有多个能够使氯化聚乙烯独立烘干的独立腔体,且每个独立腔体之间设有阀门装置;同时软性金属筒体7通过一转动管8和真空中转箱体3形成连接。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软性金属筒体7上端外侧、中间外侧以及底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环9、第二转动连接环10和第三转动连接环11,并且第二转动连接环10和一位于热风循环烘箱1内壁的、能够进行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的电动转动机构12形成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包括一呈垂直站立结构的热风循环烘箱,以及一热风送风箱,和一与真空泵连接的真空中转箱体,所述热风送风箱通过风机和热风循环烘箱形成连接;所述热风循环烘箱上端设有物料放置箱体,所述物料放置箱体底部设有能够将物料放置箱体内的物料下放的第一电子气动阀,所述真空中转箱体位于热风循环烘箱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烘箱内设有一软性金属筒体,该软性金属筒体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所述软性金属筒体内设有多个能够使氯化聚乙烯独立烘干的独立腔体,且每个独立腔体之间设有阀门装置;所述软性金属筒体通过一转动管和真空中转箱体形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化聚乙烯的干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金属筒体上端外侧、中间外侧以及底部外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环、第二转动连接环和第三转动连接环,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环和一位于热风循环烘箱内壁的、能够进行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的电动转动机构形成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环和一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壁的上连接环内壁的第一环形滑槽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连接环和一连接于热风循环烘箱内壁的下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彦王娜娜何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